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老年人口腔保健的误区
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寿析泉
在口腔科门诊中,老年人的龋齿、牙周病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有的甚至患口腔癌到了中晚期才来就诊。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对口腔的自我保健认识不足造成的。下面举几起老年人口腔自我保健误区的典型事例。
误区之一:“老了掉牙是必然的”。一位65岁的老汉从农村来部队看儿子,因一颗大牙痛得厉害,到口腔科要求把病牙拔掉。可医生检查发现,老人口中只存下8颗牙齿,而右下第一磨牙(痛牙)松动I—II度,颊侧牙龈红肿、溢脓,触压痛明显,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伴牙周脓肿。医生建议先局部切开排脓,并用抗生素和止痛药,消炎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以保留牙齿。但老人坚持要拔牙,说什么人老了,牙也该掉了。后在医生和儿子的劝说下,才同意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治疗,他的牙不痛了,并镶了牙,对此,老人很满意。
其实,绝大多数老人牙齿的脱落或被拔除,是由于对牙病不重视所造成的。如早期牙周病不治疗,初龋不补,任其发展,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早期不治,晚期拔牙”的后果。如果早期积极防治牙病,及时填补龋洞,老年人也会有一副健美的牙齿。
误区之二: “牙痛不算病”。还有一位78岁的王老太,半年前已觉得右下颌牙烂根(残根)和几颗松动牙常隐隐作痛。但当时正值要过春节,她自认为身体还好,“牙痛是小毛病”,吃点消炎止痛药可以对付过去,就没有去医院诊治。结果她的牙病拖延了5个多月,直到右下颌牙床出现明显肿块,伴疼痛加重并有时还出血,影响了吃饭,这才引起重视,到口腔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老人右下颌牙龈有5×4×2.5厘米的肿块,表面呈菜花状糜烂,极度松动,浮在肿块上,残根几乎被肿块包埋。经活检病理报告为右下颌牙龈癌。住院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和放疗。王老太的命算是保住了,但也忍受了不少痛苦。
有不少老人受错误观念影响,对自己嘴里已存在的牙病或病灶牙,如残冠、残根等,既不在乎又不处理,能扛则扛,能拖则拖。殊不知这些慢性牙周炎,残冠、残根的废边、锐尖,长期刺激,损伤舌缘或唇、颊黏膜,轻则并发感染发炎,重则导致口腔癌。调查表明,45%的口腔癌(舌癌、颊黏膜癌等)是由残冠、残根等不良刺激物诱发的。
误区之三:“缺牙不镶牙”。李工程师刚过花甲之年,可是由于长期的牙周病,他已全口缺牙5年了。最近由于常发胃病,吃不好、睡不着,消化科医生建议他赶快镶牙,以利于胃病的治疗,他这才到口腔科去镶牙。可是由于他缺牙已久,使牙槽骨吸收,牙床(牙槽嵴)变得低平,给镶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医生问他为什么不早来镶牙?他却说:听人说镶牙很烦人,假牙又不好使;我都60了还镶什么牙?这是相当一部分老人中常见的通病。大部分人认为,老人缺牙是常事,还镶什么牙?常以假牙不习惯为由而不去镶牙。但他们不知道,长期缺牙、没有咀嚼功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健康。
总之,老年人应加强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及时清除牙面、牙缝中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用保健牙刷正确刷牙,即采用上牙向下剔刷、下牙向上剔刷的竖刷法,刷净三个牙面(唇颊面、舌腭面、咬合面),每次认真地刷3分钟。还要每半年到口腔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做到无病保健,有病早治,获得健康长寿。
(摘自《健康指南》)
老年延寿有“六趣”
1.情趣。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基础。做到精神饱满,心境开朗,少私寡欲,顺其自然。此外,还应让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把自己的余热和兴趣融入稳定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
2.乐趣。在社会大家庭中与周围的人相处,你会发现更多的生活乐趣。如参加体育运动,种花养鸟、垂钓收藏;或与孙辈同乐,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与老伴相伴,重晚情,常交流,闲暇哼哼唱唱老调。有了这种浪漫的乐趣,会使生活更充实。
3.童趣。把天真活泼的童趣,引入老年生活中,保持一种孩子般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来讲是一种福气。人的一生,不顺心的事或想不开的事难以避免,但只要会自我调节,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保持童心,便是一种健康的气质。
4.志趣。古今中外,有许多老人的晚年时期圆了年轻时的梦,可谓“大器晚成”。这种志趣,有理想,有追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脑勤、手勤、不闲着的精神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5.谐趣。幽默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生活中的“去忧剂”。当你遇到烦恼、沉闷或尴尬时,多与幽默和风趣打交道,从幽默中吸收精神营养平衡心理,开心取乐,一笑了之。这样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能益神健身,使心情舒畅。
6.俏趣。即老来俏,老年人追求美、讲究美,有利于身心健康。因为适当讲究穿衣打扮能给老人生命带来活力,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感觉:我并不老,还年轻,这种心情更有利于健康长寿。(摘自《自我保健》)
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寿析泉
在口腔科门诊中,老年人的龋齿、牙周病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有的甚至患口腔癌到了中晚期才来就诊。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对口腔的自我保健认识不足造成的。下面举几起老年人口腔自我保健误区的典型事例。
误区之一:“老了掉牙是必然的”。一位65岁的老汉从农村来部队看儿子,因一颗大牙痛得厉害,到口腔科要求把病牙拔掉。可医生检查发现,老人口中只存下8颗牙齿,而右下第一磨牙(痛牙)松动I—II度,颊侧牙龈红肿、溢脓,触压痛明显,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急性发作伴牙周脓肿。医生建议先局部切开排脓,并用抗生素和止痛药,消炎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以保留牙齿。但老人坚持要拔牙,说什么人老了,牙也该掉了。后在医生和儿子的劝说下,才同意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治疗,他的牙不痛了,并镶了牙,对此,老人很满意。
其实,绝大多数老人牙齿的脱落或被拔除,是由于对牙病不重视所造成的。如早期牙周病不治疗,初龋不补,任其发展,造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早期不治,晚期拔牙”的后果。如果早期积极防治牙病,及时填补龋洞,老年人也会有一副健美的牙齿。
误区之二: “牙痛不算病”。还有一位78岁的王老太,半年前已觉得右下颌牙烂根(残根)和几颗松动牙常隐隐作痛。但当时正值要过春节,她自认为身体还好,“牙痛是小毛病”,吃点消炎止痛药可以对付过去,就没有去医院诊治。结果她的牙病拖延了5个多月,直到右下颌牙床出现明显肿块,伴疼痛加重并有时还出血,影响了吃饭,这才引起重视,到口腔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老人右下颌牙龈有5×4×2.5厘米的肿块,表面呈菜花状糜烂,极度松动,浮在肿块上,残根几乎被肿块包埋。经活检病理报告为右下颌牙龈癌。住院手术切除,并辅以化疗和放疗。王老太的命算是保住了,但也忍受了不少痛苦。
有不少老人受错误观念影响,对自己嘴里已存在的牙病或病灶牙,如残冠、残根等,既不在乎又不处理,能扛则扛,能拖则拖。殊不知这些慢性牙周炎,残冠、残根的废边、锐尖,长期刺激,损伤舌缘或唇、颊黏膜,轻则并发感染发炎,重则导致口腔癌。调查表明,45%的口腔癌(舌癌、颊黏膜癌等)是由残冠、残根等不良刺激物诱发的。
误区之三:“缺牙不镶牙”。李工程师刚过花甲之年,可是由于长期的牙周病,他已全口缺牙5年了。最近由于常发胃病,吃不好、睡不着,消化科医生建议他赶快镶牙,以利于胃病的治疗,他这才到口腔科去镶牙。可是由于他缺牙已久,使牙槽骨吸收,牙床(牙槽嵴)变得低平,给镶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医生问他为什么不早来镶牙?他却说:听人说镶牙很烦人,假牙又不好使;我都60了还镶什么牙?这是相当一部分老人中常见的通病。大部分人认为,老人缺牙是常事,还镶什么牙?常以假牙不习惯为由而不去镶牙。但他们不知道,长期缺牙、没有咀嚼功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健康。
总之,老年人应加强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及时清除牙面、牙缝中的菌斑和食物残渣;用保健牙刷正确刷牙,即采用上牙向下剔刷、下牙向上剔刷的竖刷法,刷净三个牙面(唇颊面、舌腭面、咬合面),每次认真地刷3分钟。还要每半年到口腔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做到无病保健,有病早治,获得健康长寿。
(摘自《健康指南》)
老年延寿有“六趣”
1.情趣。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的基础。做到精神饱满,心境开朗,少私寡欲,顺其自然。此外,还应让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把自己的余热和兴趣融入稳定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
2.乐趣。在社会大家庭中与周围的人相处,你会发现更多的生活乐趣。如参加体育运动,种花养鸟、垂钓收藏;或与孙辈同乐,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与老伴相伴,重晚情,常交流,闲暇哼哼唱唱老调。有了这种浪漫的乐趣,会使生活更充实。
3.童趣。把天真活泼的童趣,引入老年生活中,保持一种孩子般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来讲是一种福气。人的一生,不顺心的事或想不开的事难以避免,但只要会自我调节,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保持童心,便是一种健康的气质。
4.志趣。古今中外,有许多老人的晚年时期圆了年轻时的梦,可谓“大器晚成”。这种志趣,有理想,有追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脑勤、手勤、不闲着的精神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5.谐趣。幽默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生活中的“去忧剂”。当你遇到烦恼、沉闷或尴尬时,多与幽默和风趣打交道,从幽默中吸收精神营养平衡心理,开心取乐,一笑了之。这样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能益神健身,使心情舒畅。
6.俏趣。即老来俏,老年人追求美、讲究美,有利于身心健康。因为适当讲究穿衣打扮能给老人生命带来活力,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感觉:我并不老,还年轻,这种心情更有利于健康长寿。(摘自《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