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种植园里果蔬累累,教学楼的阳台上鲜花绽放,校园的文化长廊里贴满诗画……2012年11月,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以下简称逸夫小学)开展了“学校发展与特色建设”项目研究,大刀阔斧地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创新课内外教学、学习方式,用爱浇灌师生的梦想,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校的特色主题是‘爱,让梦想飞扬’,我们希望为师生提供一方成长的乐土,以人育人,以爱育爱,让他们的梦想开花结果。”逸夫小学校长安妮告诉记者。如今的逸夫小学一扫往昔的沉闷,丰富多彩的活动、活泼有趣的课堂,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校园生活充满乐趣,师生的梦想“活”起来了。
梦想之“壤”:建设校园活动基地
“我们的菜苗长出来了,绿油油的多可爱呀!“哎呀,菜叶上有虫子了,快捉走它!”“看,好大的玉米呀!”……逸夫小学篮球场周边的空地是学生的“种植乐园”。每到下课时间,五、六年级学生会三五成群地钻进园里,有的清除杂草,有的浇水施肥,有的则在捕捉害虫。而在教学楼三楼的阳台上则是“另一番风景”,牵牛、凤仙、玫瑰等花繁叶茂。三、四年级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来到这里给花儿施肥浇水,“和花儿一同成长”;一、二年级的学生则从家里带来自己种植的盆景,把教室装点得绿意盎然……为了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逸夫小学于2012年4月开展了“绿色种植园”特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组织不同难度的种植活动。
活动伊始,逸夫小学要求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现场观看试验田,并结合季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班级“绿色种植园”活动方案,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由于学生多是城里的孩子,对植物、劳动等知识的掌握较少,拿到种子后往往不知如何着手。为此,该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实践课给学生讲解农作物生长和护理的基本常识,教给学生田间管理的技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我们班种过红薯苗、玉米等。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我观察到种子破土长出嫩芽的样子,给它们抓过虫子,最后看到它们结出累累硕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很有成就感!”该校六(1)班学生潘娌媛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在种植活动中,她与瓜果蔬菜亲密接触,感受着生命的成长,使她更懂得敬畏生命,更具有爱心了。而同班同学谢政则有另一种体会:“种植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通过种植活动,我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蔬菜来之不易,我以后要更加珍惜粮食。”
“在种植园里,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快乐,还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六(1)班班主任黄海燕说。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很多问题:小小的种子是如何突破厚厚的土层的?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玉米的果实为什么和花是分开长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进行学科探究的兴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收获喜悦、感受生命、怡情养性。
除了“绿色种植园”活动,逸夫小学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爱心义卖活动,学生种植的蔬菜瓜果、鲜花盆等都成了学生购买的“抢手货”,义卖所得钱款会作为学校“爱心基金”用于爱心捐款;“真爱梦想”手语操比赛和“赞美日”“创新日”“善心日”等特色活动也精彩纷呈……这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为该校师生构筑了放飞梦想的平台。
“开展种植实践活动,践行‘安全、健康、快乐、环保’的绿色理念,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观察感受和动手实践中张扬个性和培养能力。”安妮校长告诉记者。学生们把自己参与种植活动的体会写进日记里,并参加学校举办的“绿色种植版报”和“绿色种植记录本”评比活动,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这项活动与该校语文组的研究课题《游戏情境下的小学“趣味作文”研究》紧密结合。
梦想之“翅”:建设“活”的课堂
“苏雪怡在教室里吃草。”“黄海龙在火山口急切地游泳。”“孙晓月在鸡蛋壳里睡觉。”……逸夫小学四(3)班的学生用自己抽到的词语组成一句句“搞怪”的句子,引起了一阵阵哄堂大笑。“这就是我们的游戏情境趣味作文课。通过开展‘用词拼句’小游戏导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授课教师苏园园告诉记者。
拼句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学生拿出3张小纸片,分别写上自己的姓名、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好后放在讲台上,然后授课教师将这些纸片按内容的不同分别放置,每组组长从中任意抽出3张写有不同词语的纸片并组词成句。“随机组成的非常规的句子让孩子们捧腹大笑,连过去爱睡觉、开小差的学生都纷纷‘醒过来’参与课堂了。课后,学生们还要写下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所看、所听、所想,不仅提高了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苏圆圆老师说。
鲜活有趣的作文课已成为逸夫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常态。这是该校开展“游戏情境下的小学趣味作文”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有力证明。过去,该校不少学生存在“畏惧作文”的心理,不懂写什么、如何写。为此,该校在2012年初开展了该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训练写作技巧,逐渐解决学生畏惧写作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安妮校长这样解释。
如今,爱写作在逸夫小学蔚然成风。学生们一有时间便拿着作文本和笔,跑到种植园、花圃里“采风”,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形成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潘娌媛最喜欢呆在种植园里了,小蚂蚁搬家、蝴蝶飞舞、小蜜蜂采蜜、同学们除草捉虫……一个个形象在她的笔下鲜活起来,现在她俨然是学校里的“小作家”了。她开心地说:“自从学校开展特色活动后,我的作文素材越来越丰富了,现在一有空我就写,灵感挡都挡不住呢!”
逸夫小学还开设了深受师生喜爱的“梦想课”。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是“梦想课”的时间。梦想课的主题丰富多样,戏曲、游戏、心理、科学等都是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技能。该校六(1)班学生庞家婷在“梦想课”上收获颇丰,她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玩“信任不倒翁”游戏,既有趣又能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和爱心。她说:“我从这个游戏中感受到信任的重要,朋友间应该互相信任,共同去面对困难。”六(1)班学生朱桂莹则通过“梦想课”的学习,从内向自闭变得活泼开朗,她说:“现在,我每次都主动跟同学讨论问题,积极参加《梦想剧场》,扮演过很多角色,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了。”
“你说我听,我说你评”参与式课堂研究活动、“课堂小故事”演讲比赛、适合大班制小组学习模式探究、“银湾杯”“青功赛”……这些精彩的教研活动成为逸夫小学建设“活”的课堂的媒介。鲜活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和热情,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以人育人,以爱育爱。数年来,逸夫小学致力于建设一所让学生茁壮成长、全面发展的爱心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用爱心浇灌师生们的每一个梦想,让梦想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未来,学校会继续完善学校的特色活动,开设更齐全的特色课程,力求使特色办学工作更为精细化。”安妮校长如是说。
(责编 蒙秀溪)
“我校的特色主题是‘爱,让梦想飞扬’,我们希望为师生提供一方成长的乐土,以人育人,以爱育爱,让他们的梦想开花结果。”逸夫小学校长安妮告诉记者。如今的逸夫小学一扫往昔的沉闷,丰富多彩的活动、活泼有趣的课堂,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校园生活充满乐趣,师生的梦想“活”起来了。
梦想之“壤”:建设校园活动基地
“我们的菜苗长出来了,绿油油的多可爱呀!“哎呀,菜叶上有虫子了,快捉走它!”“看,好大的玉米呀!”……逸夫小学篮球场周边的空地是学生的“种植乐园”。每到下课时间,五、六年级学生会三五成群地钻进园里,有的清除杂草,有的浇水施肥,有的则在捕捉害虫。而在教学楼三楼的阳台上则是“另一番风景”,牵牛、凤仙、玫瑰等花繁叶茂。三、四年级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来到这里给花儿施肥浇水,“和花儿一同成长”;一、二年级的学生则从家里带来自己种植的盆景,把教室装点得绿意盎然……为了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逸夫小学于2012年4月开展了“绿色种植园”特色活动,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组织不同难度的种植活动。
活动伊始,逸夫小学要求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现场观看试验田,并结合季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制订班级“绿色种植园”活动方案,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但由于学生多是城里的孩子,对植物、劳动等知识的掌握较少,拿到种子后往往不知如何着手。为此,该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实践课给学生讲解农作物生长和护理的基本常识,教给学生田间管理的技能,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我们班种过红薯苗、玉米等。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我观察到种子破土长出嫩芽的样子,给它们抓过虫子,最后看到它们结出累累硕果,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很有成就感!”该校六(1)班学生潘娌媛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在种植活动中,她与瓜果蔬菜亲密接触,感受着生命的成长,使她更懂得敬畏生命,更具有爱心了。而同班同学谢政则有另一种体会:“种植活动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通过种植活动,我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蔬菜来之不易,我以后要更加珍惜粮食。”
“在种植园里,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快乐,还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六(1)班班主任黄海燕说。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很多问题:小小的种子是如何突破厚厚的土层的?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玉米的果实为什么和花是分开长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进行学科探究的兴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收获喜悦、感受生命、怡情养性。
除了“绿色种植园”活动,逸夫小学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爱心义卖活动,学生种植的蔬菜瓜果、鲜花盆等都成了学生购买的“抢手货”,义卖所得钱款会作为学校“爱心基金”用于爱心捐款;“真爱梦想”手语操比赛和“赞美日”“创新日”“善心日”等特色活动也精彩纷呈……这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为该校师生构筑了放飞梦想的平台。
“开展种植实践活动,践行‘安全、健康、快乐、环保’的绿色理念,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观察感受和动手实践中张扬个性和培养能力。”安妮校长告诉记者。学生们把自己参与种植活动的体会写进日记里,并参加学校举办的“绿色种植版报”和“绿色种植记录本”评比活动,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这项活动与该校语文组的研究课题《游戏情境下的小学“趣味作文”研究》紧密结合。
梦想之“翅”:建设“活”的课堂
“苏雪怡在教室里吃草。”“黄海龙在火山口急切地游泳。”“孙晓月在鸡蛋壳里睡觉。”……逸夫小学四(3)班的学生用自己抽到的词语组成一句句“搞怪”的句子,引起了一阵阵哄堂大笑。“这就是我们的游戏情境趣味作文课。通过开展‘用词拼句’小游戏导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授课教师苏园园告诉记者。
拼句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学生拿出3张小纸片,分别写上自己的姓名、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好后放在讲台上,然后授课教师将这些纸片按内容的不同分别放置,每组组长从中任意抽出3张写有不同词语的纸片并组词成句。“随机组成的非常规的句子让孩子们捧腹大笑,连过去爱睡觉、开小差的学生都纷纷‘醒过来’参与课堂了。课后,学生们还要写下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所看、所听、所想,不仅提高了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苏圆圆老师说。
鲜活有趣的作文课已成为逸夫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常态。这是该校开展“游戏情境下的小学趣味作文”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有力证明。过去,该校不少学生存在“畏惧作文”的心理,不懂写什么、如何写。为此,该校在2012年初开展了该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训练写作技巧,逐渐解决学生畏惧写作的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安妮校长这样解释。
如今,爱写作在逸夫小学蔚然成风。学生们一有时间便拿着作文本和笔,跑到种植园、花圃里“采风”,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形成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潘娌媛最喜欢呆在种植园里了,小蚂蚁搬家、蝴蝶飞舞、小蜜蜂采蜜、同学们除草捉虫……一个个形象在她的笔下鲜活起来,现在她俨然是学校里的“小作家”了。她开心地说:“自从学校开展特色活动后,我的作文素材越来越丰富了,现在一有空我就写,灵感挡都挡不住呢!”
逸夫小学还开设了深受师生喜爱的“梦想课”。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是“梦想课”的时间。梦想课的主题丰富多样,戏曲、游戏、心理、科学等都是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技能。该校六(1)班学生庞家婷在“梦想课”上收获颇丰,她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玩“信任不倒翁”游戏,既有趣又能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和爱心。她说:“我从这个游戏中感受到信任的重要,朋友间应该互相信任,共同去面对困难。”六(1)班学生朱桂莹则通过“梦想课”的学习,从内向自闭变得活泼开朗,她说:“现在,我每次都主动跟同学讨论问题,积极参加《梦想剧场》,扮演过很多角色,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了。”
“你说我听,我说你评”参与式课堂研究活动、“课堂小故事”演讲比赛、适合大班制小组学习模式探究、“银湾杯”“青功赛”……这些精彩的教研活动成为逸夫小学建设“活”的课堂的媒介。鲜活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和热情,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师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以人育人,以爱育爱。数年来,逸夫小学致力于建设一所让学生茁壮成长、全面发展的爱心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用爱心浇灌师生们的每一个梦想,让梦想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未来,学校会继续完善学校的特色活动,开设更齐全的特色课程,力求使特色办学工作更为精细化。”安妮校长如是说。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