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具体工作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笔者拟通过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就哲学思想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矛盾论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既统一又斗争。
教学矛盾的统一性是指“教”与“学”之间具有内在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体现着二者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其斗争性是指“教”与“学”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排斥的屬性,体现着二者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是教学过程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学效果是这一矛盾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不是说“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统一关系。“学”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作为其载体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的努力程度等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是教学矛盾的次要方面,教师作为其主要载体,在教学工作中,他们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了教学矛盾的运动规律,作为“教”的主要载体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使“教”与“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矛盾运动中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为主、批评为辅,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选择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指导教学活动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由于各种原因,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文化素质差异很大,多数是高考落榜或中考落榜的学生,也有少数高考或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了技工院校,还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因专业问题、就业问题而重新进入技工院校学习(有些媒体称之为大学生“回炉”)。
因此,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面向一般、兼顾个别,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从矛盾特殊性的各个方面分别、具体地进行分析,从繁乱复杂的各种矛盾中理清思路,找出重点问题加以解决,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必须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三、运用认识论指导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运动,推动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认识论的实践观,对指导技工院校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技工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兼顾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学工作必须时刻牢记实践的重要性,运用认识论指导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和实习课安排,认真组织好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按照“直观性原则”的要求进行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恰当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第二,要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和认识论指导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课题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要运用认识过程具有多次反复性的规律,认真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重视理论教学的复习环节和实习教学课题的反复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运用矛盾论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既统一又斗争。
教学矛盾的统一性是指“教”与“学”之间具有内在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体现着二者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其斗争性是指“教”与“学”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排斥的屬性,体现着二者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教”与“学”的内部矛盾运动是教学过程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学效果是这一矛盾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不是说“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统一关系。“学”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作为其载体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的努力程度等决定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是教学矛盾的次要方面,教师作为其主要载体,在教学工作中,他们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了教学矛盾的运动规律,作为“教”的主要载体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使“教”与“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矛盾运动中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为主、批评为辅,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合理选择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指导教学活动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由于各种原因,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文化素质差异很大,多数是高考落榜或中考落榜的学生,也有少数高考或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了技工院校,还有极少数大学毕业生因专业问题、就业问题而重新进入技工院校学习(有些媒体称之为大学生“回炉”)。
因此,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面向一般、兼顾个别,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它是从矛盾特殊性的各个方面分别、具体地进行分析,从繁乱复杂的各种矛盾中理清思路,找出重点问题加以解决,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必须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三、运用认识论指导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运动,推动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认识论的实践观,对指导技工院校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技工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兼顾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学工作必须时刻牢记实践的重要性,运用认识论指导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和实习课安排,认真组织好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按照“直观性原则”的要求进行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恰当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第二,要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和认识论指导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课题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要运用认识过程具有多次反复性的规律,认真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重视理论教学的复习环节和实习教学课题的反复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