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加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摘 要】
:
【发表日期】
:
2009年26期
其他文献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疾病,且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引起误诊。多数研究认为,内镜及影像表现对该病诊断无特异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EG10例患者的内镜及影像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其常见原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现对我院1997年至2007年住院的6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应用磷酸铝凝胶与凝血酶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男,50岁,因间歇便血1年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便,持续2d自愈,之后时而出现血便。便血时,大便略发黑,为成形软便,约2d后恢复正常。患者无腹痛、头晕、心悸及其他症状。既往无肝炎、心脏病、肠道病等相关病史。体检:仅右下腹轻压痛,余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无异常,便潜血阴性。
患者男,61岁,因皮肤、巩膜黄染3周余入院。3个月前患者出现上腹胀,于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胰腺钩突有一6cm×6cm质硬肿块,已侵犯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并腹腔种植,造成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行十二指肠一空肠吻合术。病理示转移性腺癌。近来黄疸进行性加重,纳差,进食后上腹饱胀。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9.7μmol/L,直接胆红素176.8μmol/L,血淀粉酶46U/L,CA-199〉1
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使用碎石器治疗了12例胃石症,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21~78岁,平均49.3岁。病史1周~4个月,均有进食柿子、枣子或山楂史。胃镜检查结果,单发结石6例,2块者4例,3块1例,4块1例。结石表面呈褐色,类圆形,大小3~8cm。3例胃石质地软,9例质地坚硬。12例均合并胃溃疡。
难忘的2008年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医学界同样也取得很大成绩。《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会刊,尤其在改为月刊的第一年,应该说是成绩斐然,进步显著。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通过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与协助,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举办了多次高水平的内镜会议和现场演示;经过专家的多次讨论与协商,颁布了数项内镜操作的指南与共识意见;各地的内镜培训中心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大量学员的进修与培训任务;在国际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临床研究报告。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相对外科手术,EMR和ESD具有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经济且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特点,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EMR及ESD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措施。
患者男,34岁,间断便血2年。2005年行胃镜及肠镜、全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07年11月因大量暗红色血便3d就诊,排多次暗红色稀水样便,无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入院查体除肠鸣音活跃外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70g/L;血沉15mm/h;便常规示棕稀便,潜血阳性。入院当天行急诊肠镜检查示结肠内较多暗红色液体,未见明显出血灶。第3天复查肠镜、第4天行腹腔CT均未见异常,第10天行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