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理想。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031; 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3-01泌尿系结石又叫尿石症,是临床多发性与常见性疾病,是一系列尿道、膀胱、输尿管及肾的结石的统称。临床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剧烈腰痛、尿频、尿痛、尿急、尿色浑浊、牵引少腹,尤其以尿中有砂石或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单发、多发或双侧[1]。患者在初始形成结石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在结石增大之后,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血尿、局部疼痛等症状。为了探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式,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为(44.3±10.7)岁;单侧结石24例,双侧结石46例;单发结石41例,多发结石19例;实验组7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45.1±9.9)岁;单侧结石20例,双侧结石50例;单发结石38例,多发结石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进行X线及B超检查。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部疼痛、肾积水、肉眼血尿、尿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等。
排除严重肺部疾病、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代谢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原发肾功能不全。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主要方法有止血、抗感染、镇痛利尿、解痉补液等。主要用药有:5%葡萄糖500ml、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0ml、ATP40mg、维生素B6200mg、维生素C3g、维生素K120mg、青霉素800万单位、氨苄青霉素5g,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实验组在上述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剂进行治疗,药方构成:当归10g、滑石15g(另包)、金钱草25g、甘草15g、威灵仙25g、牛膝20g、枳壳15g、泽泻20g、大黄15g、内金15g、白芍25g、石苇25g、云苓20g。对有气虚症状患者加党参10g、黄芪15g;对肾阳虚患者加菟丝子15g、淫羊藿15g、附子10g;对肾阴虚患者加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熟地15g;对经尿检出现红细胞或血尿患者加用白茅根15g、三七10g对肾盂积水患者加用穿山甲6g、丹参15g;对尿液检查中有白细胞或排尿困难患者加用银花15g、瞿麦15g、扁蓄15g;对腰部剧烈疼痛患者加用延胡索15g、木香15g。每日1剂,每次200-250ml,早晚服用。
1.3疗效判定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泌尿系结石全部排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部分消失,泌尿系结石基本排出;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有效率=(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
两组患者治疗哟效率对比(n/%)
3讨论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上常见性与多发性疾病,患者年龄范围比较广,男女都可发病[2]。该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患者会出现排尿障碍、疼痛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各种并发症。中药药方中:茯苓能利水渗湿;石苇能清肺泄热,通淋利水;大黄能止血消淤;金钱草和内金能通淋排石;威灵仙能消炎止痛,通经络,祛风湿;甘草能够补肾益气,清热解毒。
西医治疗包括镜下取石、体外碎石排石、药物治疗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我院一般采用补充大量葡萄糖等十分为主的治疗方法,并辅助以抗感染和解痉止痛疗法,及时解除患者的疼痛,缓解输尿管壁水肿、消除炎症,利于尿液排出。
将中西医疗法结合起来能够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泌尿系结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做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补肾益气、降低疼痛、通淋排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继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6):154
[2]高明超.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5(27):633-63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泌尿系结石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031; 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3-01泌尿系结石又叫尿石症,是临床多发性与常见性疾病,是一系列尿道、膀胱、输尿管及肾的结石的统称。临床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剧烈腰痛、尿频、尿痛、尿急、尿色浑浊、牵引少腹,尤其以尿中有砂石或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单发、多发或双侧[1]。患者在初始形成结石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在结石增大之后,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血尿、局部疼痛等症状。为了探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式,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为(44.3±10.7)岁;单侧结石24例,双侧结石46例;单发结石41例,多发结石19例;实验组7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年龄为(45.1±9.9)岁;单侧结石20例,双侧结石50例;单发结石38例,多发结石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进行X线及B超检查。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部疼痛、肾积水、肉眼血尿、尿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等。
排除严重肺部疾病、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代谢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原发肾功能不全。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主要方法有止血、抗感染、镇痛利尿、解痉补液等。主要用药有:5%葡萄糖500ml、10%葡萄糖500ml、10%氯化钾10ml、ATP40mg、维生素B6200mg、维生素C3g、维生素K120mg、青霉素800万单位、氨苄青霉素5g,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对药量进行调整。
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实验组在上述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排石汤剂进行治疗,药方构成:当归10g、滑石15g(另包)、金钱草25g、甘草15g、威灵仙25g、牛膝20g、枳壳15g、泽泻20g、大黄15g、内金15g、白芍25g、石苇25g、云苓20g。对有气虚症状患者加党参10g、黄芪15g;对肾阳虚患者加菟丝子15g、淫羊藿15g、附子10g;对肾阴虚患者加旱莲草15g、女贞子15g、熟地15g;对经尿检出现红细胞或血尿患者加用白茅根15g、三七10g对肾盂积水患者加用穿山甲6g、丹参15g;对尿液检查中有白细胞或排尿困难患者加用银花15g、瞿麦15g、扁蓄15g;对腰部剧烈疼痛患者加用延胡索15g、木香15g。每日1剂,每次200-250ml,早晚服用。
1.3疗效判定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泌尿系结石全部排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部分消失,泌尿系结石基本排出;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有效率=(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
两组患者治疗哟效率对比(n/%)
3讨论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上常见性与多发性疾病,患者年龄范围比较广,男女都可发病[2]。该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患者会出现排尿障碍、疼痛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各种并发症。中药药方中:茯苓能利水渗湿;石苇能清肺泄热,通淋利水;大黄能止血消淤;金钱草和内金能通淋排石;威灵仙能消炎止痛,通经络,祛风湿;甘草能够补肾益气,清热解毒。
西医治疗包括镜下取石、体外碎石排石、药物治疗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我院一般采用补充大量葡萄糖等十分为主的治疗方法,并辅助以抗感染和解痉止痛疗法,及时解除患者的疼痛,缓解输尿管壁水肿、消除炎症,利于尿液排出。
将中西医疗法结合起来能够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泌尿系结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做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补肾益气、降低疼痛、通淋排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继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6):154
[2]高明超.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5(27):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