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墙体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探索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主要从工民建施工墙体的质量问题着手,首先分析了工民建施工墙体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墙体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可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民建; 墙体; 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墙体施工作为工民建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施工专业,它的产品质量成果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信誉等价值的变现,同时也与民事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工民建施工应正确、系统处理好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把握质量问题源头,同时还要科学组织施工现场,协调处理好各级部门单位主要职责等,以此才能为墙体的整体良好质量成果实现提供有利保障。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框架、剪力墙等建筑出现前,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及结构。框架、剪力墙等承重结构出现后,在多、高層建筑中墙体的承重功能减弱,但它对建筑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建筑中墙体的质量问题是整个工程中质量的重要一关,而墙体的质量问题是多方面的,下面简要对建筑施工中墙体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建筑工程墙体质量问题分析
  建筑墙体是建筑主体结构框架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作用有分隔空间、保障人们人身安全、以及重要的防御作用等。而就工民建施工而言,墙体作用莫过于保障人们人身安全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则更大一些。但目前,随着新技术及新工艺等的不断更新、交替、以及使用,传统的墙体施工技术工艺弊端也就逐步凸显出来,并极易受自然气候、温度、以及人力施工因素等的影响,使墙体逐步展现出了不少质量问题。而不论是新技术还是新工艺的选取或使用等,都必须重视墙体质量通病及主要控制问题的防治,这样才能从问题源头上将其控制,保障其安全保障功能价值发挥。
  1、砖砌体工程纵横墙不同步砌筑,施工临时间断处直搓流量较多,漏放拉结钢筋,或拉结钢筋长度不够,脚手洞的留设不遵守有关规定,基础脚手眼漏堵等。
  2、砌筑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无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时不严格执行重量计量,塌落度不按构件的具体使用条件及环境确定,砼离散性大,空心板不堵孔或堵孔不按规定进行,安装时不坐浆,或用混合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板缝设置太小,嵌缝砼灌不密实。
  3、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层或横梁交接处区域箍筋不加密,圈梁转角处和构造柱钢筋搭接处箍筋不加密,箍筋间距不均匀,箍筋弯钩形式不符合抗展要求,尤其是圈梁构造柱较多,楼板与悬挑构件等上层钢筋被踩,位置达不到要求等。
  4、成品砼构件有露筋、蜂窝、麻面等缺陷,有的临时用水泥砂浆做了简单处理,甚至有的砼强度不足,并普遍存在养护时间不够等现象。
  5、屋面、楼面、卫生间防水处理不认真,易渗漏;楼地面面砖铺贴高低不平,灰浆不饱满,砖缝线条不顺直。
  6、外墙水泥砂浆抹面龟裂,饰面砖不做抗震、冻融试验,施工时选砖不细致,嵌缝不一致,面砖与基层连接不牢固,易脱落,腰线、滴水线窗台等细部粗糙,分格线不平直,渗水现象较多。
  7、砖墙一次砌筑过高,施工规范规定砖墙砌筑高度一次不能超过2米,实际操作中工作怕麻烦,赶进度,往往将墙体一次砌至梁底,由于高度过大,砂浆干缩变形大,在梁底与墙体顶部产生裂缝。
  二、防治墙体问题的策略分析与研究
  1、原材料的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首先检查出厂合格证,砌块的型号标号与图纸设计标号是否相符。必要时可现场取样送实验室,做强度检验。进场后的砌块应按不同规格和标号分别码放整齐,并设有标志。堆放高度以不超过8块为宜。砌块浇水温润。由于砌块的吸水率高、块体较大、表面积小,因此应重视在不同气候情况下进行浇水温润。一般情况要提前1-2天浇水,直到砌块表面充分温润,呈弱水状态为止。如气候炎热、干燥,砌筑当天还要浇水,避免砂浆中的水分在硬化前被砌块吸收,影响砌体强度和粘结。
  2、编制砌块排列图。砌块的规格、型号应符合一定的模数。砌块规格尺寸的确定与建筑物的层高、开间、进深尺寸有关。合理地确定砌块规格,使砌块型号最少,有利于降低砌块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为了使砌块合理排列,在施工前应绘制砌块排列图,然后按图施工。砌块排列应按下列原则:①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②砌块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得小于块高的三分之一,也不应小于15cm;③纵横墙交接处,应交错搭砌;④局部必须镶砖时,应尽量使镶砖数量达到最低限度,且应分散布置。
  3、施工方法的控制。砌体施工前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将楼地面找平,并按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边线、洞口线,以备砌筑。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无粘结筋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搓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lФ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Ф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裂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砌块安装是要对准位置、缓缓下落。如果出现偏差,可用木槌轻敲校正。校正时不能在灰缝内塞如石子碎片,也不能强烈震动砌块。最后进行水平缝和竖缝的原浆勾缝。勒缝的深度宜为5mm,以保证抹灰层和墙体的很好咬接。
  4、施工检验程序控制。施工阶段,有工程质量检验程序问题,尤其是现在工程施工实行监理制后,更要求加强检验程序控制。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普通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每20m查1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5、工程质量检查资料控制。工程质量如何,除了施工过程中随时认真检查外,最终还要从施工资料中反映出来。比如混凝土浇筑质量如何,不是简单的看哪一组试块合格就行,它要求测量整个工程中若干组试块共同判定该混凝土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拌和、运输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6、加强施工队专业素质培养。工程施工队整体从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整体水准上升能够决定施工过程中每道工艺的完工质量,且在自身社会责任感及质量控制意识的影响下,会精益求精的要求自己,以此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必要的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工作,以及凝聚施工队伍向心力实现共同协作是极为必要的。
  三、结语
  建筑的质量是保证居住人群生活安全与否的关键,随着全社会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多关注,人民不仅对居住需求提高,对居住环境、居住质量、居住安全性需求也在提高,墙体的质量问题只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部分,建筑行业必须对所有关于质量的漏洞透彻的研究,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雪英. 浅谈墙体质量对工民建施工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 杨秀珍,胡兰波. 浅析工民建筑施工中墙体的质量问题[J]. 商场现代化, 2010
其他文献
本文我们对辛道路建立一种任意拉格朗日边值条件的指标理论,并考虑这种指标的一些性质.Maslov-指标是用来研究非线性哈密顿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的有效工具.C.Conley和Zehn
#
期刊
俗话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可见,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感悟不同,自然理解就不同。文章如此,课文也如此。正因为每个人有不同感悟,学生在理解课
期刊
摘要:分析了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性,阐述了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的基本  原则,详细描述了在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施工方;承包方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st cont
期刊
摘要:裂缝的形成除直接受到荷载的作用外, 还与材料性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设计因素等密切相关, 裂缝的形成也是应力的增长过程, 当应力达到材料强度极限时, 裂缝出现并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而混凝土作为建筑
期刊
填充和覆盖是组合设计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本文研究了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最优填充和最优覆盖的性质、构作方法和存在性。引入了两种重要的辅助设计,即RMGDD
【摘要】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首先,要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其次,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的行为来实现相应的控制目标。首先,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1.定公平合理的合同是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   工程在中标以后,施工单位将与建
期刊
归属于Ericksen和Leslie的液晶连续理论在1958年至1968年期间得到了发展。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验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果。Ericksen-Leslie理论曾经成功地预言了一些
用于过程检测的传统控制图都是以固定的时间间隔(FSI)和固定的样本容量(FSS)抽样。在最近的质量控制发展中,出现了动态的控制图,即动态的抽样区问(VSI)和动态样本容量(VSS),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