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德国文学家歌德被中国接受的早期,王国维对歌德的评介具有重要的价值。王国维无意间成为翻译歌德代表作《浮士德》片段的第一人。他多次在文章中提及歌德,并撰文全面介绍了歌德的家庭、学说、作品,并且对歌德的诗歌及其文学地位评价甚高。根据目前资料,只能断定王国维主要是通过叔本华的哲学著作间接接受了歌德的作品。王国维首次把《浮士德》与《红楼梦》进行比较,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显示出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德国文学家歌德被中国接受的早期,王国维对歌德的评介具有重要的价值。王国维无意间成为翻译歌德代表作《浮士德》片段的第一人。他多次在文章中提及歌德,并撰文全面介绍了歌德的家庭、学说、作品,并且对歌德的诗歌及其文学地位评价甚高。根据目前资料,只能断定王国维主要是通过叔本华的哲学著作间接接受了歌德的作品。王国维首次把《浮士德》与《红楼梦》进行比较,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显示出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其他文献
香炉山隧洞新增竖井规划布置于4号和5号施工支洞(斜井)之间的次关键线路上,结合现场工程水文地质和施工条件初定竖井距离5号施工支洞主支洞交叉口800m,井深565.75m,衬后井径9.6m,竖井岩性主要为灰岩和安山质玄武岩、地处岩溶富水及软岩地层,将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降低突涌水风险和提高井筒结构稳定,为竖井正井法机械化施工提供保障,以期达到月综合进尺不低于35m的目标。
苗族服饰装饰元素纹样多样,图案富有变化。色彩搭配具有民族特色,而且集实用装饰功能传递本民族文化一体,是本民族情感的表达,智慧的体现。贵州少数民族中大花苗系苗族重要的支系,大花苗传统节日服饰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制作工艺极富民族特色。文章基于传统节日服饰制作工艺的相关理论,从服饰的纹样和制作工艺风貌分析斗古乡大花苗的服饰特征,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传承与创新的思路,试图对大花苗民族服饰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与持续使得社会组织面临资金来源受限、业务模式受阻以及运作机制不畅等现实问题与发展困境,给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置此背景下,探究出一种修复更新、自我变革与持续学习的韧性治理机制成为社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运行机制来看,社会组织韧性治理表现为组织韧性、能力韧性、制度韧性与文化韧性四个方面,要以多元体系和彼此联结为依托来培育组织韧性,以社会需求和技术赋能为导向
法律责任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且基础性的领域,而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原则对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在行政法学和经济法学等部门法领域适用,在理论探索和司法运用中常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标杆,深入研究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利于充分发挥法律责任在法律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正>在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由上海迁到贵阳的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利用自身条件,在大后方的贵阳举办了3次少数民族文物展览。这个展览,在国内是破天荒的首次,在贵阳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城里人的衣食相对好一点,但精神生活却平平淡淡的,有如一眼就能望穿的平地;少数民族饱受饥寒,日子却时而惊心动魄,
<正>作品说明:《印象大花苗》是以贵州苗族服饰为元素,结合新的构成形式设计的挂毯。材料为羊毛线。《同·异》系列作品是以日本艺伎娃娃为元素设计的刺绣作品。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整体转型,催生着信用惩戒成为一种普遍化的治理手段,具有明显工具主义导向的信用惩戒暗含着被滥用的内在基因。行政主导的信用惩戒生成机制及其因此而型构的信用惩戒制度体系,为信用惩戒的滥用提供了极为宽松的空间,信用惩戒滥用由可能变为了现实。信用惩戒被滥用的趋势已引发人们对整个信用制度的质疑,因此需要对信用惩戒制度作出结构性反思,以将制度形成的正当性转化为制度内容的正当性。信用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渐普及、媒介技术飞速发展,具有传播速度快、免费获取等特点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地冲击。面对读者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等问题,时尚杂志在传统媒体时代被奉为“时尚圣经”的地位逐渐消失了。但在大众对物质和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的当下,时尚杂志仍有存在价值和发展前景。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时尚杂志应该如何重建时尚传播的主导性地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论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综合运
快速消费与快速更迭的时尚潮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让时尚天然地与可持续观念相对立。从早期倡导节俭、天然等以延续“物”的使用价值为主的消费观念,到注重时尚产品由设计到生产,由营销到回收的全部流程,可持续时尚观念也在不断迭代和发展,越来越关注企业、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作为消费主体的人在消费通路上的需求与观念变化成为未来时尚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当下,时尚产业已经从面料和设计转向了对于消费关系
《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将我国信用修复机制建设推向了新的起点。但由于上层制度供给不足,信用修复机制设计过程中未整体性嵌入信用体系的价值理念,导致信用修复机制选择陷入“激励价值逆向化、条件限制模糊化、方式选择偏离化、结果效力无力化”等困境,亟待制度破局和重构。本文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平衡为方法,剖析了信用修复机制的内在价值约束,同时以比例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原则为工具,度量信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