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66例为研究组给予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心的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降低了跌倒发生率,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利于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 防跌倒管理
心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其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及年龄偏高等。据统计,此科室患者跌倒发生率偏高,跌倒问题不仅会引起软组织损伤、骨折等,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死亡,从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激化了医护患矛盾。为了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了132例患者,男84例,女50例,最小49岁、最大80岁,平均(63.5±1.7)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心内科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无意识、精神、交流等障碍。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入院指导,协助其开展相关检查;健康教育,让其认识病房及其他区域的标志物、基本设施等,并使其了解跌倒的危害、防范措施及注意事项等;病房管理,保持地面整洁、干净,利用防滑措施,以此保证患者通行的安全性,同时对物品进行合理的摆放。
1.2.2 研究组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根据《坠床以及跌倒危险因子评分法》,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跌倒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1)Ⅰ級风险,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防跌倒及健康行为等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并将防跌倒标志放置在各活动区域的醒目位置;(2)Ⅱ级风险,在患者活动时,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应全程陪同,利用助行工具,有效开展行走训练,逐渐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借助防跌倒工具,如:床护栏,避免坠床或跌倒问题的出现;(3)Ⅲ级风险,患者的所有活动均需要护理人员或其家属陪护,并且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1]。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x±s)显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n)与(%)表示计数资料,并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的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15%(1/66)、100.00%(66/66),对照组分别为16.67%(11/66)、87.88%(5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的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内科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因其年龄偏大、机体素质较差,并伴有多种合并症,因此,极易出现跌倒问题,其不仅加重了患者生理疼痛,还增加了其心理负担,严重情况下也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实践中开展防跌倒管理是必要的。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为研究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提高了管理成效,避免了跌倒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国内学者[2]以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后,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跌倒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护理实践应开展了不同级别护理,针对低风险患者,使用蓝色警示标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心理疏导等基础护理,使其认识防跌倒的重要性,调动其护理依从性与配合度;对于高风险患者而言,利用红色警示标识,患者任何行为与活动均要由护理人员或其家属陪同。二级风险患者护理时应利用橙色标识,将日常物品放置在患者可随时拿取位置,并调整灯光、降低操作音量、禁止大声喧哗,为其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再者利用针对性训练,使其机体组织功能尽快恢复[3]。
参考文献
[1]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1:1958-1959.
[2]朱孔娉.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8:277-278.
[3]方程.风险分级护理在临床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7:181-182.
【关键词】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 防跌倒管理
心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其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及年龄偏高等。据统计,此科室患者跌倒发生率偏高,跌倒问题不仅会引起软组织损伤、骨折等,还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死亡,从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激化了医护患矛盾。为了改善患者身心状况,构建和谐医护患关系,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了132例患者,男84例,女50例,最小49岁、最大80岁,平均(63.5±1.7)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心内科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均无意识、精神、交流等障碍。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入院指导,协助其开展相关检查;健康教育,让其认识病房及其他区域的标志物、基本设施等,并使其了解跌倒的危害、防范措施及注意事项等;病房管理,保持地面整洁、干净,利用防滑措施,以此保证患者通行的安全性,同时对物品进行合理的摆放。
1.2.2 研究组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根据《坠床以及跌倒危险因子评分法》,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跌倒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1)Ⅰ級风险,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防跌倒及健康行为等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并将防跌倒标志放置在各活动区域的醒目位置;(2)Ⅱ级风险,在患者活动时,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应全程陪同,利用助行工具,有效开展行走训练,逐渐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借助防跌倒工具,如:床护栏,避免坠床或跌倒问题的出现;(3)Ⅲ级风险,患者的所有活动均需要护理人员或其家属陪护,并且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1]。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以(x±s)显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n)与(%)表示计数资料,并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的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15%(1/66)、100.00%(66/66),对照组分别为16.67%(11/66)、87.88%(5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的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心内科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因其年龄偏大、机体素质较差,并伴有多种合并症,因此,极易出现跌倒问题,其不仅加重了患者生理疼痛,还增加了其心理负担,严重情况下也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实践中开展防跌倒管理是必要的。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为研究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提高了管理成效,避免了跌倒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国内学者[2]以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后,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掌握率、跌倒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护理实践应开展了不同级别护理,针对低风险患者,使用蓝色警示标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心理疏导等基础护理,使其认识防跌倒的重要性,调动其护理依从性与配合度;对于高风险患者而言,利用红色警示标识,患者任何行为与活动均要由护理人员或其家属陪同。二级风险患者护理时应利用橙色标识,将日常物品放置在患者可随时拿取位置,并调整灯光、降低操作音量、禁止大声喧哗,为其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再者利用针对性训练,使其机体组织功能尽快恢复[3]。
参考文献
[1]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1:1958-1959.
[2]朱孔娉.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8:277-278.
[3]方程.风险分级护理在临床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