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社会情况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上述种种现象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大讨论的活动中,实施好学校德育工作。
一、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面对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我们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校德育教育单打独斗,缺少家庭、社会参与。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重视智育开发,轻视德育培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还存在着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等等,不彻底改掉这些弊端,学校德育工作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
二、要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学校德育工作,首先想到各项活动,有人甚至把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就只剩下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开展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的计划和步骤,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最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长期坚持下去。
学校德育工作要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搞好学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1.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队伍在不断的送旧迎新,新同志有待加强师德建设,另一方面,中老年同志有不少也在师德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能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升华。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
2.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弘扬和培育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爱国主义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粮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活力,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可以激发人的爱国精神,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文明素养、心理素质、科技素质,和谐人际关系等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
3.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相结合是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当今学生存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成长的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应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沃土 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目前,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改革未能有效地配套,教师要着眼未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克服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未成年人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改革中真正做到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教学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避免空洞说教,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到会学,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和素质。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新时期我们的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衡量我们德育工作水准的具体表现。
总而言之,我们应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针对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技能过硬、思想素质高尚的各类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教育局教研室 055200 )
一、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面对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我们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校德育教育单打独斗,缺少家庭、社会参与。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重视智育开发,轻视德育培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还存在着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等等,不彻底改掉这些弊端,学校德育工作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
二、要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首要的地位。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搞一些活动,进而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取代学校德育工作,那么,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学校德育工作,首先想到各项活动,有人甚至把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活动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没有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就只剩下了空洞的说教,根本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必须重视并切实组织好各项活动。开展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可行的计划和步骤,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最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活动。活动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赋予新义、避免流于形式、长期坚持下去。
学校德育工作要寓教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教学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土壤,德育工作就丧失了根基,成了空中建楼阁。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搞好学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1.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一方面,教师队伍在不断的送旧迎新,新同志有待加强师德建设,另一方面,中老年同志有不少也在师德方面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能同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也在不断升华。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
2.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弘扬和培育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爱国主义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粮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因此,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活力,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可以激发人的爱国精神,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文明素养、心理素质、科技素质,和谐人际关系等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宝贵的精神财富。
3.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相结合是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当今学生存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成长的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学校应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4.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沃土 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目前,在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改革未能有效地配套,教师要着眼未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克服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未成年人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改革中真正做到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教学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避免空洞说教,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到会学,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能力和素质。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新时期我们的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衡量我们德育工作水准的具体表现。
总而言之,我们应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针对当前青少年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技能过硬、思想素质高尚的各类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教育局教研室 055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