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体育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体育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具有高度可行性,不僅表现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参与积极性、动作完成质量等方面,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质量有所保障。
关键词:课题研究;体育教育;教育促进
引言
课题式教学是将体育课程内容提炼成若干个有待解决的命题,学生被划分为若干个团队或小组,在分工协作、讲授解惑、自主学习与自学自练的模式下,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体育课题式教学研究的意义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动作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与练习,虽然学生掌握了体育动作要领与学习规律,但是其教学弊端较多。如体育教师安排课程内容,其更多体现出教师个人偏好与擅长项目,相对自己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就会安排的较少或完全不安排,长此以往,学生体育参与度和体育项目接触机会就会受到影响。对此,展开课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我国高校正在大力推进与探索新教学方法,构建性教学成为主流。而课题研究式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从生活、社会、自然中选择课题,在自主研究中积累知识,并将知识用来解决体育课题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课题式体育教学方法更加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与开放式的活动氛围,通过互动方式展开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优化教学内容
课题研究教学模式,要在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中体现出“课题”的特点与实质,着重课题研究的态度、体育素质、动作要领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活动组织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功能。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落实“课题研究”教学,尝试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教师直接命题方式,已在体育项目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采取逐项递进开展课题式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体育测试、指标考核”等环节是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各环节规则与考核标准,让学生了解活动背景,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方案,将重难点问题的解答留给学生。如教师在课前布置课题任务,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与组织课题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将学生的被动参与地位转化为主动创造的学习过程。按照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内容与课题难度,选择不同的课题研究操作:(1)确定研究对象。学校体育课程随机抽取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划分为A组20名(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B组20名(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2)选择课题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方法,针对两组学生的体育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生体育技术、体育课的态度、体育认知程度等方面的促进作用。(3)课题实验设计。对两组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包括身体素质,如1000米、羽毛球技术、立定跳远等。(4)考核指标分析。发高远球,每名学生要发10高远球,观察并记录起落点高度,规定区域内记为有效,超出规定则为无效球,分数20分,动作技术为5分;击后场高远球,每名学生两次机会,成绩不累计,取得最好成绩,次项分数为20分,动作技术为5分;吊球,给被考核学生发15个球,计算吊球数量,计分25分,动作技术5分;百分制计算方式,3项考核指标为70分,平时成绩为30分[2]。(5)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引导其克服体育活动中忽视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性现象,课程设计环节中增加了体育锻炼时间与技能,丰富体育竞技手段与内容。可以说,课题式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可提升学生的完成动作质量与技术水平,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等身体素质方面上,仍然有待研究。
三、优化教学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是课堂活动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途径。体育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发布课程内容与固化,采用交互式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研究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信息的媒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开展“课题”活动。如,将体育课程活动大纲、课题研究指导、其他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站上,供学生下载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逐渐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与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是实现体育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贵州省沿河县黑水镇竹溪完小开展的市级课题《中国汉字书写与体操有效融合的研究》就是将课题研究教学理念渗透到体育课程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新组织能力,最终收获了良好的课程活动效果,为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素质与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爱芬.年轻教师体育小课题研究选题的10个探寻点[J].青少年体育,2019(11):66-67.
[2]刘应超.浅谈如何利用小课题开展体育教学[J].武术研究,2017,2(01):154-156.
关键词:课题研究;体育教育;教育促进
引言
课题式教学是将体育课程内容提炼成若干个有待解决的命题,学生被划分为若干个团队或小组,在分工协作、讲授解惑、自主学习与自学自练的模式下,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体育课题式教学研究的意义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动作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与练习,虽然学生掌握了体育动作要领与学习规律,但是其教学弊端较多。如体育教师安排课程内容,其更多体现出教师个人偏好与擅长项目,相对自己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就会安排的较少或完全不安排,长此以往,学生体育参与度和体育项目接触机会就会受到影响。对此,展开课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我国高校正在大力推进与探索新教学方法,构建性教学成为主流。而课题研究式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从生活、社会、自然中选择课题,在自主研究中积累知识,并将知识用来解决体育课题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课题式体育教学方法更加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式与开放式的活动氛围,通过互动方式展开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优化教学内容
课题研究教学模式,要在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中体现出“课题”的特点与实质,着重课题研究的态度、体育素质、动作要领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活动组织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功能。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落实“课题研究”教学,尝试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教师直接命题方式,已在体育项目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采取逐项递进开展课题式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体育测试、指标考核”等环节是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各环节规则与考核标准,让学生了解活动背景,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方案,将重难点问题的解答留给学生。如教师在课前布置课题任务,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与组织课题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将学生的被动参与地位转化为主动创造的学习过程。按照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内容与课题难度,选择不同的课题研究操作:(1)确定研究对象。学校体育课程随机抽取20名男生和20名女生,划分为A组20名(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B组20名(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2)选择课题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方法,针对两组学生的体育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生体育技术、体育课的态度、体育认知程度等方面的促进作用。(3)课题实验设计。对两组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包括身体素质,如1000米、羽毛球技术、立定跳远等。(4)考核指标分析。发高远球,每名学生要发10高远球,观察并记录起落点高度,规定区域内记为有效,超出规定则为无效球,分数20分,动作技术为5分;击后场高远球,每名学生两次机会,成绩不累计,取得最好成绩,次项分数为20分,动作技术为5分;吊球,给被考核学生发15个球,计算吊球数量,计分25分,动作技术5分;百分制计算方式,3项考核指标为70分,平时成绩为30分[2]。(5)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引导其克服体育活动中忽视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性现象,课程设计环节中增加了体育锻炼时间与技能,丰富体育竞技手段与内容。可以说,课题式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可提升学生的完成动作质量与技术水平,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等身体素质方面上,仍然有待研究。
三、优化教学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是课堂活动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途径。体育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发布课程内容与固化,采用交互式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研究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信息的媒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开展“课题”活动。如,将体育课程活动大纲、课题研究指导、其他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站上,供学生下载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逐渐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与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是实现体育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贵州省沿河县黑水镇竹溪完小开展的市级课题《中国汉字书写与体操有效融合的研究》就是将课题研究教学理念渗透到体育课程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兴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新组织能力,最终收获了良好的课程活动效果,为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素质与能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爱芬.年轻教师体育小课题研究选题的10个探寻点[J].青少年体育,2019(11):66-67.
[2]刘应超.浅谈如何利用小课题开展体育教学[J].武术研究,2017,2(0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