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概述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3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逐年上升。溶栓治疗脑梗死开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停止使用。80年代初期,溶栓疗法再次引起众多神经科学家的重视。现就其研究现状及进展加以概述。
  溶栓治疗时间窗
  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呈渐进性发展,溶栓时机有时间限度,即时间窗。时间窗被认为是溶栓治疗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众多的研究都认为时间窗应为6小时内,3小时最佳。研究表明,<3小时接受溶栓治疗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3~6小时者,后者又明显优于>6小时溶栓者。亦有学者认为起病后6~24小时内介入溶栓,也能达到理想的远期疗效。因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在处于缺血半暗带中的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及时再通闭塞的血管,因此溶栓越早疗效就越好。
  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均为纤溶酶原激活物,通过裂解纤溶酶原精氨酸560-缬氨酸561敏感键,生成纤溶酶(PL),PL水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溶栓药物目前分为三代,第一代有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他们是非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使血栓处纤溶酶原激活,溶解血栓,同时激活全身血浆中的纤溶酶原,造成低纤维蛋白血症,故有全身出血包括颅内出血的不良反。UK静脉溶栓剂量为50~150万U,动脉溶栓剂量为25~100万U。研究表明,6小时内应用100~15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满意,相对安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SK有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且全身出血并发症严重,目前已不推荐使用。第二代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及乙酰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APSAC)。t-pA为选择性纤溶药物,它对血循环中的纤溶酶原亲和力小,而特异作用于局部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起到溶栓作用。通过重组技术生产的重组型(rt-P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溶栓药物。研究证实,rt-PA无论在再通率还是在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等方面,与其他溶栓药相比,优势均非常突出。第三代正在开发中,试图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天然溶栓药物,如纤溶酶原变异体、嵌和体和导向溶栓剂,目前已经通过Ⅱ期临床试验。尿激酶的改进产品重组前尿激酶或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剂,欧美已在应用,疗效已被接受。
  溶栓治疗的途径
  溶栓治疗主要有静脉滴注和局部动脉内灌注。①静脉滴注:用溶栓剂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脑梗死。②局部动脉内灌注:就是将特制的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后放至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或其主要分支,使灌入的溶栓剂直接与血栓接触。国内外资料显示,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55%~78%,静脉溶栓为30%~40%,动脉溶栓颅内出血并发症为0~17%,静脉溶栓为6%~19%,但是尚无明确的结论显示哪种方法更有价值。总之,动脉内溶栓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设备及介入放射技术人员,花费昂贵,治疗有创;静脉溶栓方便快捷,省时省钱,几乎无创,但缺点是全身性出血合并症的危险性增大。目前在一些不具备动脉溶栓条件的基层医院,静脉溶栓仍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用方法。
  病例选择
  患者入选标准:年龄35~80岁;发病6小时以内,如为进展性卒中则可放宽至12小时;神经功能缺损符合颈内动脉供血区缺血所致;头颅CT无出血或低密度影像,亦无早期梗死的影像,但陈旧小腔梗死未遗有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者仍可入选;瘫痪肢体肌力0~3级;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
  病例排除标准:近6个月内有颅内出血史;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史;血小板减少者;患者不合作;妊娠。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
  出血以脑出血最多;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因溶栓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给药方法和时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脑出血的原因是由于缺血后血管壁损伤、继发性纤溶和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流再通后灌注压增高。
  溶栓治疗虽然发展多年,但目前只有不到3%~5%的脑梗死患者能够得到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因延误超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了让更多的脑梗死患者能够得到早期溶栓治疗,除了研制更高效特异的溶栓药物和先进的溶栓方法外,还需要培养大量训练有素的神经科医师,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脑卒中知识的教育普及,尤其是建立与快速急救转运中心合作,汇集神经、放射、介入、护理、康复等为一体的脑卒中单元模式,才能更广泛地开展脑梗死溶栓治疗,救助更多的患者。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YL-1型碎吸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评价其临床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00例为研究组,内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100例为对照组。结果: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了治愈率、好转率,达到同样疗效,微创组明显缩短了疗程,但危重患者病残率无明显差异。结论:YL-1型碎吸针以其简便、快捷、安全、负损伤轻微,应为干预方法的首选。  关键词
摘 要 目的:调查兴义少数民族地区婴幼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239例婴幼儿肺炎患儿的痰液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56株,总阳性率529%。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为主,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23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产科收治住院孕产妇7118例,前置胎盘病例56例。施行剖宫产术50例,手术率为8946%。据统计,发生前置胎盘的孕妇85%~95%为经产归,可因多次刮宫、分娩、子宫手术损伤子宫内膜而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再次受孕时,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供血不足,从而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阑尾炎,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疗效佳已成为医患双方的共识[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及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逐渐在基层医院被广泛应用。2008年3月~2011年9月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单、双极电凝处理阑尾系膜患者60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完成单、双极电凝联合应用处理阑尾系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0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行阑尾切除手术350余例,其中化脓穿孔性阑尾炎70余例,术后切口化脓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2例,感染率较低。手术方法: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措施。①手术切开腹膜前,若此病人可疑阑尾化脓穿孔,可先用灭菌消毒布巾保护切口皮肤,预防切开腹膜后脓液渗出污染切口。②手术切口至腹膜后弯钳提起腹膜,先切开一小口,以容吸引管头进入腹腔为度,抽吸腹腔内脓液,以免脓液流出腹外。
摘 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发病6小时内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第1次血肿清除率>80%者占92.5%。血肿清除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期缩短,并发症少,恢复理想。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关键词 超早期 小骨窗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doi:10.3969/j.i
摘 要 针对目前我国蒙药材质量标准相对落后、检测指标不能代表蒙药材质量的真实情况的现状,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蒙药材常用品种“金莲花”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进行了探索。主要利用薄层色谱法摸索了金莲花药材的定性鉴别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摸索了金莲花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条件,还进行了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实验证明,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可行、条件合适,可以作为金莲花药材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还拟订了金
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外纺粘法的生产设备、生产能力等现况、介绍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研制纺粘法生产线的有关成果,重点对“中心”承担的国产第一条3000t/y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生产线技
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国内外阻燃聚酯纤维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情况,并对当今世界阻燃纤维的商品性能,特点和阻燃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