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综合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维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对此教师应当加以精心地保护,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都要“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指导”的理解存在偏差
作文指导不只是作前指导,但教学中的“指导”被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作前指导,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此,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一番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地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仅凭教师把中心思想和写法抄在黑板上,“扶着走”、“一言堂”,包办代替,让学生写“遵命作文”,依样而行,完全处于被动、消极地位,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师未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评议”、“修改”上,所以收效较低。
三、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较突出
(1)低起点,宽要求 。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是“描红”。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为有序,而切不可恨铁不成钢,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为什么要“宽要求”,因为初学作文的学生走不稳当,脚印歪歪扭扭是正常的,这时,如果对他们的要求过高过严,一则事实上达不到,二则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据作文的特点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宽要求”应主要体现在对小学生作文内容的要求方面。即对小学生作文内容的要求应以“健康、无害”为宜,当然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不可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初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的自由度大一些,这对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对作文内容要求宽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表达基本功的要求严一些,以使小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毛病,得到尽早解决。
(2)重评议,多修改。
1、恰当引导,大量训练,培养学生评议能力。
①评议的方式。教师评和学生评。学生评议之后,教师的小结评议是十分必要的。既要对作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又要对学生的评议给予肯定或鼓励。
互相评和自我评。同龄人的交流总是容易一些,而且这种谈话式的上课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是学生课外交流的一种延续,只不过互评时话题更明确,精力更集中。自我评则是谈在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后自己的收获或得到的启发。
重点评和分组评。课堂的时问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分别读每个人的作文让大家去评价,只能在教师大致掌握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把有代表性的作文拿出来评议。最后留一部分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评议。这样,既有所侧重,又具有普遍性。
②评议的内容。评议内容包含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这方法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质疑,可以谈个人看法,对有争议的问题还可辨论等等,不必有所限制。只要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尽可以提出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评议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开始时,语言的内容浅显一些,比如,“这篇作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或哪段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引导。随着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渐入佳境,这时候,再把纯粹的写作知识拿出来进行交流,写作能力的进步则是必然的。
2、教给方法,留足时间,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的方法是先从大处着眼,先看大问题,后看小问题。大问题是指文章的题材、内容、要求,大处着眼就是要从大问题上找到主要优缺点。小问题指好词佳句,描写生动,含蓄深刻,错字病名,修辞,标点等。学生刚学批改,容易在小问题上下功夫,只注重字、词、句,不能居高临下地看一篇文章。教师重在这方面多加引导,让学生跳出小问题的圈子。学会先看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一旦学会,将受用终生。
三、多阅读,重实践
(1)广泛阅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做到早起步、早准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注重积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要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有机渗透,注重一读一得,得得相连,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2)主动实践。“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果学生题材库存充裕,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维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对此教师应当加以精心地保护,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内容要求“有意义”,篇篇都要“新、奇、巧”。这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只会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二、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指导”的理解存在偏差
作文指导不只是作前指导,但教学中的“指导”被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作前指导,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此,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一番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地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仅凭教师把中心思想和写法抄在黑板上,“扶着走”、“一言堂”,包办代替,让学生写“遵命作文”,依样而行,完全处于被动、消极地位,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教师未将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评议”、“修改”上,所以收效较低。
三、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较突出
(1)低起点,宽要求 。
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是“描红”。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为有序,而切不可恨铁不成钢,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为什么要“宽要求”,因为初学作文的学生走不稳当,脚印歪歪扭扭是正常的,这时,如果对他们的要求过高过严,一则事实上达不到,二则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据作文的特点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宽要求”应主要体现在对小学生作文内容的要求方面。即对小学生作文内容的要求应以“健康、无害”为宜,当然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不可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初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的自由度大一些,这对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对作文内容要求宽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表达基本功的要求严一些,以使小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毛病,得到尽早解决。
(2)重评议,多修改。
1、恰当引导,大量训练,培养学生评议能力。
①评议的方式。教师评和学生评。学生评议之后,教师的小结评议是十分必要的。既要对作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又要对学生的评议给予肯定或鼓励。
互相评和自我评。同龄人的交流总是容易一些,而且这种谈话式的上课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是学生课外交流的一种延续,只不过互评时话题更明确,精力更集中。自我评则是谈在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后自己的收获或得到的启发。
重点评和分组评。课堂的时问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分别读每个人的作文让大家去评价,只能在教师大致掌握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把有代表性的作文拿出来评议。最后留一部分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评议。这样,既有所侧重,又具有普遍性。
②评议的内容。评议内容包含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的掌握情况、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这方法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可以质疑,可以谈个人看法,对有争议的问题还可辨论等等,不必有所限制。只要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尽可以提出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评议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开始时,语言的内容浅显一些,比如,“这篇作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中懂得了什么?”“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或哪段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引导。随着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渐入佳境,这时候,再把纯粹的写作知识拿出来进行交流,写作能力的进步则是必然的。
2、教给方法,留足时间,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的方法是先从大处着眼,先看大问题,后看小问题。大问题是指文章的题材、内容、要求,大处着眼就是要从大问题上找到主要优缺点。小问题指好词佳句,描写生动,含蓄深刻,错字病名,修辞,标点等。学生刚学批改,容易在小问题上下功夫,只注重字、词、句,不能居高临下地看一篇文章。教师重在这方面多加引导,让学生跳出小问题的圈子。学会先看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一旦学会,将受用终生。
三、多阅读,重实践
(1)广泛阅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表达,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做到早起步、早准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的句段,注重积累,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要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读写结合,有机渗透,注重一读一得,得得相连,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2)主动实践。“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如果学生题材库存充裕,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