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枣的“看”——视点转换与套层结构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诗人观看事物的方式与古人不同.本文从视觉转向谈起,深入分析张枣诗歌中“看”的方式.张枣不仅利用视点在人称之间的变换、折射和混合,来发现人与自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还通过虚构隐秘的、“外面”的全知视点,来构筑空间的套层结构,揭示人与人置身其中的广阔空间的关系,即人与宇宙、与世界的关系.视点转换应当是张枣自觉运用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既赋予诗歌以朦胧、灵动的美学效果,也指向了张枣对现代性的反思,对“词”与“物”等关系的思考.
其他文献
2001年,李欧梵《上海摩登》简体字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摩登》在上海近现代史观察上海现代城市空间和现代主义文学关系,从城市地景、电影、翻译和出版等现代性症候研究上海1930-1945年现代主义的发生和审美风貌,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范式意义.论文重返李欧梵《上海摩登》的研究起点和历史现场,深入辨析上海现代性生成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阶层等的复杂缠绕和矛盾张力,敞开上海“混杂的现代性”的复杂场域,最终揭示“上海摩登”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上海现代性和文学之关系提供新的研究基础
基于契约严守原则,合同当事人通常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若未约定解除权,则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当租赁房屋无法居住使用时,承租人可能因为经济方面原因而拒绝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解除权,这严重威胁承租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甚至社会公共安全.通过对租赁合同解除权现有法律规定的梳理,分析在危房租赁的情形下出租人解除租赁合同的法律适用路径以及出租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条件,避免房屋倒塌危及人身安全,同时保持租赁双方利益的均衡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自甘冒险规则在美国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在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才正式确立了自甘冒险规则.在具体适用《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主要的自甘冒险规则的适用经验.第一,根据“内在的义务”限缩风险范围,排除超出文体活动本身性质范围的风险.第二,在其他参加者成为被告时,应根据“附带的风险”,适当扩大参加者的范围.第三,应当适当扩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适用范围,避免过于严苛的法律后果.
法国学界长期将丁玲视为女权主义者研究.本文立足于丁玲作品的法语译介、法语研究等接受状况,以期对这一现象做出回应.若把丁玲作品接受中的女性向选择趋势与法国社会文化语境内的女权特质作为其在法国被视作女权主义者之外因,那么丁玲创作内涵与法国女权理论的深刻契合则构成其内核.丁玲是否为女权主义者?国内外学界迄今尚无定论.女权主义视域下的法国丁玲研究,可为我们理解丁玲及其作品,提供更多观点、借鉴和补充.
伴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力量.在国家创新战略和竞争战略的驱动下,大学作为科研活动的主力军与政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互动,通过整合彼此的优势资源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本文以三螺旋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选择宁波大学协同创新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螺旋理论考察和剖析宁波大学在开展政产学协同创新实践的主要做法和实践效果,在此基础上厘清地方高校开展政产学协同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继而从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提供理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人员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应当具备创新意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作为确保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模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八月的乡村》在主旨上与中共满洲省委和人民革命军的政治纲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不小的裂隙.作者诠释一场“人民战争”的努力体现在小说的具体写法中,其理解层次显示着以萧军为代表的在伪满洲国生活的一代东北左翼青年的共识.而小说以“体认”的方式理解关于革命的种种问题,以“自我克服”的方式塑造革命与纪律、革命与恋爱之间的矛盾,则症候性地显示出东北左翼青年的情感结构,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克服.理解《八月的乡村》作为“抵抗写作”的多重指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伪满洲国初期文坛生态和青年作家们的写作性质.
1916-1918年,苏曼殊以支持者、供稿人等多重文化身份参与了《新青年》舆论场的形成.文章考察苏曼殊在《新青年》上刊登的《汉英文学因缘》广告、《通告》以及《碎簪记》等文学文化活动内容,探究《新青年》同人关于其文学价值和文化身份评判的讨论,有助于打开《新青年》与文学革命充满张力的历史现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复杂性及其意义.
前言rn这本钱理群“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新”就新在“以作家、作品为中心”.这自然是有感而发.简单地说,就是出于对当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论述,阅读与教育,也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的不满与忧虑.这些年学术界一直盛行“大文学史”的研究,关注和强调现代文学与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教育的密切联系,这样的研究确实扩大了研究视野,自有重要的意义,我也是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但走到极端,就会出问题.
期刊
新见《谈小品文》一文,填补了老舍小品文文论的空白.此文是老舍小品文观的重要体现,在小品文论争的背景下考察此文,并比勘老舍其他文论,不难看出老舍的小品文观其实浓缩了其文艺观特别是通俗文艺观的精华,是一种通俗小品文观.以《谈小品文》为参照,来考察老舍小品文的创作实践,亦可见其小品文观与创作的高度一致性.此外,随着环境与身份的变化,以及小品文本身关联性资源的复杂,老舍小品文观在抗战前后完成了从主张个人笔调(essay)到追求记录现实(sketch)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