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冬,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在逸夫小学举行,我应邀执教《从一滴水说起》一课。在会上,我见到了《小学德育》杂志社社长徐德卿先生,他学养深厚,点评睿智,让我心生敬仰。
说起来,还是从2001年9月起,我才阴差阳错般开始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那时,我在平阳县品德教研员陈锡周老师的推荐下订阅了《小学德育》。在最初几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她成了我最好的导师,上面的每篇文章我都细细精读,有些还做了详注,并对照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毫不夸张地说,是《小学德育》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精彩多元的学术思想世界。对于一个刚刚出道的年轻教师而言,这样一本好杂志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那时候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在《小学德育》上发表一篇文章。当时信心不足,对这个心愿的达成感觉还是一种奢望。
两天的公开教学展示结束了,我执教的《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还得到了徐社长的高度好评。更没想到的是他对我说:关于这节课你是怎样思考的?如何构思你的创意教学?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么解决的?把这些想法捋一捋,好好写一篇文章,写好了发过来,我们给你发表。
无疑,社长的亲自约稿,对于我这样一位刚刚出道的年轻教师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我马上答应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文章。很快地,这篇《“从一滴水说起”一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文就登在了《小学德育》杂志上。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把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并发表在这么高级别的期刊上。拿到杂志后,我激动了好几天。其实教育人生的每一次进步与改变,都是从这些难忘的激动中获得了进步的力量的。
梦想,就这样一点点长起来了。坚定走下去的力量,也源自于《小学德育》对我的肯定与机遇。
不久后,徐社长盛情邀请我到广州,参加杂志社举办的广东省德育年会,为广东的品德学科骨干老师执教示范课。对这一满怀鼓励的邀约,我自然满口答应。
2005年11月11日,我飞赴广州,来到了椰树满园的岭南名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执教了由徐社长指定的《从一滴水说起》一课,再次得到肯定。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杂志社的王清平副主编和多位编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专业能力和亲和力的团队,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那天下午,围绕着一天的课例,几位编辑带着与会教师敞开心扉交流,到晚上六点半了还意犹未尽。
不久后,杂志社告知我,他们将设立品德学科魅力人物展示栏目,经讨论认为我是合适人选,并准备安排采访。说实话,能作为《小学德育》的魅力人物接受专访,这是我莫大的荣幸。客观地讲,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离所谓的“魅力人物”还有差距,这让我心生诚惶诚恐之感。不久之后,《我的梦想在燃烧》专题报道见刊,这是《小学德育》第一次对一名一线品德教师进行专题报道,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坚持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鼓励与肯定,也是对广大一线品德教师的肯定。
这次报道让我第一次真正理性、系统地梳理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教学追寻及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的使命所在。从那时起,我更坚定了追寻富有儿童生命气息的“生活——体验”型品德课的探索之路。
随着报道的刊出,我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各地去上课或讲学。在和各地品德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品德学科教学的认识。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小学德育》这个良好平台给了我巨大助力。
此后,我陆续在《小学德育》发表多篇文章,其中三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7年12月,受《小学德育》杂志社的再次邀请,我出席在广州市小北路小学举办的全国阳光德育论坛活动,执教《美丽的生命》一课,并做了《爱你犹如爱生命》的专题分享,引起较好反响。这一次,我和杂志社的编辑们再次相聚广州,畅游珠江,共话品德教学与实践,留下难忘的记忆。
2009年,我参加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2010年,不到34岁的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小学品德学科特级教师。2013年,《中小学德育》在全国中小学遴选50位德育人物,我又有幸在列。
在我不断成长的同时,《小学德育》也在不断创新求变,获得了更多一线教师的认可、赞誉。这十年,是我与《小学德育》共同前行的十年。
这十年,我在全国各地执教公开课及讲座300多场次,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也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这不断前行的一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小学德育》为我铺就的路。
我常常想,我如果成长了,那是因为我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
而今,《小学德育》已更名为《中小学德育》,并迎来创刊三十年的“黄金年岁”。对她,我满怀感恩,并诚挚祝福!我深信,我沉潜十年,她三十而立,我们的未来都会更加美好,因为我们都胸怀着教育的理想。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北方冬暖,而南方犹应是绿意盎然。
说起来,还是从2001年9月起,我才阴差阳错般开始研究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那时,我在平阳县品德教研员陈锡周老师的推荐下订阅了《小学德育》。在最初几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她成了我最好的导师,上面的每篇文章我都细细精读,有些还做了详注,并对照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毫不夸张地说,是《小学德育》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精彩多元的学术思想世界。对于一个刚刚出道的年轻教师而言,这样一本好杂志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那时候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在《小学德育》上发表一篇文章。当时信心不足,对这个心愿的达成感觉还是一种奢望。
两天的公开教学展示结束了,我执教的《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还得到了徐社长的高度好评。更没想到的是他对我说:关于这节课你是怎样思考的?如何构思你的创意教学?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么解决的?把这些想法捋一捋,好好写一篇文章,写好了发过来,我们给你发表。
无疑,社长的亲自约稿,对于我这样一位刚刚出道的年轻教师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我马上答应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文章。很快地,这篇《“从一滴水说起”一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文就登在了《小学德育》杂志上。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把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并发表在这么高级别的期刊上。拿到杂志后,我激动了好几天。其实教育人生的每一次进步与改变,都是从这些难忘的激动中获得了进步的力量的。
梦想,就这样一点点长起来了。坚定走下去的力量,也源自于《小学德育》对我的肯定与机遇。
不久后,徐社长盛情邀请我到广州,参加杂志社举办的广东省德育年会,为广东的品德学科骨干老师执教示范课。对这一满怀鼓励的邀约,我自然满口答应。
2005年11月11日,我飞赴广州,来到了椰树满园的岭南名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执教了由徐社长指定的《从一滴水说起》一课,再次得到肯定。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有幸结识了杂志社的王清平副主编和多位编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专业能力和亲和力的团队,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那天下午,围绕着一天的课例,几位编辑带着与会教师敞开心扉交流,到晚上六点半了还意犹未尽。
不久后,杂志社告知我,他们将设立品德学科魅力人物展示栏目,经讨论认为我是合适人选,并准备安排采访。说实话,能作为《小学德育》的魅力人物接受专访,这是我莫大的荣幸。客观地讲,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离所谓的“魅力人物”还有差距,这让我心生诚惶诚恐之感。不久之后,《我的梦想在燃烧》专题报道见刊,这是《小学德育》第一次对一名一线品德教师进行专题报道,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坚持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研究的鼓励与肯定,也是对广大一线品德教师的肯定。
这次报道让我第一次真正理性、系统地梳理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教学追寻及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的使命所在。从那时起,我更坚定了追寻富有儿童生命气息的“生活——体验”型品德课的探索之路。
随着报道的刊出,我在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各地去上课或讲学。在和各地品德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品德学科教学的认识。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小学德育》这个良好平台给了我巨大助力。
此后,我陆续在《小学德育》发表多篇文章,其中三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7年12月,受《小学德育》杂志社的再次邀请,我出席在广州市小北路小学举办的全国阳光德育论坛活动,执教《美丽的生命》一课,并做了《爱你犹如爱生命》的专题分享,引起较好反响。这一次,我和杂志社的编辑们再次相聚广州,畅游珠江,共话品德教学与实践,留下难忘的记忆。
2009年,我参加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2010年,不到34岁的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小学品德学科特级教师。2013年,《中小学德育》在全国中小学遴选50位德育人物,我又有幸在列。
在我不断成长的同时,《小学德育》也在不断创新求变,获得了更多一线教师的认可、赞誉。这十年,是我与《小学德育》共同前行的十年。
这十年,我在全国各地执教公开课及讲座300多场次,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也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这不断前行的一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小学德育》为我铺就的路。
我常常想,我如果成长了,那是因为我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
而今,《小学德育》已更名为《中小学德育》,并迎来创刊三十年的“黄金年岁”。对她,我满怀感恩,并诚挚祝福!我深信,我沉潜十年,她三十而立,我们的未来都会更加美好,因为我们都胸怀着教育的理想。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北方冬暖,而南方犹应是绿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