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写法”又称“落笔对面”,是诗人通过落笔对方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诗人有意穿越时空或思维的界限,将主体感情投射到客体上,并浓墨重彩地表现客体对主体的怀念,以“心向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的方法,达到“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的效果.rn“对写法”在思乡怀人题材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与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拟人等共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统领它们.笔者试以“对写法”为突破口,将模糊的散点知识系统梳理,充分发挥任务群对提升素养的承载作用.
【机 构】
: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 400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写法”又称“落笔对面”,是诗人通过落笔对方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诗人有意穿越时空或思维的界限,将主体感情投射到客体上,并浓墨重彩地表现客体对主体的怀念,以“心向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的方法,达到“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的效果.rn“对写法”在思乡怀人题材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与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拟人等共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统领它们.笔者试以“对写法”为突破口,将模糊的散点知识系统梳理,充分发挥任务群对提升素养的承载作用.
其他文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传统儒家文化非常注重名分,对人的称呼特别看重.中国古代称呼一个人,除了姓名之外,有字、有号,还有其他不同的称呼方法,比如身份、官职、社会关系等.本文着意于探求经典作品中的人物称呼,于细微处品读作品的深意.
串联起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应当是经编写者认真审查收录于各学段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发展程度相契合,也可能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种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内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老人与海》就是中西方文学代表之作的节选,所以,在带领学生赏析这些作品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借文学作品熔铸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下中西方不同的精神文化有所了解,这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知,还可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荀子《劝学》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很多次,内容非常熟悉,重点难点已了然于胸.在备课时,秉持“常教常新”的想法,我按照“2017年版课标”重新设计,想让学生有深度的思维体验,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与传承,突然有一个想法迸出来:荀子秉持性恶论写《劝学》,那么如果让秉持性善论的孟子也来写一篇同题文章,他会如何写呢?在梳理了《劝学》文言文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读写项目任务:写一篇孟子版的《劝学》.我被自己的这个奇怪想法吓了一跳:这样设计项目有学理依据吗?合乎教理吗?学生能写出来吗?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意义吗?带
朗读吟诵具有特殊的语文魅力,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朗读吟诵作为教学手段,善于在文本解读中寻找朗读吟诵的“根”.文章举例详述了“抓住特质,确定基调”“厘清关系,把握语气”“细读文本,准确达意”“理解手法,运用手法”等四种寻读“根”的方法.
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阅读除了要了解书的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更多的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深化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追述了“我”的经历,写出了地坛这一古老的场所对于“我”的意义,景物描写与对往事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一篇充满哲理、感情浓郁的散文.本文以《我与地坛》的教学实践为例,以人物访谈的方式,探究散文整本书阅读与实践中的情境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以来,“任务群”已经成为最闪亮的词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也成为众多语文大家研究的“新宠”.初中语文界悄然刮起了研究的旋风,许多老师设计教学与解析文本也以此为利器与抓手.本文主要以《猫》为例,来谈谈基于“任务群”的单文本阅读教学.
散文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定属性,教师围绕这些板块内容进行对应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生发更多美感,实现阅读认知的顺利内化.梳理性阅读、鉴赏性思考、拓宽性体验,都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自然建立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认知体验,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和组织,以提升散文学习效度.
一、设置情境rn现在,古诗词的普及和推广问题备受关注.很多人渴望走进诗词的世界,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又苦于没有充裕的时间慢慢欣赏.因此,我们期望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期古典诗词专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上它.rn本期微信公众号推送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每位同学都是这期内容的小编辑,我们手中的教材和书下的注释就是本期微信内容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的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与妻书》相关教学案例,通过群文阅读,提供恰当的驱动任务,形成阅读教学专题,让学生在品读、整合、实践的基础上,感悟志士仁人身上的抱负与使命,传承红色精神.
一、教学设想rn《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依旧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学生则被动接受,无思考、无创造.《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经典篇目,又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中国式悲剧的内涵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