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炼就学生捧“应试书”,背“必考题”,握“应考技”的本领,学习语文的空间特别狭隘,语文知识积累明显不足,处于供血不足的境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强化资源开发意识,明确初中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阵地,生活同样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资源,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课内和课外资源。
【关键词】语文教学;挖掘资源;大语文观;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
目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但是令很多老师困惑的是,很多学生的实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严重贫血,不足以轻松应对和驾驭教学要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宽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挖掘教学资源,成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形成共识,语文学习要在广阔的天地中进行,要把触角伸向课堂和课外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中汲取营养。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外活动是第二渠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建设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谈“大语文”观,必提课外资源的开发,少谈甚至不谈语文教材资源,容易犯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其实,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因为它融汇了诸多的传统美文,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及人文思想内容,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经教育专家认证才推广实施,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是绝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不应该矫枉过正,放弃主阵地有悖于教育规律,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和体会人本思想。首先,阅读并理解经典文章。如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集中反映了龙的传人的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思想精神。让学生诵读古典诗文可以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人格力量,审美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创造的思想火花。无论是杜甫的忧国忧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操,还是曹操《观沧海》、《短歌行》中对生命价值的思索,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感染学生的人格。其二、重视开发“读一读” 、“综合性学习”等栏目。多数老师并不真正重视的“读一读”等栏目,而视之为鸡肋,其实作为教材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安排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这一栏目。课堂上让学生“读一读”,“做一做”,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不仅透彻理解了单元内课文的内涵,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还能锻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锻练他们表达的条理性。
2 挖掘教学手段资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持续后继投入,学校的教学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过去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用一个嘴巴,一支粉笔,把知识线条明晰化,把知识灌输给教育对象,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渠道单一被动。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有全方位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和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语文教学要体现“大语文”观,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崭新资源。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摄取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信息素养实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3 挖掘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实,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要开发语文的教学资源,当然不能忽视语文教师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师本身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载体,也是挖掘和开发利用其它资源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说明了教师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的可挖掘的资源什么?1、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爱好才艺。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反映生活的学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掌握一门专业外的特长同样重要,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那该是多么的重要啊!2、独立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育是一种影响,人格是一种熏染。教师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对与人相处方式,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都将无痕迹却又?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的心头;3、善于读书的习惯。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宏阔的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多来自于不断的读书学习。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文学作品中、在教育教学的论著中、在广博的阅读中找到语文的灵性,从而找到自己,找回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读书的习惯变成能影响学生的资源。4、具有独立自主的思想。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在教学中不惟书、不惟权,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经常深入思考,使思想具有有高度和深度,这样在教学上才有自己的独到的风格。正因为经常思考,才有王杰舟“诗意语文”, 张丽钧的“人文主义教育”, 窦桂梅“三个超越”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有影响教育风格。
4 挖掘学生资源,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那么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时,学生的素质就变成了能推动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的资源。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学习。老师不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还要在教学和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里,要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心灵对话,因为心灵对话的过。
【关键词】语文教学;挖掘资源;大语文观;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
目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但是令很多老师困惑的是,很多学生的实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严重贫血,不足以轻松应对和驾驭教学要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拓宽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挖掘教学资源,成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形成共识,语文学习要在广阔的天地中进行,要把触角伸向课堂和课外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中汲取营养。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课外活动是第二渠道,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建设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谈“大语文”观,必提课外资源的开发,少谈甚至不谈语文教材资源,容易犯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其实,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因为它融汇了诸多的传统美文,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及人文思想内容,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经教育专家认证才推广实施,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是绝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不应该矫枉过正,放弃主阵地有悖于教育规律,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和体会人本思想。首先,阅读并理解经典文章。如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集中反映了龙的传人的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思想精神。让学生诵读古典诗文可以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人格力量,审美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创造的思想火花。无论是杜甫的忧国忧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操,还是曹操《观沧海》、《短歌行》中对生命价值的思索,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感染学生的人格。其二、重视开发“读一读” 、“综合性学习”等栏目。多数老师并不真正重视的“读一读”等栏目,而视之为鸡肋,其实作为教材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安排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这一栏目。课堂上让学生“读一读”,“做一做”,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不仅透彻理解了单元内课文的内涵,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还能锻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锻练他们表达的条理性。
2 挖掘教学手段资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持续后继投入,学校的教学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过去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用一个嘴巴,一支粉笔,把知识线条明晰化,把知识灌输给教育对象,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渠道单一被动。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有全方位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和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语文教学要体现“大语文”观,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崭新资源。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摄取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信息素养实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3 挖掘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实,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要开发语文的教学资源,当然不能忽视语文教师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师本身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载体,也是挖掘和开发利用其它资源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说明了教师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的可挖掘的资源什么?1、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爱好才艺。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反映生活的学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毋庸置疑,掌握一门专业外的特长同样重要,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那该是多么的重要啊!2、独立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育是一种影响,人格是一种熏染。教师对人生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对与人相处方式,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都将无痕迹却又?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的心头;3、善于读书的习惯。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宏阔的视野和远大的职业境界,多来自于不断的读书学习。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文学作品中、在教育教学的论著中、在广博的阅读中找到语文的灵性,从而找到自己,找回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读书的习惯变成能影响学生的资源。4、具有独立自主的思想。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在教学中不惟书、不惟权,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经常深入思考,使思想具有有高度和深度,这样在教学上才有自己的独到的风格。正因为经常思考,才有王杰舟“诗意语文”, 张丽钧的“人文主义教育”, 窦桂梅“三个超越”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有影响教育风格。
4 挖掘学生资源,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那么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时,学生的素质就变成了能推动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的资源。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形成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学习。老师不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还要在教学和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里,要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和心灵对话,因为心灵对话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