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在教学时此类课文耗时多、难度大。如何抓住重点语段研读,实现长文短教,解决一些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困惑?本文以《少年闰土》为例,探讨从教师的“教”出发研读课文,从学生的“学”入手了解学生学习本文的时空距离、生活积累对文章主题的情趣喜好,对语言文字感知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选择可行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引导预习 捕捉文眼 抓住重点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篇目,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一面》、《最后一头战象》等。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思想内涵比较深,教学这类课文耗时多、难度大,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因此,“长文短教”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引导预习,丰富感知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高年级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些课文不仅篇幅比较长,而且时代久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要想实现长文短教,却对文章的背景、人物没有一个了解的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如《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小夜莺》等课,要学好课文,必须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而这样耗时多、意义重大的任务,不可能放在课上完成或不去做。因此,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找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背景、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长文短教提供了保障。
二、切入重点,理清层次
一篇文章无论有多长,必有重点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题,从主题着眼,确定文章的重难点,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紧抓重点内容,就能找到突破重难点的窗口。这样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阅读教学便实现了“削枝强干,长文短教”。如《少年闰土》一课,课文记叙闰土和“我”讲述了四件新鲜事,每一件事都体现了闰土的性格特点,但重点内容应该是“看瓜刺猹”这件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闰土和“我”的对话以及课文开头月下刺猹的场面描写,其它的几件事就可简单处理。紧扣重点内容“浓墨重彩”地进行阅读教学,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捕捉文眼,以点带面
有些文章篇末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篇末入手,进行逆向思维,变归纳为演绎,变综合为分析。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末端中心句:“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从这句话入手,展开了教学:课文中具体写了哪几件闰土心里的希奇事?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引起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然后折回第三部分重点研读两件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事例中感悟闰土“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四、抓住重点,精讲精读
抓住重点、难点和文章的精华处讲解,是长文短教的关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确定了对文章内容理解上的轻重缓急、主次详略,并依次考虑对教材处理上的合理取舍,或重锤敲打,或清风拂过。课文中的四件事两详两略,教学中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讲读。我在设计时大胆取舍,均选准“看瓜刺猹、雪地捕鸟”做为突破口,结合图片体会对话时的情感,并通过学生的原型示范和教师的引读,让孩子们对闰土的认识由肤浅到逐步深入。这样设计不仅促进了长文短教,而且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效果。对于“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一难点,利用图片或创设情境“当闰土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在做些什么”,引导学生采取读读、想想、议议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化难为易,轻松突破了这一难点,同样促进了长文短教。
五、适时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落实对“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预测”,从学生的学出发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本文的时空距离、生活积累对文章主题的情趣喜好、对语言文字感知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选择可行的学习方式。要创设主动阅读情境,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和能力,实实在在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同学合作,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主动探寻想走的路。在学生的汇报学习中,我只是引导:“你喜欢闰土说的哪件事?”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哪件事,权利完全属于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长文短教。就这点而言,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无法预见的,至于他们喜欢哪件事、为什么喜欢,这些课堂生成的东西,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充分研究文本,充分做好课前预设等,才有课上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钱中立 罗树华 陈明祥 《语文教法辞典》.明天出版社,1989年2月。
[3]窦桂梅 《创造生命的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关键词:引导预习 捕捉文眼 抓住重点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篇目,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一面》、《最后一头战象》等。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思想内涵比较深,教学这类课文耗时多、难度大,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因此,“长文短教”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引导预习,丰富感知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高年级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些课文不仅篇幅比较长,而且时代久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要想实现长文短教,却对文章的背景、人物没有一个了解的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如《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小夜莺》等课,要学好课文,必须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而这样耗时多、意义重大的任务,不可能放在课上完成或不去做。因此,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找等方式使学生对课文背景、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长文短教提供了保障。
二、切入重点,理清层次
一篇文章无论有多长,必有重点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题,从主题着眼,确定文章的重难点,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紧抓重点内容,就能找到突破重难点的窗口。这样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阅读教学便实现了“削枝强干,长文短教”。如《少年闰土》一课,课文记叙闰土和“我”讲述了四件新鲜事,每一件事都体现了闰土的性格特点,但重点内容应该是“看瓜刺猹”这件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闰土和“我”的对话以及课文开头月下刺猹的场面描写,其它的几件事就可简单处理。紧扣重点内容“浓墨重彩”地进行阅读教学,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捕捉文眼,以点带面
有些文章篇末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篇末入手,进行逆向思维,变归纳为演绎,变综合为分析。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末端中心句:“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从这句话入手,展开了教学:课文中具体写了哪几件闰土心里的希奇事?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引起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然后折回第三部分重点研读两件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事例中感悟闰土“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四、抓住重点,精讲精读
抓住重点、难点和文章的精华处讲解,是长文短教的关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确定了对文章内容理解上的轻重缓急、主次详略,并依次考虑对教材处理上的合理取舍,或重锤敲打,或清风拂过。课文中的四件事两详两略,教学中不宜泛泛地逐段逐句讲读。我在设计时大胆取舍,均选准“看瓜刺猹、雪地捕鸟”做为突破口,结合图片体会对话时的情感,并通过学生的原型示范和教师的引读,让孩子们对闰土的认识由肤浅到逐步深入。这样设计不仅促进了长文短教,而且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效果。对于“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一难点,利用图片或创设情境“当闰土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在做些什么”,引导学生采取读读、想想、议议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化难为易,轻松突破了这一难点,同样促进了长文短教。
五、适时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落实对“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预测”,从学生的学出发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本文的时空距离、生活积累对文章主题的情趣喜好、对语言文字感知的难易程度,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选择可行的学习方式。要创设主动阅读情境,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和能力,实实在在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同学合作,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主动探寻想走的路。在学生的汇报学习中,我只是引导:“你喜欢闰土说的哪件事?”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哪件事,权利完全属于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长文短教。就这点而言,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无法预见的,至于他们喜欢哪件事、为什么喜欢,这些课堂生成的东西,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充分研究文本,充分做好课前预设等,才有课上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钱中立 罗树华 陈明祥 《语文教法辞典》.明天出版社,1989年2月。
[3]窦桂梅 《创造生命的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