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系统中维持碳氮比为20︰1、水温(26.0±2.3)℃、pH7.2~7.8,24 h不间断供氧以形成生物絮团,监测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总氮(TN)、总固体悬浮物(TSS)浓度、碱度的动态变化及分析生物絮团的营养组分,并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物絮团的原核及真核微生物组成和动态变化。养殖水体TN变化范围为6.65~11.15 mg/L,第9天达到峰值(10.11±1.05)mg/L,第12天后和第0天时的TN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TSS浓度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419.67±11.5)mg/L,第15天后TSS稳定维持在244.67 mg/L;碱度变化范围为136.68~239.20 mg CaCO3/L,第6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为30%(干重)。生物絮团原核微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某些未知不可培养的细菌组成,蓝细菌(Cyanobacterium)只存在于生物絮团培养前期(第0、5、10天),产碱菌科细菌(Alcaligenaceae)存在于生物絮团形成的整个过程,且是第5、10、15天的优势菌。组成生物絮团的真核微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的斜叶虫属(Loxophyllum)、隐藻纲的隐鞭藻科(Cryptomonadaceae)及Goniomonas属、硅藻纲的双头菱形藻属(Nitzschia)。其中双头菱形藻属为絮团培养初始第0天到15天特有;斜叶虫属在絮团培养后期分布较多。结论认为,生物絮团系统在养殖的15 d左右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能有效调节养殖系统菌藻分布,控制养殖水质,维持整个系统的平衡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