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策展人,我的工作是诠释、演绎与回顾——而这一切正好是川久保玲(Rei Kawakubo)抗拒的事。”Andrew Bolton在巴黎丽兹酒店边喝茶边说道。这位英俊睿智的英国人喜欢挑战,而为当代文化界最神秘莫测、最富挑衅意味的设计师之一举办首个合作性专题展对他来说也是一份荣幸。“对我而言,策展过程与展览本身同样有趣。我第一次和她面对面坐下时,她说了句‘我讨厌采访’,我们顿时僵持住了。”他补充道。
川久保玲对时尚的固有印象——女性化的廓形、光鲜奢华的外表、关于美和完美体形千篇一律的准则、完美比例等彻头彻尾的抗拒,以及她排斥解释的个性(她极少愿意接受采访),构成了晦涩的主题。她的作品超越了定义,而她本人也十分厌恶落入窠臼”或被贴上标签。她将自己于1969年在东京创立、取名自Franqoise Hardy一句歌词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视为由一群技艺精湛的设计师、面料专家和打样师组成的“协会”,这也是她的护盾。设计师对即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时装学院举办的展览如是声明:“我总是在寻找思考设计的新方式……借此否定既定价值观、传统以及被普遍接受的准则。对我来说重要的表达方式包括融合、失衡、未完成、消解以及漫无目的。”
对川久保玲而言,性别分化、品位层级和功能性等年代性的东西都是偏狭的妄见。“川久保玲展示了那些界限的虚伪性,但同时又让它们成为自己创意过程的一部分。她谈及‘在身边砌上围墙’,再摧毁它们,从而进入下一个‘房间’,如此不断反复。她将创意视为一场持久的战斗。这是种愤怒。她需要通过破坏来到达彼岸,达到一种新的境界。”Bolton这样谈论她那破坏性的“朋克”精神。
每一季,现年75岁的川久保玲都会力促Comme des Oarcons及品牌所处的语境进入一种全新境地。但与其同时代设计师不同,她坚持完全为创新而创新,并刻意混淆界限。自她发布2014年春夏“NotMaking Clothing”(“不做衣服”)系列以来的这四年,她—直在T台上展示“非”服装。没有明显的腰线、手臂或腿部,她这些抽象的活动式服装事实上更像是雕塑。“她常被冠以后现代主义者的标签,但她与先锋现代主义却有着诸多共同点——尤其是她对原创与复制、精英与流行文化间的把玩。”Bolton说。2008年,她推出了用尼龙和花哨的聚酯纤维打造的“Bad Taste(坏品位)”系列。“该系列意在颠覆精英文化中关于好品位的概念。”他说。
Comme des Garcons的秀更像是一场时常让观众困惑、无助和不安的表演或体验。最新2017巴黎秋冬秀以一系列用工业面料——管道防护套、金属绝缘片、橡胶和尼龙纤维泡沫——制成的巨大雕塑造型为主题,如蚕茧般包裹身体。你能看见的只有模特们穿着Nike×CdG运动鞋的纤纤玉足,透过用厨房清洁刷制成的金属假发窥见她们的手和脸。她(用典型的荒诞口吻)称之为“廓形的未来”。
这些“雕塑”中的一件将与川久保玲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其他120件作品共同出現在5月的展览中。她最初于1981年以一个名为“Holes(洞)”的全黑系列在巴黎成名,该系列以撕裂的针织衫、巨大宽松的廓形为特征,否定了野心勃勃的小资时尚的所有概念。这场令人震惊的秀引发了骚动。在80年代末的巴黎,Yves Saint Laurent、Claude Montana等代表的性、权力与魅力占据着主导地位,凭空出现这样一位藉藉无名的日本设计师,提出破损的面料和鼓鼓囊囊的女性廓形才是风格之巅。知识分子界很快便接受了这种饱含争议的造型。
大都会博物馆将全方位展示川久保玲作品中的新奇与古怪,从影响深远、堪称女性主义图腾的“Body Meets Dress-Dress Meets Body”(1997年春夏系列)系列,到“Blue Witch”(2016年春夏系列)系列中极度致幻的爆炸式形态,以及“Biker Ballerina”(2005年春夏系列)中的芭蕾舞短裙和皮夹克,再到她巴黎处女秀中那些在编织机上胡乱设置图案做出的多孔、层层叠叠的针织服装。
她不断挑战现状。大都会的展览也必须如此。Bolton所做的是让展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表现川久保玲长久以来的关注与执迷。正如展览标题“Rei Kawakubo and the Art of the In-Between(川久保玲与中间之艺术)”所言,这场展览要讲述的是这位设计师如何在矛盾中进行创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Bolton必须深入研究日本历史、政治、文化和禅宗佛教。“Adrian Joffe(Comme Des Garcons/Dover Street Market总裁,川久保玲的丈夫)首先向我阐释了‘Moo’的概念——它是一个禅宗心印或日迷,可理解为宗教上的‘空’,而‘Ma’则表示‘空间’。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间隙的概念——实体或边界之间的空间。这种“中间空间”作为审美感知体现在川久保玲的时装中,建立起一个视觉模糊的不适地带”,Bolton说。
那些在知识层面听起来显得浮夸的事物却是具有启发意义、动人心魄的。从-开始,Bolton和川久保玲就决意创造一个切实可感的、能够激发每位观者而非只面向美学家的情感体验。
一系列的二元性——时尚/反时尚、设计/非设计、单一模型/多样性、彼时/此刻、高雅/低俗、自我/他人、客体/主体、服装/非服装——成为此次展览的单元主题。“川久保玲的职业生涯中有两次断裂:一次是1979年她开始创作激进的作品(此前其设计都颇为平凡);另一次是2013年,一切开始变得雕塑化、抽象化,这个变化如此剧烈,仿佛有个外星人钻进了她的体内。”
“外星人”的比喻恰如其分。由川久保玲和Bolton携大都会团队共同进行的展场设计是一个建筑感十足、超凡脱俗、宽敞明亮的空间。“仿佛一颗非同凡响的太阳系行星落在了大都会博物馆宏伟的‘美好年代’风格建筑中,既华丽又低调,完全是抽象的,如同大教堂。”Bolton说。在之前的展览中,Bolton会邀请第三方来设计展场布景。在“中国:镜花水月”中他邀请了王家卫,Prada与Schiaparelli的“不可能的对话”则由BazLuhrmann主要设计。“而和川久保玲共事,你不需要第三方——她可是川久保玲啊。”Joffe指出。她还是迷宫般的Dover Street Market店铺空间的设计者,这里似乎对抗一切商业与零售传统陈规的做派。“老实说,她最在意的是设计空间。”Bolton说。川久保玲最初画的草图是如此奇诡,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先在东京建了个等身模型,才获得博物馆的批准。 当下风潮执迷于“破坏”这一主题,相信这场展览无疑将是引人入胜的。然而,川久保玲真正的天赋还在于她在始终保持先锋精神的同时,建立起了业界最成功的时装品牌之一,年营业额超过2.8亿美元。T台上呈现的抽象与概念传达了纯粹的创意讯息。而这份“光环’明亮地照耀在大量丰富多变的畅销产品之上,包括拉链钱包、有“Play”标志的T恤、多款香水和标志性罩衫、波点衬衫,以及品牌旗下的Junya Watanabe和Gosha Rubchinskiy等品牌。Bolton将这种对创意与商业性之间的把玩视为安迪.沃霍尔口中“商业艺术”的一个生动案例。“川久保玲在时尚体系内工作,但却是以她自己的方式。这是更为优雅的破坏方式。”
这份勇气令川久保玲成为设计师中的佼佼者,许多设计师(包括Martin MargieIa、Rick Owens、Phoebe Philo等)都深受其天赋及平衡创意与商业性之间关系的能力的启发。没有她,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时装和零售业将会大不同。难怪,自1983年Yves Saint Laurent的個人回顾展后,这是大都会博物馆难得地将时装展览赋予一位依然在世的设计师。
人们可以感觉到,Bolton对即将完成此次策展长舒一口气,“我将它视为一篇关于川久保玲的论文。”他们断断续续地沟通着:川久保玲有时会发来谜语一样的信息,有时干脆什么都没有。Comme des Garqons工作室团队通常会发来几张抽象草图或仅有一个词的片语。1993年,一名记者问起她作品的“意义”,她便在纸上画了一个黑色大圆圈作为答复,然后走出房间。这就是她的方式。回溯90年代,“我记得问过什么会让她发笑,她的回答是‘笑话’。”
而当你看着川久保玲,看着她孩童般毫无岁月痕迹的身姿和那双永远闪着睿智光芒的黑色眼睛时,她看上去的确像个精灵般淘气。她的作品“就在那里”,却也在移动。“她并不把自己视为日本设计师或女性设计师,她只想被视为一名设计师。”我们的文化世界因为有她而成为一个更好、更有趣的地方。“很神奇,她二十年前做的某些东西今天看来依然是先锋叛逆、新颖、独特的。”Bolton说。
当博物馆的大门面向公众敞开,当有着最奇诡怪异红毯秀的盛大慈善夜舞会拉开帷幕,让我们祈祷不要有人从川久保玲行星落入无垠。又或许,落入一片“虚无”会是我们期待中最激动人心的体验。
川久保玲对时尚的固有印象——女性化的廓形、光鲜奢华的外表、关于美和完美体形千篇一律的准则、完美比例等彻头彻尾的抗拒,以及她排斥解释的个性(她极少愿意接受采访),构成了晦涩的主题。她的作品超越了定义,而她本人也十分厌恶落入窠臼”或被贴上标签。她将自己于1969年在东京创立、取名自Franqoise Hardy一句歌词的品牌Comme des Garcons视为由一群技艺精湛的设计师、面料专家和打样师组成的“协会”,这也是她的护盾。设计师对即将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时装学院举办的展览如是声明:“我总是在寻找思考设计的新方式……借此否定既定价值观、传统以及被普遍接受的准则。对我来说重要的表达方式包括融合、失衡、未完成、消解以及漫无目的。”
对川久保玲而言,性别分化、品位层级和功能性等年代性的东西都是偏狭的妄见。“川久保玲展示了那些界限的虚伪性,但同时又让它们成为自己创意过程的一部分。她谈及‘在身边砌上围墙’,再摧毁它们,从而进入下一个‘房间’,如此不断反复。她将创意视为一场持久的战斗。这是种愤怒。她需要通过破坏来到达彼岸,达到一种新的境界。”Bolton这样谈论她那破坏性的“朋克”精神。
每一季,现年75岁的川久保玲都会力促Comme des Oarcons及品牌所处的语境进入一种全新境地。但与其同时代设计师不同,她坚持完全为创新而创新,并刻意混淆界限。自她发布2014年春夏“NotMaking Clothing”(“不做衣服”)系列以来的这四年,她—直在T台上展示“非”服装。没有明显的腰线、手臂或腿部,她这些抽象的活动式服装事实上更像是雕塑。“她常被冠以后现代主义者的标签,但她与先锋现代主义却有着诸多共同点——尤其是她对原创与复制、精英与流行文化间的把玩。”Bolton说。2008年,她推出了用尼龙和花哨的聚酯纤维打造的“Bad Taste(坏品位)”系列。“该系列意在颠覆精英文化中关于好品位的概念。”他说。
Comme des Garcons的秀更像是一场时常让观众困惑、无助和不安的表演或体验。最新2017巴黎秋冬秀以一系列用工业面料——管道防护套、金属绝缘片、橡胶和尼龙纤维泡沫——制成的巨大雕塑造型为主题,如蚕茧般包裹身体。你能看见的只有模特们穿着Nike×CdG运动鞋的纤纤玉足,透过用厨房清洁刷制成的金属假发窥见她们的手和脸。她(用典型的荒诞口吻)称之为“廓形的未来”。
这些“雕塑”中的一件将与川久保玲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其他120件作品共同出現在5月的展览中。她最初于1981年以一个名为“Holes(洞)”的全黑系列在巴黎成名,该系列以撕裂的针织衫、巨大宽松的廓形为特征,否定了野心勃勃的小资时尚的所有概念。这场令人震惊的秀引发了骚动。在80年代末的巴黎,Yves Saint Laurent、Claude Montana等代表的性、权力与魅力占据着主导地位,凭空出现这样一位藉藉无名的日本设计师,提出破损的面料和鼓鼓囊囊的女性廓形才是风格之巅。知识分子界很快便接受了这种饱含争议的造型。
大都会博物馆将全方位展示川久保玲作品中的新奇与古怪,从影响深远、堪称女性主义图腾的“Body Meets Dress-Dress Meets Body”(1997年春夏系列)系列,到“Blue Witch”(2016年春夏系列)系列中极度致幻的爆炸式形态,以及“Biker Ballerina”(2005年春夏系列)中的芭蕾舞短裙和皮夹克,再到她巴黎处女秀中那些在编织机上胡乱设置图案做出的多孔、层层叠叠的针织服装。
她不断挑战现状。大都会的展览也必须如此。Bolton所做的是让展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表现川久保玲长久以来的关注与执迷。正如展览标题“Rei Kawakubo and the Art of the In-Between(川久保玲与中间之艺术)”所言,这场展览要讲述的是这位设计师如何在矛盾中进行创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Bolton必须深入研究日本历史、政治、文化和禅宗佛教。“Adrian Joffe(Comme Des Garcons/Dover Street Market总裁,川久保玲的丈夫)首先向我阐释了‘Moo’的概念——它是一个禅宗心印或日迷,可理解为宗教上的‘空’,而‘Ma’则表示‘空间’。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间隙的概念——实体或边界之间的空间。这种“中间空间”作为审美感知体现在川久保玲的时装中,建立起一个视觉模糊的不适地带”,Bolton说。
那些在知识层面听起来显得浮夸的事物却是具有启发意义、动人心魄的。从-开始,Bolton和川久保玲就决意创造一个切实可感的、能够激发每位观者而非只面向美学家的情感体验。
一系列的二元性——时尚/反时尚、设计/非设计、单一模型/多样性、彼时/此刻、高雅/低俗、自我/他人、客体/主体、服装/非服装——成为此次展览的单元主题。“川久保玲的职业生涯中有两次断裂:一次是1979年她开始创作激进的作品(此前其设计都颇为平凡);另一次是2013年,一切开始变得雕塑化、抽象化,这个变化如此剧烈,仿佛有个外星人钻进了她的体内。”
“外星人”的比喻恰如其分。由川久保玲和Bolton携大都会团队共同进行的展场设计是一个建筑感十足、超凡脱俗、宽敞明亮的空间。“仿佛一颗非同凡响的太阳系行星落在了大都会博物馆宏伟的‘美好年代’风格建筑中,既华丽又低调,完全是抽象的,如同大教堂。”Bolton说。在之前的展览中,Bolton会邀请第三方来设计展场布景。在“中国:镜花水月”中他邀请了王家卫,Prada与Schiaparelli的“不可能的对话”则由BazLuhrmann主要设计。“而和川久保玲共事,你不需要第三方——她可是川久保玲啊。”Joffe指出。她还是迷宫般的Dover Street Market店铺空间的设计者,这里似乎对抗一切商业与零售传统陈规的做派。“老实说,她最在意的是设计空间。”Bolton说。川久保玲最初画的草图是如此奇诡,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先在东京建了个等身模型,才获得博物馆的批准。 当下风潮执迷于“破坏”这一主题,相信这场展览无疑将是引人入胜的。然而,川久保玲真正的天赋还在于她在始终保持先锋精神的同时,建立起了业界最成功的时装品牌之一,年营业额超过2.8亿美元。T台上呈现的抽象与概念传达了纯粹的创意讯息。而这份“光环’明亮地照耀在大量丰富多变的畅销产品之上,包括拉链钱包、有“Play”标志的T恤、多款香水和标志性罩衫、波点衬衫,以及品牌旗下的Junya Watanabe和Gosha Rubchinskiy等品牌。Bolton将这种对创意与商业性之间的把玩视为安迪.沃霍尔口中“商业艺术”的一个生动案例。“川久保玲在时尚体系内工作,但却是以她自己的方式。这是更为优雅的破坏方式。”
这份勇气令川久保玲成为设计师中的佼佼者,许多设计师(包括Martin MargieIa、Rick Owens、Phoebe Philo等)都深受其天赋及平衡创意与商业性之间关系的能力的启发。没有她,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时装和零售业将会大不同。难怪,自1983年Yves Saint Laurent的個人回顾展后,这是大都会博物馆难得地将时装展览赋予一位依然在世的设计师。
人们可以感觉到,Bolton对即将完成此次策展长舒一口气,“我将它视为一篇关于川久保玲的论文。”他们断断续续地沟通着:川久保玲有时会发来谜语一样的信息,有时干脆什么都没有。Comme des Garqons工作室团队通常会发来几张抽象草图或仅有一个词的片语。1993年,一名记者问起她作品的“意义”,她便在纸上画了一个黑色大圆圈作为答复,然后走出房间。这就是她的方式。回溯90年代,“我记得问过什么会让她发笑,她的回答是‘笑话’。”
而当你看着川久保玲,看着她孩童般毫无岁月痕迹的身姿和那双永远闪着睿智光芒的黑色眼睛时,她看上去的确像个精灵般淘气。她的作品“就在那里”,却也在移动。“她并不把自己视为日本设计师或女性设计师,她只想被视为一名设计师。”我们的文化世界因为有她而成为一个更好、更有趣的地方。“很神奇,她二十年前做的某些东西今天看来依然是先锋叛逆、新颖、独特的。”Bolton说。
当博物馆的大门面向公众敞开,当有着最奇诡怪异红毯秀的盛大慈善夜舞会拉开帷幕,让我们祈祷不要有人从川久保玲行星落入无垠。又或许,落入一片“虚无”会是我们期待中最激动人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