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质工作从来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西部大开发中,地质工作是当之无愧的侦察兵!” 改变西藏落后面貌,是国家亘古的梦想,探索西藏地质奥秘,是地质人久远的渴望。一是基础资料可以满足西部大开发的需求;二是初步了解了西藏矿产资源家底,形成了一批矿产资源的基地的雏形,为下一步勘查开发矿产资源铺了路;三是锻炼了一支精锐的队伍,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化地质工作的人才;四是改善了地质队伍的装备,使之比较能适应极端气候和环境中的野外作业。这些,都将会为今后在西藏开启高水平、大规模地质项目的建设开拓道路、奠定基础、培育条件。
关键词:地质找矿 现状分析 发展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611
一、西藏地质工作的作用和性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标志。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西藏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类矿产,在我国社会生产中约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约95%的能源来自矿产资源。民以食为天,是一条真理,也可以说矿产资源就是工业的“天”。这就有力地说明地质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保卫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地质工作是认识自然、反映自然,为各类矿山建设提供矿产资源的质和量及其外部建设条件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与地壳运动相关的地质资料。因此,地质工作对重要矿产资源应保持一定的采储比,是非常重要的。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未知的性质,勘查工作的前期,即普查工作阶段,常常得到有矿或无矿的结果,故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有比其他行业更大的风险性。
二、找矿现状及形势分析
找矿现状:西藏境内的地质矿产工作始于和平解放后的1951年。1956年西藏地质局成立,历经西藏地矿局、地矿厅等多次机构变更,2001年1月19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从1956年建局至今通过几代西藏地质人的努力,西藏地勘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目前,西藏已发现矿床、矿点及矿化点3000余处;涉及矿种有102种。其中西藏的铬、铜的保有矿产资源/储量以及盐湖锂矿的资源远景列全国第一位,而铜、铬皆为国家最主要的紧缺矿产。特别是玉龙、驱龙、多龙特大型铜多金属矿区的勘查成果,确定了三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等三条成矿带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
形势分析:
(一)西藏地质工作程度低
目前,西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2020年要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已确定的经济战略中“二产抓重点”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加快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西藏推进工业化提供持久高效的资源保障和发展动力。但是,西藏目前地质工作程度落后内地15-20年,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勘查程度普遍偏低。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矿业开发尚未形成规模化开发,高新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矿山的功能设施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矿产地评价的工作程度总体很低;地勘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以及矿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二)国内矿产资源需求情况
目前国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高的基本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2010年我国主要大宗矿产品贸易继承了以往年度的变化趋势:原油、成品油、铁矿砂、铜精矿、铝土矿、锰矿砂、铬矿砂、废金属等短缺的初级资源产品出口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原煤、液化石油气、钢材、氧化铝、未锻铜及铜材、未锻铝及铝材、钾肥等产品进口虽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总量依然可观。为此,立足国内资源利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重大课题。西藏的铜、铅、铬等优势矿产资源是我国紧缺需进口矿产,潜力巨大,加快勘查评价促进找矿重大突破是必须的选择。
(三)我区矿业开发基础条件正在大力改善
据统计,1959年至今特别是在“十五”以来,国家对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仅“十一五”期间在西藏建设的180个项目总投资就超过1000亿元。这些资金在我区安排了一大批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完工和在建的重点项目使自治区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四)大力发展西藏矿业的作用
1、建立国家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和储备基地。从目前西藏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来看,国家急需的一些矿产资源正是西藏的优势资源,只是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只有加快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尽快摸清资源家底,才能尽快使西藏成为国家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的接续基地以及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促使西藏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西藏已初步评价出10余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如玉龙、驱龙、雄村、甲玛、多不杂等、曲玛多矿泉水水源地等,部分还需加快评价速度和程度。同时要加快西藏油气、高温地热等能源矿产的勘查力度,以尽快实施规模化现代化矿山建设,早日实现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2、满足自治区“二产抓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需求。西藏发展历史与地域的独特性,决定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很繁重,反分裂维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所以中央把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三位一体地列为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大事。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包括稳边固本、民生为重、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其中地域特色就包括西藏特色资源,因此特色产业和产业带建设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决定了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地位。切实推动西藏矿业尽快真正成为自治区支柱产业,提高西藏经济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对我们而言,只有做好优势矿产业的发展,改变相对其它特色产业落后的局面,使矿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才能真正走好西藏特点的路子,才能全面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西藏工作的殷切希望。
3、满足青藏铁路货源短缺的需求。青藏铁路建成以后,由于诸多原因,货源短缺一直是个严重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发展矿业上。如果在格尔木建设完成西藏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西藏各大礦山选矿厂又能提供足够的精矿粉供应,加大青藏铁路运力问题必然提上日程。当然,这就要求西藏境内的各大矿山要尽快完成勘查工作并投入开发。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改善地质队伍装备
西藏地勘局是西藏唯一一支国有地勘队伍,但其中直接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00人。主要缺乏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工程测量的专业人才和从事地学科研工作的高科技人才以及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地质队职工工资及与地质工作特点相应的优惠待遇。地质工作具有工作环境艰苦、流动性大、长期野外工作,不能全力负担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等特点。他们的人生价值比在城市内同工种或相类似工种人员要高,他们应该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教育产业化不适合地质院校。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做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应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应该提倡地质毕业生应有无条件的在地质部门服务一定年限的义务。由于地质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人员不应频繁换岗,在机构职能变更时应留下根儿,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有利于积累经验。
提倡科研用于地质野外找矿方面应保持少而精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地质科研的任务就是能够解决野外地质队解决不了的问题,利用包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探矿工程技术以及测试方法的理论、方法、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创新)来研制或引进适合我区地质构造特点的技术装备和适合我国自然地理特点的生活装备 ,逐步配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达到与国家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水平。
[参考文献]:1. 2010.7.28 地勘导报《西部大开发地质工作十年再思考》
2. 2010.10.21 朱凯《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找矿 现状分析 发展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S611
一、西藏地质工作的作用和性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成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标志。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西藏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类矿产,在我国社会生产中约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约95%的能源来自矿产资源。民以食为天,是一条真理,也可以说矿产资源就是工业的“天”。这就有力地说明地质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保卫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地质工作是认识自然、反映自然,为各类矿山建设提供矿产资源的质和量及其外部建设条件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与地壳运动相关的地质资料。因此,地质工作对重要矿产资源应保持一定的采储比,是非常重要的。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未知的性质,勘查工作的前期,即普查工作阶段,常常得到有矿或无矿的结果,故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工作有比其他行业更大的风险性。
二、找矿现状及形势分析
找矿现状:西藏境内的地质矿产工作始于和平解放后的1951年。1956年西藏地质局成立,历经西藏地矿局、地矿厅等多次机构变更,2001年1月19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自治区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从1956年建局至今通过几代西藏地质人的努力,西藏地勘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目前,西藏已发现矿床、矿点及矿化点3000余处;涉及矿种有102种。其中西藏的铬、铜的保有矿产资源/储量以及盐湖锂矿的资源远景列全国第一位,而铜、铬皆为国家最主要的紧缺矿产。特别是玉龙、驱龙、多龙特大型铜多金属矿区的勘查成果,确定了三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等三条成矿带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
形势分析:
(一)西藏地质工作程度低
目前,西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2020年要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已确定的经济战略中“二产抓重点”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加快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西藏推进工业化提供持久高效的资源保障和发展动力。但是,西藏目前地质工作程度落后内地15-20年,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勘查程度普遍偏低。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矿业开发尚未形成规模化开发,高新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矿山的功能设施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矿产地评价的工作程度总体很低;地勘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以及矿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二)国内矿产资源需求情况
目前国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高的基本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2010年我国主要大宗矿产品贸易继承了以往年度的变化趋势:原油、成品油、铁矿砂、铜精矿、铝土矿、锰矿砂、铬矿砂、废金属等短缺的初级资源产品出口比上年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原煤、液化石油气、钢材、氧化铝、未锻铜及铜材、未锻铝及铝材、钾肥等产品进口虽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总量依然可观。为此,立足国内资源利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也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重大课题。西藏的铜、铅、铬等优势矿产资源是我国紧缺需进口矿产,潜力巨大,加快勘查评价促进找矿重大突破是必须的选择。
(三)我区矿业开发基础条件正在大力改善
据统计,1959年至今特别是在“十五”以来,国家对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仅“十一五”期间在西藏建设的180个项目总投资就超过1000亿元。这些资金在我区安排了一大批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完工和在建的重点项目使自治区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四)大力发展西藏矿业的作用
1、建立国家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和储备基地。从目前西藏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来看,国家急需的一些矿产资源正是西藏的优势资源,只是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和先行性工作。只有加快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尽快摸清资源家底,才能尽快使西藏成为国家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的接续基地以及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促使西藏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西藏已初步评价出10余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如玉龙、驱龙、雄村、甲玛、多不杂等、曲玛多矿泉水水源地等,部分还需加快评价速度和程度。同时要加快西藏油气、高温地热等能源矿产的勘查力度,以尽快实施规模化现代化矿山建设,早日实现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2、满足自治区“二产抓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需求。西藏发展历史与地域的独特性,决定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很繁重,反分裂维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所以中央把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三位一体地列为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大事。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包括稳边固本、民生为重、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其中地域特色就包括西藏特色资源,因此特色产业和产业带建设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决定了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地位。切实推动西藏矿业尽快真正成为自治区支柱产业,提高西藏经济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对我们而言,只有做好优势矿产业的发展,改变相对其它特色产业落后的局面,使矿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才能真正走好西藏特点的路子,才能全面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西藏工作的殷切希望。
3、满足青藏铁路货源短缺的需求。青藏铁路建成以后,由于诸多原因,货源短缺一直是个严重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发展矿业上。如果在格尔木建设完成西藏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西藏各大礦山选矿厂又能提供足够的精矿粉供应,加大青藏铁路运力问题必然提上日程。当然,这就要求西藏境内的各大矿山要尽快完成勘查工作并投入开发。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改善地质队伍装备
西藏地勘局是西藏唯一一支国有地勘队伍,但其中直接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400人。主要缺乏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工程测量的专业人才和从事地学科研工作的高科技人才以及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地质队职工工资及与地质工作特点相应的优惠待遇。地质工作具有工作环境艰苦、流动性大、长期野外工作,不能全力负担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等特点。他们的人生价值比在城市内同工种或相类似工种人员要高,他们应该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教育产业化不适合地质院校。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做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更应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应该提倡地质毕业生应有无条件的在地质部门服务一定年限的义务。由于地质工作专业性很强,技术人员不应频繁换岗,在机构职能变更时应留下根儿,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有利于积累经验。
提倡科研用于地质野外找矿方面应保持少而精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地质科研的任务就是能够解决野外地质队解决不了的问题,利用包括(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探矿工程技术以及测试方法的理论、方法、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创新)来研制或引进适合我区地质构造特点的技术装备和适合我国自然地理特点的生活装备 ,逐步配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达到与国家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水平。
[参考文献]:1. 2010.7.28 地勘导报《西部大开发地质工作十年再思考》
2. 2010.10.21 朱凯《关于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