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目标确立例谈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an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每一篇课文教学的方向,也是评价每一次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古诗词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致使教师大多将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上,很少关注学生对诗词的个性化需求和理解,更忽视了从文化和审美层面的体悟和教学,因此改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重言轻文的现象,就成为必要的了。本研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将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认为实现古诗词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应做到:
  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古诗词本身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从宏观上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里指2017年版,以下同)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规定,对“语文课程实施的一切过程,无论是听和说,还是读和写,都既是工具教育,又是人文教育。”[1]因此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不能顾此失彼、偏废其一,而应将二者有机融合。除此之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规定了语文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为语文课程实施的一切过程提供指导和学习方向。从微观上,新课标对包括古诗词在内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任务群的学习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施教方向。此外,新课标还明确了古诗词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中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具体。最后,还要对诗歌教材进行分析,包括对诗歌教材在其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材的结构,理解诗歌的构思,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探究诗歌的技巧,品鉴诗歌的语言,进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以意象的营构、语言的凝练、韵律与节奏的建筑,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优秀的诗歌,富于想象,意境深邃,语言精巧,富有节奏感和音樂美。因此,具体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从语言、文化、审美三个层面考虑,必须忠实于古诗词内容本身,也必须兼顾单元教学目标的定位。
  2.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发展问题的活动。学生的发展是师生共同的目标。目标定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目标陈述应把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有层次,不论是学生认知的纵向发展性,还是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四维横向要求。无论是宏观单元教学目标下的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其实现都应是有层次、逐步地,不能急于求成。例如诗歌教学的目标应是由语言到审美,有知识到能力的过程,教授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应是诗歌教学的重点。若使学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学生便能举一反三,再遇到同一类型的诗歌时就能触类旁通,独立完成学习,或者只需要教师的些许点拨即可完成。这样的诗歌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效率高且效益好。
  3.着意于学生思维发展,确立教学目标
  所谓着意于学生思维发展,确立教学目标,是说教学目标不仅要明确、合理,还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究文本,去思考。例如: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选修教材对本诗及该诗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即“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目标(1)、(2)分别为学生学习本诗指明了具体的方法,即以意逆志法和知人论世法,避免了学生盲目、无头绪地学习本诗。在领会诗歌的情感上,开放性较强,又为学生的阅读和思考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目标难度符合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的高二学生。因此,该目标明确、具体、合理且有一定开放空间和弹性。
  再如将李白的《将进酒》一课的教学目标陈述为“朗诵全诗”,感受李白“万古愁”。”就未免有些缺少弹性了。相反,如若将目标设定为“朗诵全诗,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则充满张力。因为,李白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感相对复杂,痛苦忧愁、愤懑不满,失落但也为完全丧失信心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应该给学习者一定的开放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4.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测性,切忌目标模糊
  教学的目标是否达到是需要测量的,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使之具有可测量性。应选用具有明显辨别程度的词,切忌使用模糊的动词进行陈述。如“知道、理解”之类的词语就很难检测。“写出”,虽然能检测出,但如何写又有几种不同层次的水平。如根据教师讲解,凭借记忆写出;还可以是根据教师讲解的思路,凭借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写出;抑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创造性写出。因此,要使目标具有可测性,必须结合具体课文,将教学目标阐述为“利用某某方法或技巧,写出课文主旨等”。例如上表中“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诗人悲苦情怀的社会根由”。明确方法,学生学习才不茫然,教师更能准确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使教学更明朗化。学生有所获,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换言之,明确具体,合理可测量的教学目标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之一。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关于有效教学目标的要求,现举例阐释如下:
  《琵琶行》教学目标的三点设计中,分别遵循并体现了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根据诗歌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者《琵琶行》处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单元教学的要求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而教学目标(1)是理解诗意的要求,教学目标(2)为体会诗境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切入点,以此句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达到对诗歌整体情境的体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目标(3)体现单元要求中的“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即本诗作者情、声、乐交融的艺术特色。最后,针对本首诗词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只有联系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意蕴,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和体会空间。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体现由难到易层级性,同时,此教学目标的难易度是适合高二学生的。通过以上新标中对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批判反思的能力等等,这一点在此教学目标的设置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我们又不能忽视其包括字、词等在内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工具性。这在《琵琶行》教学目标中的目标(1)上得以体现。所以,该教学目标不仅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包含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语言、文化、审美三个层面。可以说,这是明确、合理、有弹性、可测量的有效教学目标,对《琵琶行》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方向指引。
  综上,古诗词教学有了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古诗词教学就不会出现方向不明,主次、详略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有了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我们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就能沿着一条科学﹑高效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心科.接受美学与中学文学教育[M].合肥:合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4]赵士慧、郑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播与互动[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物在出土和保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及时的对古代文物进行数字复制、保存和复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文物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建模和修复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较长时间,同时还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陶瓷等易损的古文物更是如此。本文以一个结构相对比较清晰的古代陶瓷器物—一件出土于广西的绳纹陶罐为例子,针对部分只保存有图片、或已经破损的古文物,探索介绍一种可行性较高,成本低廉的数字修
期刊
引 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样体现在建筑室内设计之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对传统文化风格的设计进行深入探究。但在参差不齐的作品里还没有找寻到真正的设计规范,设计思想与形式很多都比较单一或者互有抄袭。我们需要找到表现中国独特的风格,找到室内设计想要表现的对文化的向往。应该更有效的去学习我们的文化,更好地去运用,表现出我们国家文化的精华,把现在的设计元素和之前的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他们之间完美结合的室
期刊
摘 要: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精神不包括意识无法察觉到的一系列大脑物质活动。”[1] 1967年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在其著作《宇宙之真的推理系统》中也提到过类似的理念。在之后的两个世纪,文学界和哲学界对无意识展开研究,均没有科学的阐释这一理论。直到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大大推动了无意识的研究。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对精神分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进行传承与发扬。西藏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其中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藏香就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本文浅析西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板胡的现状,并以藏香为例,提出了西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发展的措施,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到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深化,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摒弃,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需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艺术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所施行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强调的学习是一个感受体验、主动创新、个性发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应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音乐教师应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要强调的学习是一个感受体验、主动创新、
期刊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传统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分析  一、多媒体课件的概述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其实古已有之,教师一直在借助文本、声音、图片来进行教学。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采用多种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动手,努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識进行培养,以期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习总书记非常关注科技创新,多次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期刊
摘 要:小学生英语阅读读物日渐繁多,本文着重探讨家庭英语阅读的实施方式,帮助一线教师和家庭开展阅读。家庭英语阅读具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改善语音等作用,需要坚持进行。  关键词:家庭英语阅读;提升;小学生;学习效果  当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过大量阅读的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和语言感觉明显好于同龄人。不论是母语阅读还是英语阅读,其过程的实质都是读者
期刊
摘 要:多角度思维也可以称为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以常规,寻求变异和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寻求思维的多向性。它避免了考虑问题的单一性,使思维不至僵化。理所当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其主要体现在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  关键词:多角度思维;发散性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