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现代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下的产物。随着农民工大举涌进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他们的孩子因经济条件、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待在父母身边,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和其他亲人一起生活,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远离了父母,缺乏父母温暖的留守儿童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
早期的生活经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性格与智力的发展,甚至对于学习成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家长好几个月回家一次,有的一年一次,有的甚至好几年一次,使孩子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长期缺少亲情与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变得内向、孤僻、悲观、自卑;长期没有父母亲在身边,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遇事就会经常紧张焦虑,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如果遇到被人欺负或歧视,就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
2.缺少父母的直接管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是其祖父母辈,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介入不足。而且祖父母们对孩子大多溺爱,使这些留守儿童养成了顽固、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还有一些由父母同辈人监护,但大多难以投入全部精力教育孩子。这些都使留守儿童在学业、人际交往等过程中产生困惑时,因缺乏家长的直接教导与管理,产生了种种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3.缺少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深受其所处的环境影响。在农村学校里,一方面基本上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无法消除因亲子关系缺失而对其人格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放学较早,留守儿童闲暇时间较多,由于长时间无人监管,就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教唆,沾染不良的习气,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这些足以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方面
1.性格上存在严重缺陷
留守儿童的性格因长期与父母亲分离而变得内向、孤僻、悲观、自卑。大多数临时监护人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了、穿暖了的表面现象,无法深入做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和关心。而且祖父母辈监护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使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约束无责任的状态下,这些孩子缺乏正常的管教和积极的引导,就会导致心理的失衡。
2.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数临时监护人都读书较少,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以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督促和引导;有的留守儿童受父母观念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格为挣钱。在各方面教育失调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现象严重。
3.价值观扭曲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受委屈了无人安慰,有困难了无人帮助,往往缺乏安全感,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便产生了负疚感,大多存在用金钱来补偿的心理,却缺乏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致使孩子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陋习。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父母双方要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直接的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再忙再累,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联系,要经常抽空给远在家乡的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孩子内心的思想动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保障上。要把对孩子的爱充分表达出来,让孩子相信,父母虽然不能和他在一起,可父母是真的非常爱他、关心他,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孤独。寒暑假时也可以把子女接到身边,让他们充分体会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以及父母工作的艰辛。
2.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档案;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加情感投入,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孩子以家庭般的温暖,使其产生集体归属感;定期与其父母以及监护人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校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能够安心学习。
3.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要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予留守儿童那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更多的关爱;同时,呼吁社会团体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
早期的生活经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性格与智力的发展,甚至对于学习成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家长好几个月回家一次,有的一年一次,有的甚至好几年一次,使孩子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长期缺少亲情与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变得内向、孤僻、悲观、自卑;长期没有父母亲在身边,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遇事就会经常紧张焦虑,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如果遇到被人欺负或歧视,就会出现退缩或攻击行为。
2.缺少父母的直接管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是其祖父母辈,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介入不足。而且祖父母们对孩子大多溺爱,使这些留守儿童养成了顽固、任性的不良个性和行为。还有一些由父母同辈人监护,但大多难以投入全部精力教育孩子。这些都使留守儿童在学业、人际交往等过程中产生困惑时,因缺乏家长的直接教导与管理,产生了种种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3.缺少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深受其所处的环境影响。在农村学校里,一方面基本上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无法消除因亲子关系缺失而对其人格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放学较早,留守儿童闲暇时间较多,由于长时间无人监管,就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教唆,沾染不良的习气,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这些足以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方面
1.性格上存在严重缺陷
留守儿童的性格因长期与父母亲分离而变得内向、孤僻、悲观、自卑。大多数临时监护人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了、穿暖了的表面现象,无法深入做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和关心。而且祖父母辈监护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使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约束无责任的状态下,这些孩子缺乏正常的管教和积极的引导,就会导致心理的失衡。
2.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数临时监护人都读书较少,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以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督促和引导;有的留守儿童受父母观念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格为挣钱。在各方面教育失调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现象严重。
3.价值观扭曲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受委屈了无人安慰,有困难了无人帮助,往往缺乏安全感,遇到挫折容易失去信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便产生了负疚感,大多存在用金钱来补偿的心理,却缺乏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致使孩子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陋习。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父母双方要重视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直接的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再忙再累,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联系,要经常抽空给远在家乡的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孩子内心的思想动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质保障上。要把对孩子的爱充分表达出来,让孩子相信,父母虽然不能和他在一起,可父母是真的非常爱他、关心他,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孤独。寒暑假时也可以把子女接到身边,让他们充分体会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以及父母工作的艰辛。
2.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档案;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加情感投入,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孩子以家庭般的温暖,使其产生集体归属感;定期与其父母以及监护人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校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能够安心学习。
3.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要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给予留守儿童那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更多的关爱;同时,呼吁社会团体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