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共生:城市一贯式老年社区规划设计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趋显现,老年社区建设成为热点。针对我国国情,结合河南省鹤壁市康复养老中心城市设計项目,对城市老年社区特别是一贯式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交织”这一概念的指引下,从整体结构布局、居住场所划分、道路交通组织、绿地空间营造等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年社区;一贯式;交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the problem of the aged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more attention had been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ly community. According to rehabilitation center in Hebi,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lderly community especially continuing-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Under the guideline of “interweave”, the concrete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had been put forward,Such a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layout, living space division,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ged, Elderly community, Continuing-care, Interweave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城市老年社区或称为老龄化社区,主要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别已经超出社区内居民人口规模10%或7%以上的社区②,它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居住对象, 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社区。根据相关研究,老年社区依据功能形态、年龄结构等特征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混合老年社区、独立老年社区。
   混合老年社区就是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多层次但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普通社区, 但其居民中的老人比例一般不宜超过社区所在城市区域的老龄化水平太多,其主要的老年住宅形式是普通居家式老年住宅。独立老年社区就是纯老年人社区, 在空间环境与居民行为上与其他社区明确分界[1],它通常由普通居家式老年住宅、公寓式老年住宅或合居式老年住宅三者中的某一(几)种构成。
   一贯式老年社区( Continuing-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也称一贯养老社区,属于独立老年社区的范畴。它集多种老年住宅之大成,把从独立性最强的普通居家式老年住宅到公寓式老年住宅,再到依赖性最强的合居式老年住宅都集中在一个多种年龄段老人共同生活的大社区中,体现出规模化、综合化的特征。一贯式老年社区中的老年人一般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入住适宜的住宅,随着身体条件的变化,老年人可在不同性质的老年邻里单位之间搬迁而不必脱离生活已经习惯的社区。一贯式老年社区在欧美国家建设较多,如美国ASBURY卫理公会老年人社区(Asbury Methodist Village)、美国拉尼尔村持续关爱老年人社区(Lanier village Estates)等。而在国内一贯式老年社区也发展很快,近年来尤其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开始先后出现,并得到社会的积极关注,如北京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大连旅顺夕阳红工程老年社区等等。
  2 规划背景及概况
  2.1 规划背景
   (1)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明显
   根据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规定,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及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2011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第12个年头,老龄化开始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年型”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应对当前社会老龄化的态势,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科学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积极构建完善的老年居住生活场所势在必行。
   (2)城市养老模式逐步转变
   传统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2种养老模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顺应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养老观念,深入人心,比较适合年龄相对较小、与子女有密切生活交往的基本自理老人。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主要指老人在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社会机构安享晚年,老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基本的生活料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比较适合收入较高、丧偶、与子女交往较少或内心寂寞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老人。
   但是,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实行30余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大都已进入退休年龄,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四、二、一” 家庭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内老、中、青三代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由于子女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的增大,无法有更多精力照顾多位老人,整个家庭的赡养功能要么超负荷运转,要么不断减弱,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迅速增多,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也愈发显现。因此,仅仅靠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一种结合传统家庭养老与社会机构养老的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正悄然兴起。社区养老模式把老年住宅、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相关设施整体考虑,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利用社区服务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沟通手段,将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深入到老年人家庭,使老年人既能感受美满家庭的天伦之乐,又能享有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
  2.2 现状概况
   (1)项目区位优势突出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市康复养老中心项目地处鹤壁市新城区南部,南临淇河,东依京广高速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距京广高速铁路鹤壁站3.5公里,距鹤壁新城区城市中心(鹤壁市政府区域)7公里,距鹤壁老城区25公里,总用地面积46.4公顷。基地地处鹤壁新城区南部的门户和咽喉地带,同时位于鹤壁市未来发展的主方向上,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景观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2)现状养老设施匮乏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鹤壁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6.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个百分点,鹤壁市马上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鹤壁主城区范围内现状养老设施相对匮乏,仅有4处公办养老设施和10处民办养老设施,且绝大部分位于老城区和新城区北部,新城区南部仅有1处,成规模上档次的社区式养老设施还是空白,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强的养老需求。
   (3)基地现状条件良好
   基地形状规整,地势平坦,现状土地利用较为单一,东北侧以唐庄村村民住宅用地为主,约占基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侧、南侧为农田及少量空地,有部分农作物生长。基地内现状建筑物均为3层及以下低层民用建筑,整体建筑质量状况一般,从开发角度考虑拆迁量相对较少且成本较低。
  3 发展定位
   服务鹤壁全市及豫北地区,功能齐备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形象鲜明独特、运作有序高效的集康复保健、养老居住、文娱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性的一贯式老年人康复养老社区。
  4 设计概念
   选取“交织(Interweave)”作为该项目的核心设计概念,此概念贯穿于“人——功能——空间”3个环节。
  4.1 概念衍生1:人的交织
   满足多样性的人的要求,适应不同使用人群的具体需要,将各种人群对公共服务、居住场所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在基地内交织安排加以应对,形成联系紧密,互相渗透的交织体系。
  4.2 概念衍生2:功能的交织
   注重多种功能的混合分布与组织。诸如康体养生功能、居住生活功能、配套服务功能、景观游憩功能、交通组织功能等等一系列多种必要功能有序合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使用方便、协调共生的交织系统。
  4.3 概念衍生3:空间的交织
   如同织布机织出的美丽锦缎,设计尝试通过横向与纵向不断交织的形体要素与空间脉络,经过偏移、旋转、变形等形态处理手法,形成纵横捭阖、交错生长的空间交织网络,捆绑与串联不同的精神需求、功能场所和使用空间。
  
  
  5 城市设计
  
  
  5.1中心辐射、组团共生、绿网交织的整体结构布局
   (1)中心辐射:在基地内部中心位置安排管理服务中心、超市、宾馆、老年大学、医院及康复中心、休闲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形成“T字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其服务半径控制在400米以内,辐射周边老年居住生活空间。
   (2)组团共生:在由规划城市道路划分的4个街坊里安排不同功能、形式的老年居住空间,形成4个各具特色的老年生活组团,共生共荣。每个特色组团内部居中位置安排组团生态绿核和组团服务中心以方便使用。
   (3)绿网交织:设计纵横交织、相互渗透的步行绿色生态网络,串联各中心、组团,形成各区域之间的内部“神经脉络”体系。
  
  
  5.2 适合不同需求的多元化老年居住场所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及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的需求,安排租售结合的居家型老年住宅、自理型老年公寓、辅助型老年公寓、护理型老年公寓(护理院)等4种多元化的居住形态。居家型老年住宅针对那些富有活力的即将退休或退休不久的健康老人,他们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独立生活在自己家中;自理型老年公寓针对那些年龄稍大但富有活力,生活基本自理,仅需非全天监护和最低限度基本生活服务的老人;辅助型老年公寓针对那些体力或智力相对衰退,可能需要较多生活辅助和其他照料的全天候监护服务的老人;护理型老年公寓也可理解为医疗保健护理院,其专门针对那些智力与体力均明显衰退,患有各种老年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且需要注册医疗机构全天候多方位监护的老人。
  5.3 人车分行、步行优先的道路交通体系
   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基地道路交通系统组织遵循步行优先、人车分行的理念,积极打造便捷、安全、宜人的出行环境。首先,机动车交通通过在每个街坊内部设置的环形机动车辅道解决,保证人车彻底分离,机动车出入口均安排在城市支路上。其次,步行交通依托基地内纵横交织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进行组织并联系各个功能组团。在步行系统与城市道路交汇处设置13处缓坡式人行过街天桥,局部设老年人专用电梯,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同时在每组围合式建筑庭院内部设置环状步行院落道路,平时限制机动车出入,紧急情况时允许消防车或救护车通行。此外,为了减少人工设施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机动车停车位均结合街坊内部环形机动车辅道设置,且通过绿化造景、植被种植等手段形成带状绿地式机动车停车设施。
  
  
  
  5.4 丰富多样的绿地公共开放空间
   绿地公共开放空间应体现整体性和使用的高效率,发挥绿地开放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绿地开放空间的塑造应整合多样的空间资源,强调混合性和多样性,并强化其所依托的空间环境的混合,同时依据人的使用要求、绿化景观要素特点,强化绿色空间体系的活力,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样化城市绿地空间系统。方案在基地中部安排了3处块状城市街头绿地,沿城市道路设置带状绿化隔离空间,在每个街坊居中位置安排组团集中绿地,结合建筑布局形成若干处点状院落绿地,同时打造3纵4横7条绿色生态主廊道和5条绿色生态次廊道,并结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公共建筑布置广场空间,形成丰富多彩的绿地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6 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社区建设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领域之一。成市老年社区特别是一贯式老年社区的积极规划和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的居住与养老问题,但老年社区的规划及建设还需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深入探索。针对鹤壁市康复养老中心项目这个特定的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对其设计方案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一贯式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理念、方法及途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释:
  ①本方案为2011年7月进行的“河南省鹤壁市康复养老中心城市设计”国内方案征集的中标方案。
  ②参考1982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对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的定义。
  
  参考文献:
  [1]马晖,赵光宇.独立老年住区的建设与思考.城市规划,2002,26(3):56-59.
  [2]杨静, 赵家辉.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 城市规划, 2000,(2):42.
  [3]王庆.老年社区设计探讨—东方太阳城老年社区设计.建筑学报,2005,(4):68-72.
  [4] 蔡红. 中国城市老年社区的空间与环境. 建筑师,2003,(4):21-27.
  
  作者简介:
  [1]史晓華(1978-):硕士,注册规划师,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设计方向的研究。
   [2]罗丁(1977-):硕士,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现代建筑设计方向的研究。
   [3]李林(1978-):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设计方向的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和谐生态社会,尤其是低碳建筑已经成为全体人类的共识。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原则,意义,以及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字:低碳建筑,和谐生态,低碳经济,解决策略  Abstract: the global change the serious influenc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哈密市兵地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如何进行兵地融合,更好发展,从规划角度提出一定规划策略,对兵团事业的发展和哈密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题词:兵地融合,规划, 发展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HaMiShi soldiers to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xisti
期刊
摘要:总平面管理策划是工程管理策划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最具“含金量”的部分。合理、前瞻性强的总平面管理策划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保证项目发展进度。  关键词:场地道路组织、土方平衡、施工机具布置、分阶段场地布置  Abstract: the total plane management plan i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lanning the most impor
期刊
摘要: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多的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施工量也在增加,沥青的使用也不例外。但是沥青在拌合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沥青拌合粉尘污染的现状,并且针对沥青拌合粉尘处理进行研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减轻沥青拌合时的粉尘产生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字:沥青拌合;粉尘处理;
期刊
摘要:根据铁碳微电解池的原理,通过实验数据与工程实践经验分析铁碳微电解池的影响条件,总结出铁碳微电解池设计及运行的最佳条件,指导微电解原理更换好的在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铁碳微电解;芬顿反应;难降解;废水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ron carbon micro cell of principl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期刊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建筑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知识经济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more and more competiti
期刊
摘要: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 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中去, 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也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 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 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 总结经验, 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 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
期刊
摘要:标志性建筑的形成以及在城市景观中标志性建筑所代表的城市精神及其作用,结合烟台市早期和近期的两个标志性建筑,讨论了优秀的地标性建筑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标志性;意义;城市精神;城市景观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mark build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landmark building in wh
期刊
摘要: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五感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预先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的管理方法,“预知状态,超前管理”,将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费用尽可能地维持在最低水平。  关键词:设备点检, 实施  Abstract: the equipment is used to tally the five senses or simple instrument tools, according to the pres
期刊
摘要:文章对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如何预防的措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工程病害;防治  Abstract: the article of asphalt pavement appeared early disease analysis on the reason, according to your wor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