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枪谈(10):国外名枪印象之MP40冲锋枪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P40诞在在冲锋枪的黄金时代,但紧接着,属于冲锋枪的时代转眼间就如烟飘散了。
  一般而言,枪械可以大致分为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四个大类。其中,步枪无疑是“老大哥”,而冲锋枪则是最“式微”的一种。冲锋枪的“人才凋敝”并不是因为它太过于古老而逐渐被历史淘汰,相反,冲锋枪才是这四大枪种中最年轻的一种。MP40是一款优秀的冲锋枪,但不幸的是,它恰好诞生在冲锋枪由盛转衰的分界点上。

MP40基本知识


  在讲述笔者和MP40冲锋枪的故事之前,我们照例先来回顾一下MP40的基本知识。
  一战中,给英、法等国留下心理阴影的不止机枪,还有刚刚诞生不久的冲锋枪。这种灵巧、轻量的自动武器和机枪一道,成为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内容之一。但作为较早装备冲锋枪的国家,深知冲锋枪“分量”的德国人并不愿意放弃冲锋枪,心有不甘的德国人开始了“曲线救枪”,他们以出口的名义,继续生产冲锋枪。在出口赚钱的同时,德国人也在探索着冲锋枪的技术道路,不断推出更好的产品。随着《凡尔赛条约》逐渐变为一纸空文,德国冲锋枪的研制步伐,在踏出了MP28、MP35等数个脚印后,走到了一款名为MP38的全新设计面前。
1918年的法国北部,手持MP18冲锋枪的德军士兵。MP18是早期冲锋枪中最成功的一支
MP35诞生于1935年,和MP38/40算是“同辈人”,但在理念上要保守、落后得多。通俗说来就是MP38/40看起来很现代,而MP35却更像MP18
非常少见的MP38冲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上机匣外有数条刻槽
MP40下机匣的“凹坑”,实际上就是下机匣冲压出来的对应扣合机构
PPS43冲锋枪,思路和MP40极为相似,但仍保留了风冷散热筒。冲锋枪的风冷散热筒来源于机枪,它重量较大,但无法有效散热,也无法让射手抓持射击,因此后来的冲锋枪不再采用
MP40上机匣尾端特写,依稀可以看见冲压出的3个隔断槽
高压锅的锅盖“花边”实际上就是隔断槽,和MP40的上、下机匣的連接方式完全相同

  不同于MP28、MP35这种老套设计,MP38是一款颇为创新的产品。它放弃了传统冲锋枪上惯用的风冷散热筒,枪管周围没有任何遮盖,既减轻了多余的重量、优化了重心,外观也显得与众不同。冲锋枪传统的横置弹匣,也被改为了下置,充当了射击时的握把。尤为可贵的是,MP38还设计了折叠枪托,折叠状态下能大幅度缩短枪械长度,对于机动性大有好处。
  很快,德国人又对MP38做出了一些改进。1940年,一款名为MP40的冲锋枪装备了德军。相比于MAS38、汤姆逊这些英美法“同行”,甚至是诞生更晚的司登冲锋枪,MP40的设计更为优异,着实给德国的枪械设计挣了口气。其实在一战后,无论是枪械、坦克还是飞机,被《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德国都开发出了颇为不错的产品,反倒是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美国,在一战后居然真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武器的开发落后于人了。
  MP40发射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容量为32发,双排单进弹匣为当年的主流设计。MP40的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击发方式为开膛待击,重4千克,枪托打开时长度为830毫米,枪托折叠后630毫米,枪管长度为250毫米。MP40射速较慢,大约为550发/分。

MP40的惊讶与困惑


  如同Stq44、MG34一样,MP40是一款现代枪械,拆解过程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让笔者惊喜的是,MP40上、下机匣的连接方式居然是十分少见的隔断槽。我们知道,高压锅的锅盖要承受较大的气压,因此高压锅的锅盖设计有旋转扣合机构(类似于隔断槽)。MP40的上机匣尾端,采用了完全相同的设计。   隔断槽赋予了MP40与众不同的不完全分解方式。在进行不完全分解时,射手要先向下拉动分解扣,再扣动扳机,左右转动枪身大约60度,即可前后分离上、下机匣,而后再倒出自动机(MP40采用自由枪机自动方式,枪机就是自动机)和复进簧,完成不完全分解。MP40的不完全分解极其省力、顺手,完全不需要技巧。而“左右转动枪身”的分解特色,正是隔断槽所赋予的。
  MP40上、下机匣的隔断槽是一体冲压出来的,加工并不复杂。按道理说,隔断槽是一种便宜、好用的设计,但令人困惑的是,笔者接触的那支MP40,上、下机匣连接非常松散,用力摆动枪械,上下机匣都会随之晃动。这不禁让笔者大为疑惑,隔断槽连接方式应该是一种颇为稳定的配合。是笔者接触的MP40年久失修了?或者是MP40隔断槽的配合间隙设计得太大了?这一切还是一个谜。
半折叠状态的MP40枪托,可见抵肩板相对于枪托本体转动。转动必然存在间隙,枪托折叠机构中存在两个转动,枪托的稳定性就很难保障了
MP41(图)基本可以视作是木枪托版本的MP40,可见MP40的折叠托并没有征服所有人的心。不过MP41的产量相当可怜
处于打开状态的MP40枪托,注意其枪托抵肩板的回转轴位于抵肩板的正中央,导致抵肩时,抵肩板很容易歪到一边去,而PPS43就更改了抵肩板轴的位置
图中这个小横条就是机匣卷圆后的重叠部分(连接部分),“藏”得很隐蔽。需要注意,MP40机匣的生产方式是笔者推测的,并没有也很难找到相关证明

MP40的枪托与恒定后坐


  在接触MP40之前,笔者早就听说过MP40的“绯闻”:相传MP40的折叠枪托设计不佳,枪托打开时固定并不牢固,而是松松垮垮的。经过笔者实际考察,MP40的枪托的确不牢固,并且枪托触感很差,几乎没有贴腮感可言。
  MP40枪托“松散”不仅仅是加工问题,设计也存在一定缺陷。MP40的枪托分为枪托本体和抵肩板两部分,抵肩板可以相对于枪托本体旋转,以便在折叠时收起。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抵肩板和枪托本体之间的配合就会变得“松散”,影响抵肩射击的稳定性。當抵肩板特别“松散”时,射手只要稍微动一下肩膀,抵肩板就会转到一边去。相比之下,MP40枪托本体和机匣之间的旋转配合也不够紧密,但相比于抵肩板,枪托本体的影响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除此之外,MP40的枪托本体是两根空心圆杆,但圆杆较细,而且没有包裹橡胶。显然,射手是不可能舒适贴腮的。此外,金属枪托也有“冻脸”的嫌疑。试想一下,当德军士兵在冰天雪地的苏联作战时,金属枪托会不会成为一个冻脸“杀手”?但让人不解的是,苏联人似乎很喜欢MP40的折叠枪托,他们在自家的PPS43冲锋枪、AKS47步枪上,都照抄了MP40的枪托设计。当然,这些苏联枪械也继承了MP40的毛病,贴腮感都不好,并且枪托磨损后,也容易出现“松散”问题。
  虽然MP40的枪托有很多缺点,但总体上仍值得鼓励。对于士兵而言,背负枪械机动的时间,要远远大于作战的时间。因此,折叠枪托绝对是有意义的。但先行者往往会磕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不能说MP40的枪托很好,却也无法对其过度苛责,毕竟在MP40的那个年代,折叠枪托尚属新鲜事物,有这样的意识,敢于采用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值得称赞了。
  何况MP40作为一款冲锋枪,后坐力本来就不大,又大胆采用了恒定后坐技术,更是大幅度降低了后坐力。所谓的恒定后坐技术,本质上讲就是枪机后坐到位时不会与机匣发生撞击,而是被复进簧缓慢减速、直到后坐速度为0,而后枪机又在复进簧作用下开始复进过程。这种技术避免了自动机后坐到位的撞击,让枪械的后坐力变得“柔和”,赋予了MP40极佳的操控性,也变相降低了折叠枪托“松散”的危害。当然,作为恒定后坐技术的代价,MP40的机匣较长,整枪稍显“肥大”,射速也比同期的冲锋枪低。
MP40的枪机和击针,击针后连接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复进机组件(复进簧和复进簧套管),这种设计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MP40枪管下的“L”形物体,叫做“枪管钩”。当士兵在乘坐装甲车射击时,可以把枪管钩支撑在装甲车射孔上,以稳定枪械进行射击。这种设计实际上作用不大

冲压与塑料

  在传统印象中,比起英国的司登、美国的M3之类的廉价冲锋枪,我们认为MP40是一款相对昂贵的冲锋枪。客观而言,MP40确实要更为昂贵,但也没有贵太多。毕竟MP40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成本问题,因此大量采用了冲压技术以降低成本。可以这么说,MP40肯定比之前的MP28、MP35冲锋枪廉价。但作为先行者,MP40的廉价化必然没有后来的司登、M3那么成熟,成本高也是不可避免的。
  以机匣而言,MP40的机匣基本轮廓为圆筒,但并不是型材,而是把一块金属板冲压,再像卷纸一样卷圆、焊接起来的,成本尚属低廉,但不如后来的司登和M3便宜。司登冲锋枪的机匣为标准的圆筒,可以直接利用型材加工。至于M3,它连型材都省了,直接冲压出左右两半机匣再焊接起来。MP40的弹匣井、下机匣、枪托,甚至扳机则是冲压制成,成本同样非常低廉。但美中不足的是,MP40的击针和复进簧设计是一个败笔。MP40的击针是独立的,而不是像司登、M3那样直接加工在枪机上,成本高了不少。且MP40的复进簧有多层“套管”,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的设计,也额外增加了MP40的成本。
  除此之外,MP40也是一款标准的“无木枪”。在二战时期,枪械使用木材制成护木、握把片等零部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枪械用的木材一点也不廉价。
  木材的生长受制于气候和环境,产量非常不稳定。且木材的生长周期往往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无法像钢铁那样及时调整产量。而且,木材的处理也很麻烦。新鲜的树木含水量较高,要经过烘干或者阴干后才能使用,这个过程要耗费很长的时间。等到木材加工成型后,还要对其进行防蛀等处理。
  即使这么处理,木材依然很容易给枪械“惹事”。木材天生容易受潮,受潮后的木材蓬松的结构很容易聚集水汽,成为枪械锈蚀的罪魁祸首。以笔者的个人经验看来,老式枪械上最容易锈蚀的部分就是被木头包裹的金属部分,且这些被包裹的部分不易拆解和维护,金属锈蚀日积月累,铁锈又会进一步吸水,恶化锈蚀情况。笔者甚至遇到过拆开枪械到处“掉锈渣”的情况。
MP40配套的弹匣包和压弹器。手枪的双排单进弹匣,容弹量往往只有15发,如果没有装弹器的话,装弹过程会非常痛苦。因此对于采用32发双排单进弹匣的MP40而言,压弹器必不可少
H3冲锋枪上明显可见左右机匣连接的焊缝,没有任何的打磨,非常廉价。H3和MP40的整体布局非常相像,但精细程度可谓千差万别
MP40的护木和握把塑料分别呈现为枣红色和黑色,但也见过全部为黑色和全部为枣红色的案例
采用折叠枪托的AKS步枪(我国称之为56-1),这个枪托充满着德国味道,甚至连毛病(不牢固)也是一脉相承的,注意AKS的抵肩板轴位置靠上,和MP40大不一样
司登MK5,英国人也知道司登缺乏木头或者塑料“垫片”,但只是为了廉价顾不上了而已。到了形式太不紧张的1944年,此时诞生的司登MK5就补上了该有的东西

  因此,整个二战时期,世界各国有一个共识就是用易于制造、质量稳定的塑料来替代木材。在MP40上,德国人使用了两种塑料,一种塑料充当护木,包裹在下机匣外,起到隔热、防冻手的目的,为枣红色。另一种塑料用于制作握把片,外观呈现为黑色。
  而司登、M3冲锋枪则是完全的“金属枪”,根本没有任何的塑料或者木头充当“垫片”或者“包装”。对于自动武器而言,打出一定数量枪弹的枪弹后,枪械的温度就会直线上升,由于金属的传热效率较高,枪械的发热很快就会遍布枪身。此时如果没有木头或者塑料,枪械使用就会变得相当难受。
  司登和M3没有任何的塑料或者木材,这并非是它们不发热,而是为了廉价不管不顾了。相形之下,尽管MP40也追求廉价化,但它的廉价化没有那么极端,而是有很多考虑。当然,MP40上的很多顾虑,比如枪管外的枪管钩是多此一举。但“试着解决问题虽没做好”总比“不做事”要好。因此在笔者看来,MP40开发的两种塑料,可谓是诚意满满。

到底谁最爱德国枪?


  如今网络上把钟爱德国武器的军迷戏称为“德粉”,如果按照这个评价标准,那么蘇联/俄罗斯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德粉了。笔者接触了大量的德国和苏联武器,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客观评价,一战、二战时期,德国的枪械水平无疑是世界最高的。MG34/42通用机枪在德国实现大规模装备,突击步枪也是在德国率先实现大规模装备的,更别说作为世界上第一支大规模装备的冲锋枪MP18也是德国研发的。要知道,现代枪械一共也就步、手、冲、机四个大类,其中三个大类的现代主力枪型都是率先在德国实现批量装备的。相比之下,今天的德国枪就有点暗淡了。   这倒不是说现在的德国没好枪了,今天的德国枪械依然很优秀,但充其量只有几款枪优秀。二战中的德国枪可大不一样,那可是几个枪种啊!“别无分店”的突击步枪、通用机枪,都是在德国实现批量装备的,一款枪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新枪种,这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枪械的发展。
  因此在二战之后,德国枪械成了很多国家的模板,而苏联无疑是学得最像的国家。AKS步枪和PPS43冲锋枪的枪托就是MP40上“学”来的,AK47还是二战后为数不多的、真正的突击步枪,7.62×39毫米M1943枪弹也是二战后为数不多的中间威力枪弹,RPD轻机枪的输弹、进弹机构和此前的DP轻机枪、郭留诺夫机枪都不一样,反而是和M G34高度类似。
司登(左)和HP40的枪机(自动机)。对于枪械而言,趋同化是成熟的标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代表着技术停滞的开始
德國HK UHP9冲锋枪的枪机。尽管外形变化巨大,尽管开膛待击改为了闭膛待击,尽管加上了击针保险,但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的大背景下,冲锋枪的枪机终究是“一坨铁”,难逃同质化的魔咒

冲锋枪的时代


  对于二战时期的冲锋枪而言,最不幸的消息就是以Stg44为代表的突击步枪正式装备部队了。
  二战时期,冲锋枪发展到了一个很成熟的地步,甚至说是巅峰期。一般而言,在一项产品的早期阶段,往往会有五花八门的各种方案,并且造价也很高昂,比如意大利的维拉·佩罗沙冲锋枪。但随着时间发展,产品就会不断被淘汰、融合,最终在廉价化的趋势下,趋同化变得越发明显,各类作品逐渐融合为同一个流派。尽管同流派产品之间仍有区别,但已经不再是本质性的区别。
  冲锋枪就属于这样的产品。二战时,MP40也好、司登也好、波波沙也好,他们的总体结构都是相似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都实现了廉价化。即使是现代的冲锋枪,比如德国的UMP、以色列的乌齐、俄罗斯的野牛,他们和MP40之间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甚至连自动机这种核心零件都高度相似。换句话说,二战时期的冲锋枪就已经“武功大成”了。
  相形之下,二战时期的半自动步枪,发展非常不成熟。这些半自动步枪大多造价高昂,其设计和今天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相比,相似性也很小。比方说M1伽兰德、SVT40、M1941约翰逊这几款半自动步枪,他们给笔者的印象非常糟糕。当时笔者和几个师弟拆解完这几款半自动步枪后,都在感慨二战时期士兵就拿着这样的枪上战场,还打赢了战争,真是奇迹。
  二战时期的冲锋枪虽武功大成,奈何这个武功已经落后时代。二战后,随着突击步枪笑傲江湖,冲锋枪伙同半自动步枪、非自动步枪、专用的轻机枪一并退隐江湖。虽然现在世界各国仍然装备了不少的冲锋枪,但这些枪械大多名不副实,它们不再是前进、冲锋的勇士,多数走上了微声武器和警用武器的工作岗位,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风光无限。

总结


  至此,《十枪谈》系列已经全部讲解完毕,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没来得及和大家分享。下一节,笔者将讲述卢格P08手枪。
  [编辑/何懿]
MP40的击针和复进机特写。有传言说MP40在苏联遇到过润滑油冻结而无法射击的情况,一般而言,润滑油不会冻结,但一层套一层的复进簧套管却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水汽冻结
后方保险状态的MP40。除后方保险外,MP40还有前方保险。当枪机位于前方时,射手可以向里手推拉机柄,将其锁在拉机柄让位槽的缺口内,实现前方保险
其他文献
在欧美国家开发士兵系统时,俄罗斯在阿富汗战争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单兵作战装备计划(即士兵系统)。俄罗斯“未来士兵”计划亦称为“士兵-21”计划,目前共分为3个阶段,即“巴尔米查”士兵系统、“战士”士兵系统(也可译为“勇士”)和第三代“未来士兵”系统。  “巴尔米查”士兵系统  俄罗斯开发“巴尔米查”单兵作战装备基本型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虑:现代作战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战场上的大量使用;更高的士兵存活率
美国海军第7艘“自由”级滨海战斗舰服役  2019年1月12 日在梅波特海军基地,“威奇托”号滨海战斗舰(LCS-13)举行了服役仪式。该舰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当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自由”级滨海战斗舰具有较高的配置灵活性,40%的系统可轻松重新配置,集成了诸如“长弓海尔法”导弹、30毫米舰炮等武器,以及有人和无人系统,旨在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任务需求。在威斯康星州的芬坎蒂尼·马里内特
在二次世界大战及稍后的若干局部战争中,各国火炮部队以其密集而猛烈的压制火力成为陆地战场上的中坚力量。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开始,美军率先改变了常规彈药的使用方式:低药量的爆破彈被高药量的侵爆彈取代;压制性的面目标轰炸改为精确制导的点目标袭击;近距离的战场观察换成空天地全方位的远距离监测评估等。尽管投彈量减少了,但袭击效果却大为提高。从防御一方来看,敌军对战场目标看得更清,瞄得更准,打得
“兩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伊朗“流星”3导弹齐射的场面  2016年9月27日,俄罗斯首艘“北风”级新型导弹核潜艇齐射了两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无独有偶的是在2016年9月5日,朝鲜也向外界展示了其“劳动”弹道导弹的3枚齐射能力。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都热衷于弹道导弹的齐射,其有什么优势和技术难点?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这种饱和的攻击方式呢?这一切还要从弹道导弹发展中的齐射战术谈起。  弹道导弹齐
◎村田经芳少将(1838-1921)  提到日本早期的枪械设计师,大家首先多会想到日本三十年式步枪的设计者有坂成章和有着“日本勃朗宁”美誉的南部麟次郎。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日本第一代枪械设计师应该是村田经芳,在村田经芳面前,有坂成章和南部麟次郎都只能算是晚辈。◎三种村田步枪,从上到下分别为十三年式单发村田步枪、十八年式单发村田步枪和二十二年式连发村田步枪  村田经芳其人  村田经芳,天保9年
俄海军首艘“卡拉庳特”缎护卫舰服役  2018年12月17日,22800型导弹护卫舰首舰“梅季希”号举行了服役仪式。它将在完成所有系统和武器的海试、国家试验后,加入波罗的海舰队。22800型护卫舰也称“黑寡妇蜘蛛”级(Karakurt),俄罗斯计划建造20多艘。该舰由阿玛斯中央海事设计局设计,数家造船厂分别建造,排水量800吨,舰长67米,舰宽1 1米,最高航速30节,续航力2500海里。舰上配备
近年来,155毫米车载炮(或称轮式自行火炮系统)在全球军贸市场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相比牵引式或履带式火炮,车载炮更适合全球部署和快速反应。目前,国际上知名的155毫米车载炮有:法国奈克斯特公司的“凯撒”(CEASAR)、并入英国BAE 系统公司的瑞典博福斯公司的“弓箭手”(Archer)、南非丹尼尔地面系统公司最新的T5-52、塞尔维亚尤戈音波特公司(Yugoimport
土耳其国防部关于中国“红旗”9防空导弹的出口型号FD-2000在其防空系统采购招标中中标的消息让这种防空导弹一鸣惊人。FD-2000是真正的第一种国产中高空远程防空导弹。此前的“红旗”2中程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和“红旗”7近程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实际上都被广泛认为是国外产品的测绘仿制型号。当然,FD-2000也被质疑为S-300的“高仿”,但从目前公开的情况看并非如此。而它能战胜欧美产品,成功被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