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职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稳定性差、工资待遇吸引力不足等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针对以上情况,该文以东莞某中职学校为例,(以下简称“该校”)对2013至2014届10个专业约3 000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分析,力图由点及面、见微知著,就东莞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家长及学生所关心、关注的毕业生就业途径与就业质量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提供对策思考与决策依据。
关键词:就业 调查 对策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60-05
1 开展就业调查的背景与愿景
1.1 调查背景和目的
为真实掌握当前该市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学生的就业趋势,寻求该校教育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中存在差距,使中职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产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好对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专用人才,笔者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对2013、2014届10个专业约3 000名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毕业生在工作状况、工资薪酬、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
1.2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2.1 调查摘要
根据此次调查的需要,笔者编制了《东莞市某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口就业率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工作状况、从事岗位性质、薪资情况、就业满意度、工作岗位对相关证书需求等共22个问题。
1.2.2 调查形式
此次调查采取的是发放电子版问卷调查,方式是向该校2013至2014届10个专业约3 000名毕业生发放电子版问卷填写并收回的形式进行。
1.2.3 基本情况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 206份,回收2 032份,有效问卷1 966份,回收率是63.4%,调查的毕业学生中男生占43.7%,女生占56.3%。涉及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电脑美术设计、工商行政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动漫制作、旅游管理共10个专业。
2 调查问卷的统计归纳
调查显示14个专业的平均对口率达到87%,说明了中专学历的职位层次定位明确,第三产业基层岗位人才需求量大,而且该校大部分属文科类专业,就业适用面广,适合蓬勃发展的东莞区域经济——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
其他方面,在填空题的从事岗位调查中,经统计从事管理工作占1.84%,一线操作工人78%,技术类工作的占8%,服务业的占7%,自主创业的1.35%,初次就业后待岗的占6.81%,说明企业录用的岗位要求是有一定技术的中职生,这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定位完全不同,也反映了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集中,更为务实的特點。
3 对就业调查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3.1 就业率高、就业区域相对集中
东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沿海城市,又是全国制造业名城,因此,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不怕无业就,就怕不就业”现象。而该校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较近的企业,就业区域基本集中在该市范围之内或周边地区。
3.2 就业稳定性偏低
调查显示,一年内变更就业单位的比例约为60%。这说明了中职生初次就业的稳定率较低,学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究其原因:一是因该市企业众多,单位用人紧缺,学生可选择的机会较多;二是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定位不明确息息相关。
3.3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要求淡化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证书“没要求”的比例高达70.4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要求淡化(特别是文职类、经济类岗位)。由此可见,专业对口不是企业基层职位所要求的重点,职业技能证书只是入职的敲门砖;而企业更注重的是按企业自身的岗位需要对学生进行入职前的岗前培训、重铸学生就业技能。
3.4 就业“毛对口率”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2010年5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抽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接近80%,总的趋势看对口的情况是在逐步的有所好转。该校调查显示的14个专业的平均对口率达到87%,该校实现了这个好转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数据面上说明了中专学历的职位层次定位明确,该地第三产业基层岗位人才需求量大,而且该校大部分属文科类专业,就业适用面广,适合蓬勃发展的东莞区域经济—— 第三产业,特别是经济类服务类行业的基层人才需求。
3.5 教学实践环节没有很好落到实处
实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查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如:实习指导力度不够等。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学校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安全管理、初次就业安置和过程管理,而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指导较为薄弱,与企业师傅联合的“双师”指导有待加强。
3.6 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待加强
企业需要的员工要做到三用:即适用、实用、能用。而能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吃苦耐劳、合作意识等方面比较缺乏,该特点影响了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岗位稳定性。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学校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3.7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全面
中职毕业生在综合素质问题上突出表现在其专业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低、创新能力有限三个方面。中职学校在常规教育中,片面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现象较普遍,尤其是近年来各级技能大赛的开展,促使学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技能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吃苦耐劳工作态度的培养,从而限制了毕业生的岗位发展。 3.8 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调查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接受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就业定位、择业心态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仍存在不足。部分毕业生一出校门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不知所措。有的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期间徘徊犹豫,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有的则自信心不足,有机会不敢去尝试,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因此,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在参加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懂得应变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加就业难度。
4 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中职生就业率的对策思考
综上所述,笔者现将该市中职学校如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职生就业率,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如下创想。
4.1 以就业为导向,巩固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该市中职学校应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形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必须瞄准企业的需求,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让企业提前介入学校教学中,真正使学校所教与企业所需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合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日前东莞市已成立财经职业教育集团,这无疑是为各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除要切实抓好抓实具体的就业工作,对外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外,也应扎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抓具体的就业工作是标,提高育人质量是本,必须标本兼抓、双轨并行。
4.2 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应当突出为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服务这一宗旨,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2.1 要重视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有利于确定方向,集中精力,实现成才目标。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专业思想,這山望着那山高,摇摆不定,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以致难以成才。因此,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应重视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无论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应有意识加强学生专业思想的灌输,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及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工作岗位。
4.2.2 要做好实习与就业的衔接
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的桥梁,是学生为就业打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就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教学实习计划,加大对实习生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实习生的实践指导,规范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并积极与企业联手加强对实习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工作态度、实践技能和职业习惯方面得到系统有效的提高。
4.2.3 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目前该市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非常有利于加强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学校应重视德育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开展“实操技能与吃苦精神并重”“求精不求广”“考取特定职业证书敲开职业大门”等一系列职业教育课堂,同时有机结合专题讲座辅导、邀请企业、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
4.3 以社团为抓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其集体主义、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目前广东省中职学校已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重点内容,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中,当然在活动中还要注意考虑融入与专业培养结合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张瑞,张元.增强中职生职业幸福感:机遇、挑战与对策——基于《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8-71.
关键词:就业 调查 对策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60-05
1 开展就业调查的背景与愿景
1.1 调查背景和目的
为真实掌握当前该市中职生的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学生的就业趋势,寻求该校教育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中存在差距,使中职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产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好对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专用人才,笔者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对2013、2014届10个专业约3 000名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毕业生在工作状况、工资薪酬、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
1.2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2.1 调查摘要
根据此次调查的需要,笔者编制了《东莞市某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口就业率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工作状况、从事岗位性质、薪资情况、就业满意度、工作岗位对相关证书需求等共22个问题。
1.2.2 调查形式
此次调查采取的是发放电子版问卷调查,方式是向该校2013至2014届10个专业约3 000名毕业生发放电子版问卷填写并收回的形式进行。
1.2.3 基本情况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 206份,回收2 032份,有效问卷1 966份,回收率是63.4%,调查的毕业学生中男生占43.7%,女生占56.3%。涉及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电脑美术设计、工商行政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动漫制作、旅游管理共10个专业。
2 调查问卷的统计归纳
调查显示14个专业的平均对口率达到87%,说明了中专学历的职位层次定位明确,第三产业基层岗位人才需求量大,而且该校大部分属文科类专业,就业适用面广,适合蓬勃发展的东莞区域经济——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
其他方面,在填空题的从事岗位调查中,经统计从事管理工作占1.84%,一线操作工人78%,技术类工作的占8%,服务业的占7%,自主创业的1.35%,初次就业后待岗的占6.81%,说明企业录用的岗位要求是有一定技术的中职生,这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定位完全不同,也反映了中职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集中,更为务实的特點。
3 对就业调查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3.1 就业率高、就业区域相对集中
东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沿海城市,又是全国制造业名城,因此,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不怕无业就,就怕不就业”现象。而该校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较近的企业,就业区域基本集中在该市范围之内或周边地区。
3.2 就业稳定性偏低
调查显示,一年内变更就业单位的比例约为60%。这说明了中职生初次就业的稳定率较低,学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究其原因:一是因该市企业众多,单位用人紧缺,学生可选择的机会较多;二是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不清晰、职业定位不明确息息相关。
3.3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要求淡化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相关专业证书“没要求”的比例高达70.4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要求淡化(特别是文职类、经济类岗位)。由此可见,专业对口不是企业基层职位所要求的重点,职业技能证书只是入职的敲门砖;而企业更注重的是按企业自身的岗位需要对学生进行入职前的岗前培训、重铸学生就业技能。
3.4 就业“毛对口率”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2010年5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抽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接近80%,总的趋势看对口的情况是在逐步的有所好转。该校调查显示的14个专业的平均对口率达到87%,该校实现了这个好转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数据面上说明了中专学历的职位层次定位明确,该地第三产业基层岗位人才需求量大,而且该校大部分属文科类专业,就业适用面广,适合蓬勃发展的东莞区域经济—— 第三产业,特别是经济类服务类行业的基层人才需求。
3.5 教学实践环节没有很好落到实处
实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调查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映较多的是学生的实习问题,如:实习指导力度不够等。实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将来的发展。学校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安全管理、初次就业安置和过程管理,而在实习过程中学校的专业指导较为薄弱,与企业师傅联合的“双师”指导有待加强。
3.6 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待加强
企业需要的员工要做到三用:即适用、实用、能用。而能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吃苦耐劳、合作意识等方面比较缺乏,该特点影响了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岗位稳定性。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学校今后要一方面抓毕业生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3.7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全面
中职毕业生在综合素质问题上突出表现在其专业知识面窄、理论水平低、创新能力有限三个方面。中职学校在常规教育中,片面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现象较普遍,尤其是近年来各级技能大赛的开展,促使学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技能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吃苦耐劳工作态度的培养,从而限制了毕业生的岗位发展。 3.8 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不够强
调查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接受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就业定位、择业心态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仍存在不足。部分毕业生一出校门面临激烈的竞争形势不知所措。有的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在择业期间徘徊犹豫,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有的则自信心不足,有机会不敢去尝试,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因此,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在参加用人单位面试时不懂得应变技巧,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增加就业难度。
4 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中职生就业率的对策思考
综上所述,笔者现将该市中职学校如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职生就业率,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如下创想。
4.1 以就业为导向,巩固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该市中职学校应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形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必须瞄准企业的需求,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让企业提前介入学校教学中,真正使学校所教与企业所需实现无缝对接。校企合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日前东莞市已成立财经职业教育集团,这无疑是为各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除要切实抓好抓实具体的就业工作,对外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外,也应扎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抓具体的就业工作是标,提高育人质量是本,必须标本兼抓、双轨并行。
4.2 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应当突出为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服务这一宗旨,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2.1 要重视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有利于确定方向,集中精力,实现成才目标。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专业思想,這山望着那山高,摇摆不定,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以致难以成才。因此,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应重视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无论文化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应有意识加强学生专业思想的灌输,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及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工作岗位。
4.2.2 要做好实习与就业的衔接
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的桥梁,是学生为就业打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就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教学实习计划,加大对实习生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实习生的实践指导,规范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并积极与企业联手加强对实习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工作态度、实践技能和职业习惯方面得到系统有效的提高。
4.2.3 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目前该市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非常有利于加强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学校应重视德育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开展“实操技能与吃苦精神并重”“求精不求广”“考取特定职业证书敲开职业大门”等一系列职业教育课堂,同时有机结合专题讲座辅导、邀请企业、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
4.3 以社团为抓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其集体主义、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目前广东省中职学校已把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一项重点内容,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中,当然在活动中还要注意考虑融入与专业培养结合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张瑞,张元.增强中职生职业幸福感:机遇、挑战与对策——基于《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