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一直是困扰教师、家长、学生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更新阅读观念,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渠道,提高阅读实效”“坚持师生共读,塑造阅读榜样”“做好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五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让阅读成为“悦读”,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悦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3-0031-02
引 言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考什么就读什么;学生课业负担偏重,阅读时间有限;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对学生的文本阅读产生很大的冲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数量和质量较低。下面,笔者针对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阅读观念,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应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树立“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的阅读指导观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年级的学生因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兴趣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儿歌朗诵比赛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领会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有效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2]。例如,在教学《丑小鸭》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阅读《格林童话》中的其他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在下周的阅读分享课上进行分享,参与讲故事比赛。又如,在教学儿歌《拍手歌》后,笔者又利用阅读课进行了儿歌朗诵比赛。学生都很认真地参与其中,不仅选择了丰富多样的儿歌,朗诵起来还抑扬顿挫,个个俨然“朗诵家”。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适当拔高课外阅读要求,如进行送别诗歌诵读比赛、讲述中华孝故事比赛、经典名著分享活动、美文分享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还能有效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粗读
粗读也被称作泛读、浏览,通常是以较快的速度通读文章,目的是对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能总体把握书中的结构和情节,不求深入体味文章的细枝末节,其主要适用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经典长篇著作,如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因为这些作品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封面、内容提要、目录等对作品进行粗略的浏览,厘清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等。
(二)细读
细读亦称精读,是指以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对全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目的是对全书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掌握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或情节。这种方法是在粗读基础上的进一步研读,主要适用于一些语言隽美的文章。例如,在推荐学生读《青铜葵花》《狼王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文字的准确性、生动性或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角度品析文章,同时“多动笔墨,勤做笔记”,把文章中的好词、名言警句等摘抄在笔记本上,甚至可以剪贴一些精彩的片段,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感悟、阅读建议,或者配上个性化的插图。
(三)速读
速读即快速阅读,是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阅读尽量多的内容,对阅读内容有取有舍,一般是在默读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抓住标题,关键词、句来迅速选取所需要的信息,把无关紧要的内容跳过去。速读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重点,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背读
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诵读所读内容以达到背诵的程度即称为背读。此类方法主要用于中华经典诵读的书籍,如《小学生必读古诗词七十五首》《三字经》《论语》或一些经典散文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摒弃功利性的阅读,只用简单的诵、背来品味经典的独特魅力,让阅读回归本位。
三、拓宽阅读渠道,提高阅读实效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无论电子阅读还是传统阅读,都有无法替代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合适的阅读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实效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阅读经典书籍时更适合读纸质书。在阅读纸质书时,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做备注,也可以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有品位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中外经典名著。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经典书籍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纸质阅读中走进书中的世界,与书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猎读检索时可以进行电子阅读。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必要的经典书籍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电子阅读渠道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如科学、自然、人文、时事等方面的電子书及新闻信息。 四、坚持师生共读,塑造阅读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进行榜样阅读。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如果希望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应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教师在课间休息时总是捧着一本书阅读,神形投入地与学生分享最近在阅读的某一篇精彩文章,在讲课时经常出口成章,形成强大的榜样力量,学生也会向往成为这样的人。
在教学一篇课文前,除了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外,教师也应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筛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坚持利用每天语文课的课前5分钟给学生讲述一个好故事、分享一篇好文章、朗读一篇美文;坚持每周的阅读课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目,向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教师所表现出的热情、投入、愉悦之情,将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
五、做好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课外阅读就是在课外进行阅读。由于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教师管理和监督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定期和家长沟通学生的阅读情况,实行家校共同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家长可为孩子规定每天、每周的阅读时间,与孩子一起制订课外阅读时间表,做孩子阅读的监督者。家长还可进行亲子阅读,与孩子共同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今,各种书籍充斥着课外阅读书籍市场,但小学生的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有时会不加选择地胡乱读书,甚至把糟粕当成精华,这对学生的身心有害无益。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把握好方向,引导他们多读好书、健康的书,共同为学生搭建绿色的书架。
结 语
从阅读迈向“悦读”,阅读主体从被动变为主动,阅读不再成为负担,学生能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阅读中。“悦读”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冷暖,是一种有温度的阅读。学生能够在“悦读”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心灵的成长。
[參考文献]
陈玉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05):105-106.
邓绮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04):74-75.
作者简介:熊淑琴(1981.6-),女,福建龙岩人,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悦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3-0031-02
引 言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考什么就读什么;学生课业负担偏重,阅读时间有限;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对学生的文本阅读产生很大的冲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数量和质量较低。下面,笔者针对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阅读观念,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应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树立“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的阅读指导观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年级的学生因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兴趣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儿歌朗诵比赛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领会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有效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2]。例如,在教学《丑小鸭》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阅读《格林童话》中的其他故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在下周的阅读分享课上进行分享,参与讲故事比赛。又如,在教学儿歌《拍手歌》后,笔者又利用阅读课进行了儿歌朗诵比赛。学生都很认真地参与其中,不仅选择了丰富多样的儿歌,朗诵起来还抑扬顿挫,个个俨然“朗诵家”。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适当拔高课外阅读要求,如进行送别诗歌诵读比赛、讲述中华孝故事比赛、经典名著分享活动、美文分享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还能有效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粗读
粗读也被称作泛读、浏览,通常是以较快的速度通读文章,目的是对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能总体把握书中的结构和情节,不求深入体味文章的细枝末节,其主要适用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经典长篇著作,如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因为这些作品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封面、内容提要、目录等对作品进行粗略的浏览,厘清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等。
(二)细读
细读亦称精读,是指以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对全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目的是对全书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掌握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或情节。这种方法是在粗读基础上的进一步研读,主要适用于一些语言隽美的文章。例如,在推荐学生读《青铜葵花》《狼王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文字的准确性、生动性或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角度品析文章,同时“多动笔墨,勤做笔记”,把文章中的好词、名言警句等摘抄在笔记本上,甚至可以剪贴一些精彩的片段,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感悟、阅读建议,或者配上个性化的插图。
(三)速读
速读即快速阅读,是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阅读尽量多的内容,对阅读内容有取有舍,一般是在默读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抓住标题,关键词、句来迅速选取所需要的信息,把无关紧要的内容跳过去。速读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重点,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背读
用大声朗读的方式诵读所读内容以达到背诵的程度即称为背读。此类方法主要用于中华经典诵读的书籍,如《小学生必读古诗词七十五首》《三字经》《论语》或一些经典散文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摒弃功利性的阅读,只用简单的诵、背来品味经典的独特魅力,让阅读回归本位。
三、拓宽阅读渠道,提高阅读实效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正受到严峻的挑战。无论电子阅读还是传统阅读,都有无法替代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合适的阅读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实效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阅读经典书籍时更适合读纸质书。在阅读纸质书时,教师可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做备注,也可以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有品位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中外经典名著。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经典书籍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纸质阅读中走进书中的世界,与书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猎读检索时可以进行电子阅读。除了指导学生阅读必要的经典书籍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电子阅读渠道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如科学、自然、人文、时事等方面的電子书及新闻信息。 四、坚持师生共读,塑造阅读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进行榜样阅读。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如果希望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应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教师在课间休息时总是捧着一本书阅读,神形投入地与学生分享最近在阅读的某一篇精彩文章,在讲课时经常出口成章,形成强大的榜样力量,学生也会向往成为这样的人。
在教学一篇课文前,除了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外,教师也应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筛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坚持利用每天语文课的课前5分钟给学生讲述一个好故事、分享一篇好文章、朗读一篇美文;坚持每周的阅读课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目,向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教师所表现出的热情、投入、愉悦之情,将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
五、做好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课外阅读就是在课外进行阅读。由于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教师管理和监督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定期和家长沟通学生的阅读情况,实行家校共同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家长可为孩子规定每天、每周的阅读时间,与孩子一起制订课外阅读时间表,做孩子阅读的监督者。家长还可进行亲子阅读,与孩子共同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今,各种书籍充斥着课外阅读书籍市场,但小学生的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有时会不加选择地胡乱读书,甚至把糟粕当成精华,这对学生的身心有害无益。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把握好方向,引导他们多读好书、健康的书,共同为学生搭建绿色的书架。
结 语
从阅读迈向“悦读”,阅读主体从被动变为主动,阅读不再成为负担,学生能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投入阅读中。“悦读”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冷暖,是一种有温度的阅读。学生能够在“悦读”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心灵的成长。
[參考文献]
陈玉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05):105-106.
邓绮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04):74-75.
作者简介:熊淑琴(1981.6-),女,福建龙岩人,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