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性格、智力健康发展的关键——家庭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多子多福观,转化为现在的优生优育观,大部分家庭转化为独生子女家庭。因此也出现了“独生子女”现象:自我、自卑、自大、自利,事事以我为主,忽略他人感受,认为所获理所当然,对所失迁怒别人,不懂感恩、不知畏惧等。因此家庭教育尤显重要。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条件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所以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投入精力较多,同时期望也更高。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把孩子当朋友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各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内心更为复杂。我认为,作为家长应随时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随时根据孩子的想法来指导他们、帮助他们,使孩子健康成长。我觉得,没有一种关系可以像朋友与朋友之间那样通透、坦诚。因为,朋友之间地位平等,相互间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所以,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甚至无为而治的效果。
  二、放手给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孩子的事情应由孩子自己完成,家长只能指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学生知道感恩,学会感恩。孩子的天性是对事物,特别是新鲜事物非常好奇,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现在的孩子“喜欢成功”、“喜欢称赞”,家长可以随时表扬孩子,增强其自信心。
  三、利用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内心渴望爱,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的家。所以父母应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即使是父母产生矛盾,在孩子面前也应使孩子感到家的温馨。如:经常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家庭聚会等。家长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为孩子做一个榜样,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方向。很多有问题的孩子,大都是家庭的原因,使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对社会、他人不满,容易动怒,产生自卑的心理。
  四、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但是,家长应从孩子的天资、学习情况、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家长摆正了自己的期望,有一颗平常心的话,可以把自己的期望作为一种精神鼓励,它能激发孩子接受教育及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唤起孩子的上进心与自强不息的意志力量,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五、抓紧智力的开发,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个人成才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需要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即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非智力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是构成孩子智力殿堂的四块基石。因此对于智力的开发,发展孩子的智力潜能,就要从培养这四种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入手。作为家长,平时应想法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
  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认为,作为家长,应先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先教会他如何做人,即点点滴滴学做人,时时刻刻去进步。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谦虚好学的品德。从小学会了如何做人,这样孩子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再就是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和成功心理,还要培养、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使之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家庭教育对孩子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性格,使每一个孩子长大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刊物封面上的主题词写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由课内教材向读本延伸迁移,既可以加深课堂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可以深化学生对学到知识的应用,对学习内容进行二度开发。  读本有的拓展是为了增加课堂情趣(如作者的奇闻逸事),有的拓展是为了考试答题(如中考题型),有的拓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如作者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当然有的拓展是兼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课少有明显效果的,有的课堂甚至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让学生失望、无助。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理论层面的教学暂时很难看出效果,笔者想从实践层面进行浅薄分析。  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有两种常见的不良倾向。  一种强调知识性的教学。不少老师习惯讲析写作术语;然后,结合考场作文题型,提供材料或让学生搜索素材;最后,让学生动手去写。这种作文教学,属于“空对空”的讲解,往往超出了学生
期刊
多年的中考备考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万备不离其中”的高招就是让学生练。除此之外,什么策略都是瞎说乱套,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意义。那么练什么呢?我觉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地区的中考题型模式,练的侧重点也不太相同。以下我只能从我所在的贵州黔东南地区历年语文中考实际出发谈谈备战中考的策略。  贵州黔东南地区历年来语文中考考题内容包括:  一、基础知识的运用与积累(15—23分)二、阅读理
期刊
“创新”就是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世界竞争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没有创新的民族,终将被时代抛弃的国家的兴旺发达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依靠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所以教师任重而道远,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振兴民族的艰巨任务。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在此就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品尝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谈几点拙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把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语言教学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的基本功是严格训练出来的。我国现代语言大师鲁迅先生就在读书年
期刊
语文的学习,最终归结到说和写,作文就是教学生怎么做到用我之手写我之心,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课中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才能让初中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作文“闪光点”,尤其是面对不愿写作文和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切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哪怕他们仅是标题拟得新颖别致或开篇简洁明快,或在行文中用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修辞,一个新颖得体的词语等等,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在讲评作文时当众赞美,或在批
期刊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在一堂课刚开始时教师导入新的教学情境的一段话语,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时教师就有关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运用教法等方面向学生做出的必要交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如此,授课亦然。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好的开头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
期刊
我们的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它用或形象生动、或准确深刻、或惟妙惟肖、或平实朴素的文字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美妙世界。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充满着超人的魔幻力。如何让语文教育焕发生机呢?现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尝试总结如下,以和各位同仁切磋: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一场声情并茂的对话。对话,已成今天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话是阅读教学呈现的方式方法。  对话是阅读教学中活动中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是轻松氛围中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探讨的交融,更是教学相长,合作、互动情境下的陶醉。  一、多种对话方式,让阅读异彩纷呈  对话要抓好
期刊
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知识整合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现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