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一、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亲人》一课中,这样引导学生有步骤、分环节地学习:①让学生了解什么叫“亲人”?志愿和朝鲜人民有血缘关系吗?(关注认知基础,为新课作铺垫)②让学生自由地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③针对提出的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理解。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体现因材施教。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与其让学生在分析讲解中虚度,教师不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①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②将和相为什么不和?③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地理解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了解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的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质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
“课题为什么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
“《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
……
用质疑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
“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
“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太阳》,应该叫《太阳,我们人类地朋友》更恰当。”
“我认为要以《太阳》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
……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二、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的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地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动,有了活动,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1、当演员。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地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如《两小儿辩日》,可采用表演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仔细研讨,然后改成剧本形式(用自己的语文)。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要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改,学生得仔细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自主学习的热情自然高。
2、当记者。
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整个课堂也体现了师生互助的原则。
3、当歌手。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小白杨》。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边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
活动形式很多,不拘一格,且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只要课堂多一分精彩,学生自主学习就会多十分活动,其学习能力则会百倍提高。
一、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亲人》一课中,这样引导学生有步骤、分环节地学习:①让学生了解什么叫“亲人”?志愿和朝鲜人民有血缘关系吗?(关注认知基础,为新课作铺垫)②让学生自由地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③针对提出的问题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理解。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体现因材施教。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与其让学生在分析讲解中虚度,教师不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①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②将和相为什么不和?③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地理解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了解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的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质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
“课题为什么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
“《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
……
用质疑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
“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
“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太阳》,应该叫《太阳,我们人类地朋友》更恰当。”
“我认为要以《太阳》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
……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二、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的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地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动,有了活动,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1、当演员。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地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如《两小儿辩日》,可采用表演的学习方法。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仔细研讨,然后改成剧本形式(用自己的语文)。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要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改,学生得仔细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自主学习的热情自然高。
2、当记者。
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整个课堂也体现了师生互助的原则。
3、当歌手。
在教学《白杨》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小白杨》。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边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
活动形式很多,不拘一格,且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只要课堂多一分精彩,学生自主学习就会多十分活动,其学习能力则会百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