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课袁的编排是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教师、时间、班级、教室这五个组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来保证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该文通过课表编排的流程、影响课表编排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编排课袁原则,优化课袁编排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编排;原则;方法
课程表的编排工作是学校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它是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指挥调度表”,对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编排过程中必须把课程、教师、时间、班级、教室等要素合理的组合起来,使之能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保证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课程表编排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外,还需要熟悉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和学生的状况,通过认真细致的编排反复检查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课表。
1高职院校课程编排的工作流程
由于教师、教室、实训室等资源建设滞后,两校区运行等问题给教学调度带来了困难,为准确把握教学运行规律、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教学秩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教务处统一对全院课程表进行编排。加之课程表编排过程繁琐、制约条件多、信息量大、工作难度高,因此采用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法进行编排课表,既能避免人工编排课程表程序繁琐的问题,又能避免教务系统编排课程表本身的局限性,其具体的编排流程如图1。
2课程表编排优化的主要原则
课程表编排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要编排出科学、合理、周密的课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相应的技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排课经验总结出一些优化课程表编排的原则。
2.1遵循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专业、课程开设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年、学期、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表编排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教学计划,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整实施,从而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总目标。
2.2以人為本,“和谐”排课
作为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指挥调度表”,课程表在编排的过程中,应该多和师生进行沟通,了解师生需求,尽最大努力为师生的各种需求改善外部条件。
首先,方便教师授课。课程表编排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均衡考虑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宜在一天内安排较多课程,这样不但会导致教师疲劳影响教师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方便学生学习。主要是综合考虑学生课业安排均衡、课程时间间隔合理、兼顾二课活动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2.3资源优化原则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两校区运行等问题的约束,在安排教学资源的时候要精确掌握全校所有教学资源信息和教室分布情况,整体统筹安排。对公共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机房等教学场地进行合理设计和利用,提高各个教学场地的利用率,保证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减少学校办学成本,节省学校经费开支。
2.4效率优先原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因此,在课程表编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又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合理的课程表编排,针对不同的课程实行优化组合,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5强行限制原则
考虑教学规律、教师的劳动强度及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等所作出的排课限制。如:为保证教研室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规定周三的7-8节课为教研室活动,全校不安排教学活动;学校规定除公共选修课外的其他课程一般安排在工作日内,并保证教师每天授课不能超过六个课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规定早上课尽量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最佳的时间段学习相关的理论课程。
2.6合理照顾原则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聘用了一些具有行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因此,在课表编排中,首先满足外聘教师的需求,再考虑本校在编教师的需求;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在不违背学校排课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给予照顾,如哺乳期的教师、兼职读博的教师、在外进修的教师等,满足他在上课时间上的要求;对于跨校区代课的教师,尽量避免教师两校区往返上课,将同一校区的课程尽量集中安排。
3课程表编排的方法与技巧
在遵循课程表编排原则的前提下,如对排课系统设置条件过多的话,会影响导致排课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但是,如果限制条件设置太少的话,会导致课程表的编排不合理。根据排课经验来看,在课程表编排时要科学选择优先级和设置条件是合理编排课表的关键,选择以下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实现课表科学编排:
1)优先安排分学段教学课程,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采用分学段教学,即同一个专业前半学期开设一门课程,后半学期开设另一门课程,对于这类课程,只能采用人工手动排课,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的学习任务均匀。
2)优先安排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或实验的课程,如测量类、预算类、施工类等,这类课程一般是教师先讲理论部门,然后学生动手实操。因此,这类课程需要一次至少安排4个学时,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3)优先安排难度大的课程,尽量把难度大的课程安排在早上或者课程表中的最佳位置,保证课程安排周一到周五的均衡性,避免老师和学生一天连续上6节课,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4)優先考虑有特殊要求的教师,这样便于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安排课程,满足教师需求,否则课程后续安排会受到限制;优先考虑合班教学课程,便于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避免教师上课时间上的冲突。
5)上午1-2节是学生和教师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安排专业课、难度较大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果。体育课不应安排在上午的1-2节,并且体育课后最好不要再安排其他的课程,以免学生上完体育课后体力消耗较大,学生比较疲惫,再上其他的课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6)课程表初排之后应该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整以保证课表最优化和合理化。目前,高校大多采用教务系统进行排课,但由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多校区运行等因素的限制以及教务系统的局限性导致课程表的编排难以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务系统初排完课程表后进行仔细的检查来发现课表中漏排、学时安排有误、学生课表周次不合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早发现早处理,预防教学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课程表的编排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课程表的编排,涉及的因素较多,要对课程、教师、时间、班级、教室这五个组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对于高校课程表编排工作人员而言,在熟悉学院教师、教学资源、教室分布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需在排课实践中不断提升技巧、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一种有利于科学管理,又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课程表编排模式。同时,高校应该对课程表的编排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完善课程编排调整过程中的各项制度,改善课程表编排的软硬件条件,对课程表编排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编排;原则;方法
课程表的编排工作是学校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它是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指挥调度表”,对维护学校教学秩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编排过程中必须把课程、教师、时间、班级、教室等要素合理的组合起来,使之能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保证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课程表编排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外,还需要熟悉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和学生的状况,通过认真细致的编排反复检查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课表。
1高职院校课程编排的工作流程
由于教师、教室、实训室等资源建设滞后,两校区运行等问题给教学调度带来了困难,为准确把握教学运行规律、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教学秩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教务处统一对全院课程表进行编排。加之课程表编排过程繁琐、制约条件多、信息量大、工作难度高,因此采用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法进行编排课表,既能避免人工编排课程表程序繁琐的问题,又能避免教务系统编排课程表本身的局限性,其具体的编排流程如图1。
2课程表编排优化的主要原则
课程表编排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要编排出科学、合理、周密的课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相应的技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排课经验总结出一些优化课程表编排的原则。
2.1遵循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专业、课程开设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年、学期、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表编排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教学计划,以此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整实施,从而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总目标。
2.2以人為本,“和谐”排课
作为日常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指挥调度表”,课程表在编排的过程中,应该多和师生进行沟通,了解师生需求,尽最大努力为师生的各种需求改善外部条件。
首先,方便教师授课。课程表编排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均衡考虑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宜在一天内安排较多课程,这样不但会导致教师疲劳影响教师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方便学生学习。主要是综合考虑学生课业安排均衡、课程时间间隔合理、兼顾二课活动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2.3资源优化原则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两校区运行等问题的约束,在安排教学资源的时候要精确掌握全校所有教学资源信息和教室分布情况,整体统筹安排。对公共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机房等教学场地进行合理设计和利用,提高各个教学场地的利用率,保证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减少学校办学成本,节省学校经费开支。
2.4效率优先原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因此,在课程表编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又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合理的课程表编排,针对不同的课程实行优化组合,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5强行限制原则
考虑教学规律、教师的劳动强度及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等所作出的排课限制。如:为保证教研室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规定周三的7-8节课为教研室活动,全校不安排教学活动;学校规定除公共选修课外的其他课程一般安排在工作日内,并保证教师每天授课不能超过六个课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规定早上课尽量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最佳的时间段学习相关的理论课程。
2.6合理照顾原则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校企合作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聘用了一些具有行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因此,在课表编排中,首先满足外聘教师的需求,再考虑本校在编教师的需求;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在不违背学校排课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给予照顾,如哺乳期的教师、兼职读博的教师、在外进修的教师等,满足他在上课时间上的要求;对于跨校区代课的教师,尽量避免教师两校区往返上课,将同一校区的课程尽量集中安排。
3课程表编排的方法与技巧
在遵循课程表编排原则的前提下,如对排课系统设置条件过多的话,会影响导致排课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但是,如果限制条件设置太少的话,会导致课程表的编排不合理。根据排课经验来看,在课程表编排时要科学选择优先级和设置条件是合理编排课表的关键,选择以下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实现课表科学编排:
1)优先安排分学段教学课程,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采用分学段教学,即同一个专业前半学期开设一门课程,后半学期开设另一门课程,对于这类课程,只能采用人工手动排课,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的学习任务均匀。
2)优先安排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或实验的课程,如测量类、预算类、施工类等,这类课程一般是教师先讲理论部门,然后学生动手实操。因此,这类课程需要一次至少安排4个学时,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3)优先安排难度大的课程,尽量把难度大的课程安排在早上或者课程表中的最佳位置,保证课程安排周一到周五的均衡性,避免老师和学生一天连续上6节课,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4)優先考虑有特殊要求的教师,这样便于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安排课程,满足教师需求,否则课程后续安排会受到限制;优先考虑合班教学课程,便于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避免教师上课时间上的冲突。
5)上午1-2节是学生和教师精力最充沛的时间,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安排专业课、难度较大的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果。体育课不应安排在上午的1-2节,并且体育课后最好不要再安排其他的课程,以免学生上完体育课后体力消耗较大,学生比较疲惫,再上其他的课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6)课程表初排之后应该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整以保证课表最优化和合理化。目前,高校大多采用教务系统进行排课,但由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多校区运行等因素的限制以及教务系统的局限性导致课程表的编排难以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务系统初排完课程表后进行仔细的检查来发现课表中漏排、学时安排有误、学生课表周次不合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早发现早处理,预防教学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课程表的编排工作是学校最基本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课程表的编排,涉及的因素较多,要对课程、教师、时间、班级、教室这五个组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对于高校课程表编排工作人员而言,在熟悉学院教师、教学资源、教室分布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需在排课实践中不断提升技巧、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一种有利于科学管理,又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课程表编排模式。同时,高校应该对课程表的编排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完善课程编排调整过程中的各项制度,改善课程表编排的软硬件条件,对课程表编排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