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广西历史悠久,史志杂陈,全面而系统地详考自古至今广西版图,尤其是各市县版图演变的史志显得尤为必要。邓敏杰的《广西历史地理通考》以各个行政建制起始为上限,纵览广西及今属广西各市县历史沿革、演变始末,将历史与现实、时间和空间连接,统于一籍。该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94年8月第1版出版发行,2012年7月第2次印刷,定价15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历史悠久,史志杂陈,全面而系统地详考自古至今广西版图,尤其是各市县版图演变的史志显得尤为必要。邓敏杰的《广西历史地理通考》以各个行政建制起始为上限,纵览广西及今属广西各市县历史沿革、演变始末,将历史与现实、时间和空间连接,统于一籍。该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于1994年8月第1版出版发行,2012年7月第2次印刷,定价15元。
其他文献
博士论文在中国现有研究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类学和社会学学科的博士来说,如何更好地提高博士论文水平?在广西民族大学6月27日召开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届博士生论坛"上,与会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促进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扶植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2015年6月27~2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届博士生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四十余所高校的六十多名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出席了论坛。论坛采取主题演讲、分组讨论、现场指导等形式,围绕博士生论文写作、学术的社会担当、学术论文的选题与规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想,任何一个初见杨庭硕教授的人都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一种无法言状的惊诧。这位几近于失明的古稀老人看上去是那么质朴而慈祥,但谈起工作和生活时却又是激情四溢,使你几乎忘记了他的年龄和他终身的残疾,会误以为是在和一位熟知的故人聊天。你肯定会为他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罕见的执著所倾倒。在他的言谈举止和论著中,你总会感受到他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考验,铸就了他可亲、可敬的独特秉性。
少数民族艺术人生与审美生境的并生与对生,是其重要的审美特质与生态规律。艺术人生与审美生境是少数民族现实生存与审美创造的构成要素,由适应阶段的相吸相引、相适相宜、相聚相和,到调整阶段的聚形对生、同构对生、耦合对生,既显示了少数民族审美生境与艺术人生的逻辑展开与层次递进,也是促成少数民族生态艺术系统整生的重要法则。
高水平大学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水平的学术群体、卓著的科研业绩和开放的办学模式等基本特征。广西民族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距离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在转观念、促转型、上水平、拓空间、创特色和作贡献上下工夫,通过重点建设十项软件项目,努力实现民大人心中的"民大梦"。
人类学家不满足于清静安逸的书斋,喜欢满世界东奔西跑,以求通过参与被研究者的生活来获得深入的体验性理解,并为此取了个颇具蛮荒色彩的名字“田野工作”。当今田野,未必荒蛮,却依然充满困难、苦闷、孤独甚至危险。田野工作早已被剥去了早期的精密科学工具的外衣,更多地被视为富含个人色彩的理解性实践。性别无疑在这种理解性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某些田野情境下,女性人类学者既具独特优势,也须面对更大风险,需要研究者以智慧、勇气以及对学问的赤诚,予以兼具张力与韧性的回应。
马达加斯加伊麦利那人的翻尸仪式是世界上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礼俗。仪式中将祖先的遗体在适当的年份从坟墓中抬出晾晒并重新处理,整个仪式以血亲关系、父系社会元素为纽带,以经济为决定因素而展开。翻尸仪式是一种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习俗,体现了伊麦利那人独特的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月也”是侗族地区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宴请与娱乐两部分,涉及“吃”与“被吃”,“表演”与“观看”,通过这样的关系转换,侗族人群交往背后相互宴请与娱乐的交换机制得以展现出来。双方之间的交往活动以猪头礼物的“欠”与“还”标记出来,形成一套互惠性计算的逻辑,这个过程中的礼物交换及其展演的文化象征代表着村寨之间交往关系的确立和维系。“欠”与“还”的运作,植根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套共享的规则体系。虽然“月也”本身限定在侗族的村寨之间,但是其背后的民俗规则超越了民族界限,适用于地区内的多个
19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影响两国至深:发生于中国清成丰年间的大蝗灾被列为近代十大灾荒之一,而美国的大蝗灾则颠覆了新移民者征服新土地的信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北美土地的农业垦殖方式。两国的蝗灾无论是从技术史的角度解析蝗害的除治,还是从社会学史探讨两国在蝗害发生、蝗害成因及蝗虫应对都有着显著的相似性,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政治体制、文化背景下灾害应对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