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质量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控制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应用性、难易程度等的不同,选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多媒体影音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自学答疑教学;课堂分组讨论;实践教学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统计质量控制是统计学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涉及到的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很多,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将统计方法应用到解决质量控制的实际问题中去,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在我校统计系开设了多个学期,这门课程设置的特点体现在学生学习过多门的统计课程(数理统计、实验设计、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学、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等)后,才能开设这门课程,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
第一,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来看,多数学生已经忘记在此课程前所学的那些统计课程,而统计质量控制是运用这些课程中涉及的理论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再回顾这些理论,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会受到限制。
第二,统计质量控制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程,涉及到先修的多门课程的内容,结合统计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及质量工程学——田口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很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如果只是教师单一地传授式授课,没有学生的积极互动参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举措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强调学生由于兴趣而参与教学。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的学习既是先修课程的延续实践,又是毕业论文的设计及工作后做数据分析的必要准备。强调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课堂分组讨论、实践教学、多媒体影音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使各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将统计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从数据的角度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具有新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努力创建一个适应我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
第一,从课程涉及的质量控制的七种工具及抽样检验、统计过程图、实验设计、回归设计、田口方法、可靠性设计几个方面在众多的实例中遴选出经典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重要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整理,应用于教师的启发式讲授和学生实践学习。
第二,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掌握。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教师负责解答疑难困惑,注意培养学生对现实统计问题的解决能力。收集数据、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论文或分析报告等。
第三,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分配典型案例,学生课下进行数据搜集,通过理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及实例演示等准备工作,课上讲解给学生,最后教师点评及补充学习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理论应用实践的全过程,亲身接触,感受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理论和方法。
第四,做好教师和学生课上的互动讨论和课下的网上交流。
第五,运用多媒体影音教学,弥补学时不足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完成从课程的了解、掌握到亲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为了强化实战练习,本课程应当留出一段时间进行“数学建模”式的训练。当学生已经进一步掌握了主要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可以和和统计软件相结合,用一个或者几个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实战训练,通过问题分析、选择统计控制方法、选择有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统计结果一整套的训练,使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为毕业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教学改革效果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改进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统计质量控制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能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以往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使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多媒体影音教学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法,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王炯琦.統计学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11(9).
关键词:自学答疑教学;课堂分组讨论;实践教学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统计质量控制是统计学专业的本科专业必修课,涉及到的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很多,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将统计方法应用到解决质量控制的实际问题中去,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在我校统计系开设了多个学期,这门课程设置的特点体现在学生学习过多门的统计课程(数理统计、实验设计、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学、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等)后,才能开设这门课程,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
第一,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来看,多数学生已经忘记在此课程前所学的那些统计课程,而统计质量控制是运用这些课程中涉及的理论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再回顾这些理论,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会受到限制。
第二,统计质量控制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专业必修课程,涉及到先修的多门课程的内容,结合统计质量控制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及质量工程学——田口方法,需要学生掌握很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如果只是教师单一地传授式授课,没有学生的积极互动参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举措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强调学生由于兴趣而参与教学。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的学习既是先修课程的延续实践,又是毕业论文的设计及工作后做数据分析的必要准备。强调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课堂分组讨论、实践教学、多媒体影音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使各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将统计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从数据的角度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具有新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努力创建一个适应我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
第一,从课程涉及的质量控制的七种工具及抽样检验、统计过程图、实验设计、回归设计、田口方法、可靠性设计几个方面在众多的实例中遴选出经典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重要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整理,应用于教师的启发式讲授和学生实践学习。
第二,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运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的了解掌握。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教师负责解答疑难困惑,注意培养学生对现实统计问题的解决能力。收集数据、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软件,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论文或分析报告等。
第三,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分配典型案例,学生课下进行数据搜集,通过理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及实例演示等准备工作,课上讲解给学生,最后教师点评及补充学习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理论应用实践的全过程,亲身接触,感受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理论和方法。
第四,做好教师和学生课上的互动讨论和课下的网上交流。
第五,运用多媒体影音教学,弥补学时不足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完成从课程的了解、掌握到亲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为了强化实战练习,本课程应当留出一段时间进行“数学建模”式的训练。当学生已经进一步掌握了主要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可以和和统计软件相结合,用一个或者几个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实战训练,通过问题分析、选择统计控制方法、选择有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统计结果一整套的训练,使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为毕业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教学改革效果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改进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统计质量控制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能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以往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使用启发式讲授、自学答疑式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多媒体影音教学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法,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王炯琦.統计学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