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立足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特点,我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应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自主互助教学;实施对策
空间与图形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學的实施重视学生们的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旨在引导学生们在切身的体验中,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空间观念。要想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学会放手,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我会运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有效关注、探寻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空间与图形作为研究周围世界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空间与图形是学生们直观体验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们自主地探寻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师需要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们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展开探索,建立对空间与图形的感性认知,为深入理解所学,建立空间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以“圆的周长”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就地取材,从生活中选择了一个塑料圆盘。在课堂上,我将这个塑料圆盘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并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给这个塑料圆盘的外围缠上一层胶带,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胶带呢?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很容易点燃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在自主性的驱使下,学生们开始对圆的周长进行探索。
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多种多样体验数学的机会,使学生们在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下,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这一系列的过程,由浅入深地分析、感知数学现象,由表象深入到本质,加深理解,形成空间观念。
1.先猜测,后探究
数学探究的实现是以数学猜测为基础的。在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展现生活现象,接着让学生们猜一猜,提出假设,进而在假设的驱动下,深入探究,由浅入深地掌握所学。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内容的时候,我先为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如上文所示。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们知道此次学习需要解决用胶带缠绕塑料盘一周需要多少胶带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们还没有完全摸到解决思路的时候,我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们猜一猜:使用的胶带的长度与塑料圆盘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大部分学生给出答案:胶带的长度就是圆盘周长。那么,圆的周长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们会继续展开猜测和探究,推动新知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确定策略,验证猜想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和互助。因此,在提出猜想之后,大部分学生会给出不一样的结论,要想确定哪些结论是正确的,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验证猜想。一般情况下,我在引导学生们验证猜想的时候,会从验证策略的制定入手,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讨论,看看使用哪种方法来验证猜想,从而明确猜想过程,为后续深刻地理解新知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3.自主互助,生成新知
在制定了猜测策略之后,接下来学生们就要进行操作了,在切身的体验中,通过自主动手、合作交流,建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形成新知,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仍以“圆的周长”为例,在引导学生们验证猜想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制作出不同大小的圆,并用尺子测量出这个圆各个因素的长度,记录到表格中。之后,在小组中分享数据,并运用加减乘除等方法进行计算,获得数据关系,自然而然地建立“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这样的认知。
三、回归生活,应用所学
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借此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在践行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在讲解了基础知识之后,为学生们设计一些极具生活性的数学问题,驱动学生们自主运用。比如,我在组织了“圆的周长”的教学之后,围绕着校园花坛、喷水池的周长为学生们设计问题。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课改要求,灵活地运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驱动学生们在体验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互助中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在现实生活体验中灵活运用所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飞燕.小学数学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48.
[2]孙得军.“自主合作,互助共赢”教学模式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准备[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27.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自主互助教学;实施对策
空间与图形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學的实施重视学生们的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旨在引导学生们在切身的体验中,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空间观念。要想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学会放手,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我会运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有效关注、探寻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空间与图形作为研究周围世界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空间与图形是学生们直观体验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们自主地探寻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师需要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驱动学生们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展开探索,建立对空间与图形的感性认知,为深入理解所学,建立空间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以“圆的周长”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就地取材,从生活中选择了一个塑料圆盘。在课堂上,我将这个塑料圆盘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并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要给这个塑料圆盘的外围缠上一层胶带,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胶带呢?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很容易点燃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在自主性的驱使下,学生们开始对圆的周长进行探索。
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多种多样体验数学的机会,使学生们在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下,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想这一系列的过程,由浅入深地分析、感知数学现象,由表象深入到本质,加深理解,形成空间观念。
1.先猜测,后探究
数学探究的实现是以数学猜测为基础的。在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展现生活现象,接着让学生们猜一猜,提出假设,进而在假设的驱动下,深入探究,由浅入深地掌握所学。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内容的时候,我先为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如上文所示。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们知道此次学习需要解决用胶带缠绕塑料盘一周需要多少胶带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们还没有完全摸到解决思路的时候,我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们猜一猜:使用的胶带的长度与塑料圆盘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在此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大部分学生给出答案:胶带的长度就是圆盘周长。那么,圆的周长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们会继续展开猜测和探究,推动新知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确定策略,验证猜想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和互助。因此,在提出猜想之后,大部分学生会给出不一样的结论,要想确定哪些结论是正确的,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验证猜想。一般情况下,我在引导学生们验证猜想的时候,会从验证策略的制定入手,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讨论,看看使用哪种方法来验证猜想,从而明确猜想过程,为后续深刻地理解新知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3.自主互助,生成新知
在制定了猜测策略之后,接下来学生们就要进行操作了,在切身的体验中,通过自主动手、合作交流,建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形成新知,加深对所学的理解。仍以“圆的周长”为例,在引导学生们验证猜想的时候,我指导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制作出不同大小的圆,并用尺子测量出这个圆各个因素的长度,记录到表格中。之后,在小组中分享数据,并运用加减乘除等方法进行计算,获得数据关系,自然而然地建立“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这样的认知。
三、回归生活,应用所学
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借此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在践行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在讲解了基础知识之后,为学生们设计一些极具生活性的数学问题,驱动学生们自主运用。比如,我在组织了“圆的周长”的教学之后,围绕着校园花坛、喷水池的周长为学生们设计问题。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课改要求,灵活地运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驱动学生们在体验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互助中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在现实生活体验中灵活运用所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飞燕.小学数学小组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48.
[2]孙得军.“自主合作,互助共赢”教学模式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准备[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