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材料、方法和收效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有通行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采取的主要是组织学生对教师选定的文献进行逐字逐句的精翻,片面地将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理解成介绍几个专业术语、翻译几个句子的练习,而忽视了历史学英文文献生成的特殊性。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将牢牢把握住理解文献论点和逻辑这条主线,通过方法示范和讲求落实的作业反馈不断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获得课后自主提升专业英语的学习技能。而“翻转课堂”、过程考核等新的教学理念正是改革后的历史学专业英语课堂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逻辑训练;翻转课堂;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62-04
   一、背景和论题的引出
   历史学作为高校最具传统特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正发生着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日益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公派留学等国际化培养模式,正在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生培养中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正成为历史学研究生课程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一方面是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提高的急迫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历史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时间紧、压力大,专业英语课时被严重挤压。以山东大学历史学系为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时总共为32学时,而且课程集中安排在学生入学第一年的某个学期完成。目前历史学研究生的培养安排与英语学习的长期性形成了突出矛盾。因此,在现有培养整体模式不变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历史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思路、目标、材料选择和方法都亟需一场变革,以适应历史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以及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提高的巨大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目前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突出却互为关联的问题。
  第一,片面地将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理解成介绍几个专业术语、翻译几个句子的练习,专业英语课人为地被简化成有关历史文献的翻译课。而笔者发现,这种教授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很多学生能够做到对指定段落的逐句精翻,但无法理解文章的要义。这一历史学专业英语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明,学生理解英文文献的困难不在英语的词句上,而在于对于文献行文逻辑和中心论点的把握。
   第二,将历史学专业英语课孤立于专业课之外,专业英语课的材料与专业课关联性不够强。与专业课脱钩的专业英语课材料比较枯燥,加之研究导向性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打击了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第三,目前通行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线灌输模式。这不仅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參与度不高,而且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从课程中获益有限。
   这些问题,一言以蔽之,是由于目前高校历史学系对专业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误区。第一,混淆了历史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大学公共英语课的学习,忽视了历史学专业英语课的特殊性。第二,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就是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没有认识到理解历史学英文文献生成的特殊性,忽视了启发学生从逻辑入手理解文献的训练。
   笔者认为,理解论点和逻辑对于理解历史学文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论点和逻辑的训练不仅是英美历史学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而且也是英文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衡量标准。快速把握文献的论点、缕清要点和细节、分清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识别作者对挑战的预判和回应、从梳理逻辑的高度理解文献等恰是美国高校人文通识教育课的核心之所在。
   被奉为二战后通识教育“圣经”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接受了通识教育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1)有效思考的能力。(2)能清晰地沟通思想的能力。(3)能做适切明确判断的能力。(4)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1]。在美国著名高校,这些能力的培养切实地落实在了其通识课程的专业性与全面性、全程考核以及大量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等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通识课程所培养的就不仅仅是人文社科的“通识”,而是批判性阅读与写作技巧,快速且精确地提取信息的能力,自主研究的能力,以及逻辑清晰的表达能力。这种训练正是美国不同专业的学生实现跨学科理解和沟通的基石[2]。
   因此,鉴于英美国家历史学研究生培养的通行模式以及英语世界论文产生的标准和流程,笔者认为,只有牢牢把握住理解论点和逻辑这条主线,历史学专业英语课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指引学生提高英文写作的正确方法,真正使学生获得课后自主提升专业英语的学习技能。转变了教学观念和目标的历史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与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堂相较,将采取截然不同的课程材料、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笔者将在下文依次探讨如何实现历史学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相结合,为什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改革后的历史学专业英语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及如何实现以“过程考核”代替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考核方式,并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改革现行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材料、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达到与同行交流、切磋的目的。
   二、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
   (一)目前通行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局限
   目前国内通行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是组织学生就教师选定的文献进行逐字逐句的精翻练习。并且英语教材侧重点仍然是英译中的翻译,侧重于对选定的历史学英文短文进行精读翻译。课堂上,学生逐句朗读,逐句翻译;教师对学生翻译中的问题进行纠正。尽管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个别字句的理解,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进度慢,阅读量小。研究生课程学时有限,以每周4学时共8周的通行专业英语教学为例,采取这种教授方式,一个学期能够完成的精翻量在30~40页左右。因此,即便学生能够对这些文献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此阅读量和效率,学生从课堂中所获仍极为有限。(2)忽视了泛读在专业英语训练中的重要性。片面重视精翻的课程导向容易使学生产生以下错误的认识,即理解英文文献不过就是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对于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更迫切需要提高的不是译书,而是快速、精确地提取或转述文献要点的泛读技巧。(3)能够逐句翻译并不等于理解了文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即便为数不少的学生能够准确地翻译出每句话的意思,但仍然未必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当问及文中的某段话在说什么,某段话与前后文的逻辑关联,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论点时,多数学生由于不能做到以上的要求,便选择逐句翻译。而即便一些学生的确能够翻译出来,却仍然不能够生成自己的理解,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献的观点进行转述(paraphrase)。    笔者认为,以逐句翻译为核心的现行历史学专业英语课堂组织模式,忽视了理解英文论文的关键实则在于对其中心论点和行文逻辑的理解和把握。而清晰地表达论点、论据以及搭建论点与论据间的语义逻辑恰是英美历史学研究生训练的核心,是英语历史学学术论文写作、发表之要诀。笔者根据自己在美国两所顶尖大学历史系就读的经历体悟得出:英语学术写作对逻辑缜密度和表达精确性的强调,决定了理解英文论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个别词句的理解上,而应该一方面着重对论点(argument)、论据(evidence)和行文逻辑(reasoning)的辨析,另一方面结合历史学学科的特点,着重分析一篇文章如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以及如何对既有研究(literature)进行修正或补充。唯有牢牢把握住这条主线,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教学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课时里收到最大的教学成效。以下笔者将分享自己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心得,将指出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课堂组织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如翻转课堂、过程考核、批判性思维训练等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界所倡导全新教育理念,而且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反馈良好。笔者希冀,以下讨论能够为探索历史学研究生培养中,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方法和路径提供一些启示。
   (二)材料
   笔者在中国史、世界史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材料选择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西方英语世界中写作启发性强、可学习模仿性强的作品。笔者认为,历史学中部分影响极大的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而这一点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来说,并不易于模仿、学习。因此,笔者认为专业英语课上所选材料应侧重那些强于论证的缜密性、概念化的辩证性和复杂性,最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逻辑水平的作品。
   第二,选取的材料以专题形式,不局限于某个历史时期,也不局限于特定国别。举例来说,笔者以周课为单位,所开列的主题分别为种族(race)、阶级(class)、性别(gender)、马克思主义经济史(Marxist economic history)、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全球史(global history)等。在每个主题下,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机会阅读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而且这些主题本身即选自西方史学前沿,有利于学生的学术积累,可以达到提高专业英语和增进专业积累“一石双鸟”的效果。
   第三,在材料次序上,采取由易到难。“易”指的是行文清晰、论点直截了当、学生比较容易快速理解的文章。“难”指的是论点有若干逻辑层次、批判性较强、概念建构过程比较复杂的文章。“由易到难”指的是,从逻辑简单的优秀作品入手,向学生逐步示范如何清晰梳理史学学术论文的行文逻辑;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难度。举例来说,笔者在为中国史、世界史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上,便常使用Geoffrey Parker有关“十七世纪普遍危机”的讨论文章[3]。在用PPT专题指导学生英文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方法之后,笔者以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向学生逐步演示如何进行详读和略读、如何记录阅读笔记、如何通过笔记简化对作者行文逻辑的把握以及如何精确地对文章的论点进行转述。许多第一次作业对这篇文章的要点理解有遗漏或表述不精确的学生,第二次作业在转述的精确度、对文章的逻辑把握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三)方法
   将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重心从翻译几个句子转移到对史学学术文献论点、逻辑的把握上来,必然带来一系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上的转變。转变后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更适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以过程考核代替结果考核等新的教学理念。此外,笔者还根据自身学习英语的体会,总结出了“快”与“慢”,即以逻辑为中心的泛读教学和以语法逻辑为中心的翻译、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翻转课堂”是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界的最新研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导向型教学是高等教育创新的方向。有效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核心”[4]。研究型教学是“探讨从注重‘如何教’向‘如何学’的转变”[5]。以这一理念为中心,学生以项目为单位,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课堂的作用转变为学生在讨论中探索知识。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各种表达能力[6]。
   目前,在国内多数高校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单线传授。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专业英语授课教师把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相混淆,认为历史学的专业英语不过就是对文献的逐句翻译,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翻译。与课堂的重心转移到训练学生对英文文献逻辑的理解和对文章论点的把握上的新目标相伴随的自然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即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安排学生课前阅读、准备上,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课堂组织新形式。
   其次,以过程考核代替期末考试等重结果、轻反馈的考核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对历史学研究生而言,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根据每周的阅读材料撰写摘要是一个提高学生学术阅读、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周摘要写作的目的有二:(1)锻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论点的能力。(2)训练学生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和学术表达的精确性。在所教授的研究生专业英语班上,笔者为每名学生提交的周摘要提供详细反馈,指明学生作业中表达不清楚、不精确、转述有误的地方,以及写作中语句逻辑关联上的不足。笔者可喜地发现,比较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表达的精确度、清晰度、逻辑组织的缜密度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最后,“快”与“慢”相结合,即以逻辑为中心的泛读教学和以语法逻辑为中心的翻译、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侧重提升学生快速、准确地提取英文文献要点的同时,笔者并未忽视对学生精翻技巧的训练。然而,与传统的翻译教学不同,笔者在史学文献精翻的教学中,也实践了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精翻中常出现的问题,不是对某个字句、术语的理解(尤其是在在线词典、在线翻译异常发达的今天),而是一方面没有正确地理解句子的语法逻辑,另一方面不懂得参照前后文的逻辑理解一些特别难以直译的话。
   举例来说,以下这句话,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便不能正确辨别定语的范围:“It was,rather,built into the interrelated structure of peasant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on the one hand,and,on the other hand,the institutionalized relationships of serfdom by which the lord was able to extract a feudal rent.”[7]笔者试译如下:“相反,这种循环出现的人口危机是基于:一方面农民对生产的组织,另一方面地主通过制度化了的农奴制榨取封建地租,这两者间相连接而成的结构。”从语法逻辑来看,句中“interrelated structure”的定语应该是“of peasant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on the one hand,and,on the other hand,the institutio-nalized relationships of serfdom by which the lord was able to extract a feudal rent”。而以下这个例子则代表了绝大多数学生所犯的错误:“相反,这种产生危机的趋势一方面是建立在农民生产组织的相互联系的結构中,另一方面是建立在农奴制的制度化关系中,通过这种关系地主得以榨取封建地租。”换言之,多数学生一方面没有注意到interrelated 这个词在逻辑层面所指示的两者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没有注意到on the one hand 和 on the other hand 这一对逻辑提示词,于是把interrelated structure的定语误当成了“of peasant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通过像这样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例子,教师便可以向学生示意翻译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句子的语法逻辑。
   再举一个例子,以说明对于一个直译有困难的句子,如何通过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达到翻译的准确性。比如以下这句话:“Simply stated,it will be our contention that the breakthrough from‘traditional economy’to relatively self-sustai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predicated upon the emergence of a specific set of class relations in the countryside,that is capitalist class relations.”[7]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于“self-sustaining”这个词上。由于没有联系上下文,不少学生将这个词机械地直译成:“相对自立的”“自给自足的”,而没有意识到“相对自立”在这里语义并不清晰,而“自给自足”特别容易被误解成传统农耕经济,而这个语义与作者在这里的意思恰恰相反。这句话笔者试译为:“简而言之,我将证明:‘传统经济’向相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突破,是基于乡村特定阶级关系即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兴起。”因此,这句话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对于个别难以直译的词句,如何联系上下文以确定其语义的案例。
   (四)收效
   以逻辑训练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改变了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中阅读材料数量有限、视野有限、学生收益有限的问题。相反,通过示范方法、反复在实战中巩固,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逻辑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在学生用逻辑的方法阅读英文文献,用精确、不含歧义的语言转述观点,以及运用逻辑关联理解上下文等方面,课程起到了很好的方法示范作用,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诚如一名学生的课后感言:“我一直以来思维逻辑能力都不是很强,故起初写英文摘要于我而言着实发愁,每一次的作业都会花费两天左右的时间进行通翻,然后再花费一天半左右的时间总结、整理成一页纸的摘要。它几乎成为我每周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但随着一次次作业质量的提升,我内心是喜悦的,我喜在自己从这门课中学到了货真价实的东西(当然,也许距离您的要求还有段差距),通过您课堂上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多次练习,我逐渐摸索出了归纳、提炼关键内容的方法,思维逻辑能力也有一定提升;您挑选的文章也都在学界很具代表性,那些论点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性。这门课成为我收益最大的一门课。”
   此外,笔者在历史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中,还进一步实践了全过程考核,将考核放在日常,通过学生每周写摘要、教师反馈意见的方式,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切实能够从课程中获益。
   最后,笔者的心得还在于,如果材料选择能够反映学术前沿,选材范围广,不为国别、时段所局限,那么作为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我们完全可以探索一条将历史学研究生专业课与专业英语课相结合的途径,达到在一门课中使学生不仅收获学术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可以使专业英语课成为学生历史学学术积累的一部分。
   三、结语
   在研究生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学生对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提高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历史学这个传统学科的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笔者根据自己在美国多年留学的体会,以及在国内高校近两年的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唯有切实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阅读与写作逻辑的培养上,学生才有可能从历史学专业英语课堂上取得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2]阎光才.大学的人文之旅——大学本科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重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74-199.
  [3]Geoffrey Parker.Crisis and Catastrophe:The Global Crisi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Reconsidered[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2008(4).
  [4][澳]迈克尔·普洛瑟,[澳]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潘红,陈锵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
  [5]张晓军,席酉民,赵璐.研究导向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及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43.
  [6]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18.
  [7]Robert Brenner.Agrarian Class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e-Industrial Europe[J].Past & Present,1976(1).
  [责任编辑  韩晓雨]
其他文献
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相比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电子会计档案的特点,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几点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几点建议.
摘 要:文章在工科类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引入闭环设计的“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包括课程目标确定、模块化内容体系构建,利用师生双主体、互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模式的教学方式,制定了全过程课程评价反馈体系,并通过计算课程达成度评估教学效果,为教学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OBE教学;研究生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档案对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及安全风险评估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本文就加强企业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安全化问题,结合单位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提出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面对日益加快的国际化步伐,我国英语教学如何调整以便更好地与其接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探讨学术型硕士英语教学如何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切入点,提出基于WAC/WID的英语教学,强调其在培养学生学术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习作批改方式三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了阐释,旨在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到“人”和“事”上来.教师藉由循循善诱的“引导”来树立学生研读精进的“自信”,再通过亲切的“身教”保持学生的“激情”,从而提高知识吸收的效率,最后依靠严格的“规范”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性”.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好自身的“指引”“身教”和“规范”三方面的教学策略,来培育研究生的“自信”“激情”和“德性”.通过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教学模式,将能够推进我国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在哲学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摘 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进入自主创新轨道,迫切需要建立相适应的战略性新兴学科体系。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内外强势发展的显著特征出发,融合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外驱力和“十四五”一流学科建设改革内驱力的发展契机,分析二者当前共同面临的三大挑战和任务,提出一流高校尽快推进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战略性新兴学科的高等教育战略规划链式布局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学科;挑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新的压力,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也是如此.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要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并且要在管理变革中探索创新路径,以解决档案管理存在的瓶颈问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本文以服务管理学生为目标,指出了改进学生档案管理的一些建议,包括加大档案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档案过程管理等几点改进方法,期望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基于单套制的电子档案接收与传统档案接收存在接收内容不同、组卷方式不同、移交方式不同的差异.为了解决现行阶段单套制的电子档案接收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分别从管理机制、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管理平台三个角度提出对策.
教育信息化兴起,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也要走上信息化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管理服务.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目的与公办高校不一样,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互联网成为校园办公重要的一环,在互联网环境下,为独立学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