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中,诗歌诞生最早,普及最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均属名篇佳作,文化内涵丰富,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诵诗言、入诗境、品诗味、感诗情,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习鉴赏融于一炉,就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受益提高。
1. 诵读——感受美
诗歌遣词造句凝练、含蓄、优美,节奏鲜明,讲究变化,富有音乐美,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鉴于诗歌本身具有形之声的特性,故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宜于诵读。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从诵读入手,让学生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于诵读中,眼到、口到、耳到,终能心到。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音字咬合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顾盼期待、悲惨忧郁的凄凉心境;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长短错落之中,我们感受到了“谪仙人”李白的豪放过人。君不闻“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君不闻“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一个是柔笔抒情,一唱三叹,写离愁别绪;一个是引吭高歌,怀古思今,抒报国之志。在读中寻找情感的交汇点,在情感指导下寻求朗读的切入点。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想其神态,仿其语气,品其心态,在这样的情感下,又怎能不神思飞扬,沉浸在与作者的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之中呢!
诵读使静止的诗变成听得请、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可以将学生更快更深地带入诗境,去领略那震撼人心的音乐美、图画美、思想美。反复诵读,于有声去体味无声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走入诗境,撞击出心灵的共鸣!
2. 品读——理解美
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是千百年来滋养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优秀的诗歌承担着丰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而这种潜藏的美,需要深入挖掘,听“弦外之音”,品读进而理解美。
品,不是逐字逐句、扒皮抽筋似的解剖,而是教师投石击浪似的指点。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还必须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像,来探求和再现古诗文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恰倒好处的点拨,指导学生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匠心、诗词内蕴、诗人的品格和情怀,从而使学生在诵读感受美的基础上,入诗境,与诗人产生思想的共鸣,把诗的意象具体化、形象化,领悟诗作的言外语、画外音、景外语。
3. 评析——鉴赏美
诵读便于感受美,品读便于理解美,而评析则为学生插上了创造的翅膀。
语文审美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本阅读过程是审美体验过程,文本创作过程则是审美创造过程。评析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恰当地述诸笔端,在对美的感觉、追求的基础上进而再创造。文以载道,古为今用。古诗文所反映出的普遍真理,是蕴含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古诗文若能联系现实生活,在拓展中认识生活,积累素材,也不失为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有了心灵的深刻思考,文字的理性拷问,学习就上升到了审美创造的新层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是美的艺术,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全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走上审美化的过程。从古诗词入手探索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与语文学科亲密接触的绝好机会,更是使教学走上审美化的绝好途径。
收稿日期:2012-04-12
1. 诵读——感受美
诗歌遣词造句凝练、含蓄、优美,节奏鲜明,讲究变化,富有音乐美,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鉴于诗歌本身具有形之声的特性,故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宜于诵读。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从诵读入手,让学生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于诵读中,眼到、口到、耳到,终能心到。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音字咬合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顾盼期待、悲惨忧郁的凄凉心境;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长短错落之中,我们感受到了“谪仙人”李白的豪放过人。君不闻“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君不闻“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一个是柔笔抒情,一唱三叹,写离愁别绪;一个是引吭高歌,怀古思今,抒报国之志。在读中寻找情感的交汇点,在情感指导下寻求朗读的切入点。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想其神态,仿其语气,品其心态,在这样的情感下,又怎能不神思飞扬,沉浸在与作者的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之中呢!
诵读使静止的诗变成听得请、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可以将学生更快更深地带入诗境,去领略那震撼人心的音乐美、图画美、思想美。反复诵读,于有声去体味无声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走入诗境,撞击出心灵的共鸣!
2. 品读——理解美
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是千百年来滋养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优秀的诗歌承担着丰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而这种潜藏的美,需要深入挖掘,听“弦外之音”,品读进而理解美。
品,不是逐字逐句、扒皮抽筋似的解剖,而是教师投石击浪似的指点。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还必须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像,来探求和再现古诗文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恰倒好处的点拨,指导学生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匠心、诗词内蕴、诗人的品格和情怀,从而使学生在诵读感受美的基础上,入诗境,与诗人产生思想的共鸣,把诗的意象具体化、形象化,领悟诗作的言外语、画外音、景外语。
3. 评析——鉴赏美
诵读便于感受美,品读便于理解美,而评析则为学生插上了创造的翅膀。
语文审美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本阅读过程是审美体验过程,文本创作过程则是审美创造过程。评析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恰当地述诸笔端,在对美的感觉、追求的基础上进而再创造。文以载道,古为今用。古诗文所反映出的普遍真理,是蕴含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古诗文若能联系现实生活,在拓展中认识生活,积累素材,也不失为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有了心灵的深刻思考,文字的理性拷问,学习就上升到了审美创造的新层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是美的艺术,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全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走上审美化的过程。从古诗词入手探索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与语文学科亲密接触的绝好机会,更是使教学走上审美化的绝好途径。
收稿日期:201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