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民歌最后的守望者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盂县民歌源远流长,在有着悠久历史的盂县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盂县农民,多少年来一直传唱着一首首或高亢嘹亮或婉转的小曲,这些歌曲就是濒临失传的盂县民歌。它的歌词缠绵悱恻,语言生动传神,而且讲究韵律和韵味,曲调优美和谐,感情表达真挚。古老淳朴、生动活泼的盂县民歌,是农民在劳作中、放羊时以及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时唱出的生命之音,那种原生态的歌声是农民内心深处深沉又缠绵的一种强烈的生命之音的呼喊。
  “‘河曲山曲’‘左权开花调’‘卷席片’都出了名,而盂县民歌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它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盂县文化馆馆长郭秋彦这样告诉记者。让他感到忧虑的是,盂县民歌现在濒临失传,亟待挖掘和保护。从2002年以来,盂县文化馆已经开始多方挖掘整理来保护濒临消失的盂县民歌。
  盂县民歌在盂县境内2442平方公里、14个乡镇、500多个村落均有分布,覆盖人口30万。盂县民歌在盂县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流传最广,因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娱乐活动较少,唱小曲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盂县民歌因其历史久远、曲目众多,在全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榜上有名,盂县民歌也从此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知。记者在盂县文化馆工作人员郭晓军(音)的陪同下,对盂县民歌的一些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走访,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梁书印:一辈子爱民歌“至死也不说那拉倒的话”!
  在盂县东梁乡东梁村梁书印家的农家小院,记者见到了这位盂县有名的原生态歌手。
  梁书印今年已经65岁了,见面后在我们要求下,他用女声给我们唱起了盂县民歌。从《五更里》到《正在院里刮了股风》,他唱的歌不仅婉转动人,在悲凉里还透露着一种缠绵伤感……这些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让人很难相信是出自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之口。
  梁书印告诉记者,他原是盂县北部的梁家寨乡人,因为老家生存条件艰难,他在13岁时就随大爷迁移到了素有盂县“米粮川”之称的盂县西部的东梁村。盂县西部乡村自古民风浪漫,青年男女性格火辣敢爱敢恨,流传有很多祖辈相传下来的“小曲子”。这些曲子或婉转缠绵,或激情奔放,一下子就把少年梁书印吸引住了。
  在地里劳动时,经常有人唱“小曲子”,生性内向的他当时虽然听不懂,但觉得很好听,就悄悄地记了下来。但他不好意思当着人唱,只在无人的时候一个人偷偷地唱。有几次悄悄一个人唱时,被村里的几个民歌高手听到了,他们都称许他是“一个天才的歌手”。
  改革开放后,梁书印沉迷于这些民歌中,他种地时唱、放羊时唱,甚至回家后还要与老婆对唱。他对民歌的痴迷,使他成了当地有名的“歌王”。现在梁书印能唱100多首民歌,其中有三四十首还是他自己创作的。但让梁书印忧虑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这些“小曲子”。他一肚子民歌却没有人来传承。一想到这些,他内心就感到很悲凉。为了这些民歌不致在自己手里湮没,没有多少文化的他开始自己动手整理起了当地流传的民歌,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还编写了一些。
  记者一行辞别时,梁书印为记者演唱了一曲《羊肚肚手巾毛毛多》,“羊肚肚手巾毛毛你个多,毛眉眉毛眼眼亲煞个我;先亲你个嘴嘴儿后叫你个哥,舌头尖尖上挑蜜糖……”一首酸曲子让梁书印婉转的歌喉演绎得既沧桑又辛辣,还有一种发自内心却难言说的情绪存在其间。
  刘宝和:文革时一句“樱桃小嘴一点点”遭批斗!
  今年已经70岁的刘宝和也是盂县东梁村人,他从18岁开始学唱民歌,到现在已经唱了50余年。刘宝和与梁书印因歌结缘,两人经常在家喝点酒就开始唱,没有事时能从中午唱到天黑。刘宝和会唱的民歌有六七十首,一曲《手搬扇车自来的风》唱罢,他又为我们唱了一首《想起你来背地里哭》,他唱的民歌粗犷而又激情豪迈,充满了勃勃的生命力。
  刘宝和告诉记者,民歌与他结下不解之缘与一个女人有关。他年轻的时候,喜欢上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也喜欢唱民歌,他们在地里劳动时经常对唱民歌。为了在对唱民歌时技压女孩一筹,他四处学唱各类民歌。虽然当时已是文革时期,干部不让公开唱民歌,但他们还是会在下工后,在土崖后、庄稼地里偷偷相会时对唱民歌。他们相爱几年后,这个风流多情的女孩又与一个光棍汉相好上了,他撞见后被这女孩伤透了心。他们分手后,伤感郁闷的他更是离不开了民歌。“我想你来你不想我,你把良心背到那脊背上……”
  刘宝和在村里的工作一直是赶大车,经常在赶车途中哼唱自己心爱的民歌,而这在文革期间给他引来了祸端。一天晚上,公社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们陆续到会场后,与他经常一起赶大车的一个村民随口唱了一句“革命红旗两边挂”,他也顺口唱了一句“樱桃小嘴一点点”,没想到竟被主持大会的公社干部听到了,公社干部怒不可遏,当时在群众大会上就点了他的名,说他攻击革命红旗。之后又几次在群众大会上批斗他,他在做了多次检讨后,才算勉强过关。
  上世纪80年代初,刘宝和重新唱起了民歌。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天不唱小曲子,我就难受”。虽然他已经是古稀之年,但唱起歌来依然歌声嘹亮、嗓音洪厚。2002年,盂县文化馆馆长郭秋彦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接触到了刘宝和与梁书印演唱的盂县民歌,听到他们那荡气回肠的歌声后,他立即就被那高亢优美的曲调所震撼。在郭秋彦的力荐下,盂县民歌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登上盂县春晚。
  刘宝和向记者表示,他对盂县民歌的未来很是担忧,“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很喜欢民歌,希望有关部门能从此对民歌重视起来,使盂县民歌也能像左权民歌一样被人们四处传唱。”
  韩润民:唱起民歌来“瓮子里挖米我挖上谷”!
  今年59岁的韩润民是盂县北部的上社镇中社村人,这里山高路险,土地也都是小块田,自然生存条件比较艰难。韩润民是一个皮肤黝黑、性格开朗的人,一见面他的幽默诙谐就把谈话氛围搞得很活跃。
  韩润民前半生可谓是历经沧桑。他告诉记者,他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手把他抚养长大。由于家贫,他15岁就辍学了。为了谋生,他四处打工,修过乌河,当过矿工,最后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如今也已经卸任。虽然韩润民现在年近花甲,但是他对盂县民歌的热衷之情却随着年岁一直增长。现在一谈到盂县民歌,他就容光焕发。   他最初接触盂县民歌,是在盂县西潘乡治理乌河时开始的。虽然他小时候在老家也听过一些民歌段子,但都比较短,成不了体系。《光棍哭妻》《北乡情歌》这些盂县民歌的经典曲子,他就是在那里学会的。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唱到哪里。唱小曲子对他而言,不仅是快乐时的嘶喊,也是忧伤时的宣泄,民歌成了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伴侣。
  由于他唱的盂县民歌悠扬动听,他变得很有女人缘。在平定及盂县的许多乡镇打工时,他一唱起小曲子,周围的女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放下手里的活听他唱歌,往往他唱得换不上气,她们仍然要求他继续唱。有好几个女孩因为民歌喜欢上了他,但她们的父母或许是嫌他家庭贫困,没有一家同意把女儿嫁给他。而韩润民最后终于娶上老婆却还是要归功于民歌。一个与他一起在煤矿挖煤的工友,因为喜欢听他唱民歌,就把妹妹介绍给了他。他与工友的妹妹一见钟情,不到一个月就把她娶回了家。
  韩润民这几年上了年纪也比以前闲适了许多。但遇到村里人办事,邀请他时他就去唱民歌。韩润民在唱起盂县民歌的时候,深情投入,快乐的歌让人听得神驰心往,悲伤的歌让人听得心酸落泪。“前半夜想你想的扇不熄灯,后半夜想你想的翻不转身;想你想你想的呀哭,瓮子里挖米我挖上谷……”他一曲民歌还未唱完,院子里他的妻子也许是回想起了他们从前的浪漫往事,竟悄悄地背转身拭了拭眼角的泪花。
  郭秋彦:盂县民歌濒临消亡亟需挖掘保护!
  “民歌是农业生活的产物,农业文明与民歌是一种依附关系。如今,工业社会正在取代农业社会,民歌自然会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原汁原味的盂县民歌,已经愈来愈刻不容缓。”一直致力发掘整理和研究盂县民歌的盂县文化馆馆长郭秋彦告诉记者。
  郭秋彦馆长详尽地向记者介绍起了盂县民歌。在2002年时,他与梁书印、刘宝和结识,被他们高亢优美的歌声震撼,之后就对盂县民歌进行了全面考查。盂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仇犹人在此建立“仇犹国”。公元前606年,更名为盂县。由于民歌具有活态流变、口耳相传的特征,它的具体起源年代无从考证。但郭秋彦认为,盂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6年,故而盂县民歌的起源应该追溯到2600年前。在对盂县民歌的考查中,“民歌流传之广也是我没有想到的,”郭秋彦在考查中兴奋地发现。
  为了调查民歌分布,郭秋彦和盂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近年来几乎跑遍了整个盂县。他们把民歌划分为山歌、小曲、情歌、号子、小调等五大类,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民歌的身影。古时候人们没有多少娱乐活动,农民放羊无聊了会喊一嗓子;赶大车拉煤也要唱上一曲;妇女们在地里摘花椒则是对唱的最好时机;年轻男女相亲,也要靠唱民歌的形式来进行。可以说,民歌在盂县农民的生活里无处不在。
  但随之而来的是对盂县民歌的担忧,“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多种多样的娱乐项目让盂县民歌对年轻人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传统民歌正变得岌岌可危,这么好的东西要是失传了那就太可惜了!”郭秋彦忧虑地说。
  他还告诉记者,盂县民歌如今多在60岁到80岁之间的人群中传唱,在40岁到60岁人群中急剧减少,40岁以下唱民歌的已寥寥无几。盂县民歌的代表性传人有:梁书印、刘宝和、韩润民、冯二牛、梁恒秀、韩双驹、王双有、武晓文、白巧怀等。由于盂县民歌一直都是老百姓口传心授而自然传承的,并没有过系统的文字记载,加之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盂县民歌这一原生态的传统文化现在已濒临消亡。郭秋彦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盂县民歌这一艺术瑰宝,让盂县民歌永远传唱下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剖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视唱时音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调式感的概念,阐述了培养调式感的意义,列举了在单音、音组、音程、单声部旋律、二声部旋律方
本文对我省大蒜叶斑病菌 Cladosporium allii(Ellis.& Martin.)的越夏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病株种蒜不传病;田间病残体易于腐烂,其上病菌不能越夏;病残体随种蒜把在室
是艺术活动最多的中国古镇之一:朱家角水乡音乐节、谭盾的“水月堂”演出、张军的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定期举办的非洲鼓活动、证大朱家角艺术馆的入驻继去年10月份“时光中的
树木受到病虫害侵袭会慢慢枯萎。正常生长的树木的树液pH为7,而受到病虫害的树 Trees will be withered by pests and diseases will gradually wilt. Tree growth of trees
烟草(Lasioderma sorricorneFabrius)是贮粮害虫,也是药库害虫,危害烟草、生药材、除虫菊等40余种贮藏物。该虫一般一年发生3—6代,寒冷地区仅1—2代,炎热地区可达7—8代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这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
随着多元音乐文化和音乐功能多元化的发展,大众审美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大众审美观念也影响和指导着艺术发展不断前进。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人类
霜疫必克是由西北农业大学研制出的新型杀菌剂,经在大田进行防治葡萄霜霉病试验,取得良好效果。霜疫必克为粉剂,有效成分4%。试验浓度设200倍、300倍稀释液,以不喷药为对照。
上海地区茄果类、甘蓝类蔬菜早春育苗,从搭秧到定植这一段育苗时间约60~110天。据观察,搭秧后15天,杂草少量发生,35天轻度危害,60天严重危害。按苗床管理要求,一般在搭秧后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