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回到生活中去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学习,最浅层次的理解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理解文字,是一切学习目标达成的前提。然而语文光靠老师抽象的解说未免流于空洞,如果能有真实情境让学生加以体会,有些文字的理解就会更有效,还会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他们在写作文组织语言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怎样设置这样真实有效的情境呢?我将结合教学中一些具体事例来谈一谈。
  例一:利用生活体验感悟美文用词之精妙
  文章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文字。文字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和不同的情感。用心的作家往往在一个字的使用上都不遗余力,试图用最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最精妙的效果。在品味这些文字时很多学生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字用得很好。但好在哪里,却说不出来。课上讨论到这种问题时,往往是提问过后教室里一片沉默。其实,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一些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点拨的话,他们就可以理解并表达得很好。方法之一就是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梁衡的《夏》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景物的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句中的“凝”字用得非常巧妙。但是妙在哪里,结合文后题目把“凝成”换成“形成”有何不同?对此,学生很难讲到位。我提醒学生从生活体验来体会这个字的妙处。比如,冬天家里烧了鱼,鱼汤变成鱼冻的过程你们了解吗?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讲述起来:开始时是鱼汤,然后盆子四周慢慢凝结起来,中间还是会有晃动,再后来中间的鱼汤也慢慢凝固,最后形成鱼冻。体验过后,我让学生回到原文,试着对文中语句进行理解。有相当多的学生马上就能尝试说出来:淡淡绿烟是讲树木才冒出嫩芽,颜色嫩绿,只在树梢或枝头,故而看上去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效果(此处学生能够引用古诗我给予了很大的赞赏),然后绿色加深,树叶又由稀疏变得稠密,最后就形成了青黑色的林墙的效果。我抓住学生回答中“形成”一词继续问,为什么直接说“形成”不合适?立刻有学生反应过来,大声指出,“形成”更倾向于告诉我们结果,“凝成”不光知道结果,还给我们讲出了一种变化过程。当学生体会到“过程”和“结果”的区别时,对于这个词,他们自然会有独特的理解。
  例二:通过生活体验准确解读文言字词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字句的推敲玩味。
  文言文《活板》中“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一句,关于“炀”字的理解学生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想当然地认为“炀”字有火字旁,有火就是“烧”的意思。我就问学生“就”的意思,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所得认为是“靠近”的意思。我接着又问,既然是靠近火,不是直接放到火里,那么可以翻译出一样的意思吗?进一步提示:放在火中那就是烧的意思,那么靠近火只是—— ,我还没说完,学生立即领悟是“烤”。有人说“烧烤”是把食物靠近火,利用火的热量把食物弄熟。还有的说“烤火”是靠近火来获得热量而不是把自己放在火中烧。结合原文后一句“药稍熔”来理解,只是利用火的热量使那些药物由硬变软而并不是要改变药物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烤火”这个体验,对文中“炀”字的理解就能到位并且印象深刻了。
  例三:结合生活体验品味诗歌用字之凝练
  诗歌作品通常以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含义,文字之外的信息往往比文字本身更丰富、更精彩。在品读诗歌的时候,有些语句的理解同样可以结合生活体验来丰富和完整。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写景的名句。学生对前句比较容易理解到位,“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写出了春潮涨起的情形,江面似乎与岸持平了,视野也随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气象宏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其实更精彩,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悬”字可组词为“悬挂”,结合诗句,应该是指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为什么会说“风正一帆悬”呢?我在学生的脸上读到了不解,便问:“悬挂的东西通常什么样子?”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体会,说帆应该是展开在一个平面内且竖直挂于桅杆上。我进一步发问:什么样的风正呢?学生似乎难以表达。我提醒他们看窗外,他们看到操场的旗杆上飘舞的红旗。我问:“这样的风是正的吗?”学生有所感悟:诗中的“正”是强调风速正好可以把帆吹起到平展开的程度。这种“正好”可以借助旗杆上的红旗来理解—— 风速不够,旗子耷拉着;风速太大,旗子会乱舞或者中间鼓起来。所以诗中风速应该是正好。我紧追不舍:要使帆一直保持悬挂的状态,对于风速还有其他要求吗?学生回答要一直这样的速度才行。我笑着点拨:要想保持“风正一帆悬”的效果,除了风速“正好”,还要这片水域足够开阔。由此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洞庭湖的开阔宏大。这里的教学虽然费时费力,但能够把诗句真正理解透彻还是值得的。
  在很多具体事例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个别字句时,把生活中的体验融入其中,会发现学生既听得明白又觉得有趣。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文学的创作灵感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我们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来贴近抽象的文字,比起用抽象的描述来阐释抽象的文字,当然更形象更直接。
  我想,让语文回到生活中去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具体有效的方法吧。
  (作者单位:无锡市滨湖区胡埭中学)
  (栏目责编:王萍)
其他文献
目的 克隆THANKcDNA ,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中扩增人THANK全长编码区基因及THANK胞外区编码基因 ,PCR产物直接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