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要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只有不断的创新、同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保证教育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点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为一个相当紧迫,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1、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拓宽学生自己的翱翔空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2、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解放他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学习和探究感兴趣的问题;要认真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内容,开辟创新教育的渠道,采取多种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从“小成功”中树立信心,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础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思维的动力,疑是创新的源泉,疑是成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教《故乡》,我问学生:闰土称我为“老爷”,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培养学生“敢问”,就是教学生学会思维,会分析,会创造。可以说,创新始于“敢问”,没有“敢问”的精神,就没有创新,“敢问”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为此,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要求,一定要循循善诱,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上课时能够提出见解独到,观点新颖的问题,证明学生深入到了课本中,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创设情境,启发大胆想象
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了再创造。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写哈尔威船长最后“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此时哈尔威船长会想些什么呢?获救的乘客会说些什么?奥克勒福大副、克莱芒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补充其内容。结果很多同学都能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设计出精彩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的引导和训练,学生才能从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才能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在练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肯定问题答案的多元化,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层次要求。如设置如何阅读解答现代文这一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对这篇选文进行文学鉴赏,然后对这篇选文进行鉴赏式的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字数一般在400字以上。这让学生阅读、解题、鉴赏和写作能力有机的融合起来,有意无意的增加学生的积累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和增强了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并能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立意创新。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
2、材料创新。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3、布局创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4、作文评改的创新。作文的评改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①作文批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作文要求打破常规,与众不同。②提倡交互式评改。社会的发展使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文的评改建立一种交互式的模式十分必要。老师可以评论修改学生的作文,学生也可以评论修改学生的作文。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学生,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老师。对作文中的典型问题还可以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发创新思维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春》一文,教师把美丽的春天画面显示给学生,配着优雅的音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配着音乐朗读课文。
五、抓好实践活动,锻炼创新能力
1、重视学科活动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活动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丰富课外活动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不能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设计那些既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要求,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定期举行“新书推介会”、“名作名家赏析会”、 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新闻发布会”、“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点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为一个相当紧迫,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1、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要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拓宽学生自己的翱翔空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2、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兴趣,解放他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学习和探究感兴趣的问题;要认真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内容,开辟创新教育的渠道,采取多种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实践,为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从“小成功”中树立信心,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础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是思维的动力,疑是创新的源泉,疑是成功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教《故乡》,我问学生:闰土称我为“老爷”,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培养学生“敢问”,就是教学生学会思维,会分析,会创造。可以说,创新始于“敢问”,没有“敢问”的精神,就没有创新,“敢问”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为此,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要求,一定要循循善诱,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上课时能够提出见解独到,观点新颖的问题,证明学生深入到了课本中,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创设情境,启发大胆想象
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了再创造。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写哈尔威船长最后“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此时哈尔威船长会想些什么呢?获救的乘客会说些什么?奥克勒福大副、克莱芒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补充其内容。结果很多同学都能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设计出精彩的对话,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的引导和训练,学生才能从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才能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在练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肯定问题答案的多元化,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层次要求。如设置如何阅读解答现代文这一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对这篇选文进行文学鉴赏,然后对这篇选文进行鉴赏式的评价,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字数一般在400字以上。这让学生阅读、解题、鉴赏和写作能力有机的融合起来,有意无意的增加学生的积累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和增强了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并能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立意创新。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
2、材料创新。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3、布局创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4、作文评改的创新。作文的评改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①作文批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作文要求打破常规,与众不同。②提倡交互式评改。社会的发展使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文的评改建立一种交互式的模式十分必要。老师可以评论修改学生的作文,学生也可以评论修改学生的作文。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学生,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老师。对作文中的典型问题还可以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发创新思维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春》一文,教师把美丽的春天画面显示给学生,配着优雅的音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配着音乐朗读课文。
五、抓好实践活动,锻炼创新能力
1、重视学科活动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活动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别为学生设置“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做做写写课”、“童话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丰富课外活动
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不能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设计那些既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要求,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定期举行“新书推介会”、“名作名家赏析会”、 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新闻发布会”、“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了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