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然而,当前的语文作业,学生天天做,教师也天天批改。学生累,教师也累,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实践研究,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一、注重课外作业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新课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来完成的。如学完《秋天的雨》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爱看书的你,阅读一篇有关秋天的小短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爱习作的你,写写你对秋天的感受。
3.爱绘画的你,画出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4.爱唱歌的你,创编一首秋天的歌。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得到了大量的难忘体验。
二、注重课外作业的分层性,尊重学生差异
新课程标准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发展也各有不同, 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 有差异。如在教完《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①默写词语。②背诵课文。③收集写黄山的文章或黄山的风景画。④查找并背诵古人写黄山的诗。⑤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其中的二至三项来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前两个作业在课文没上完时他们已完成了,就把时间花在查找、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完成前两项即可。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来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注重课外作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设计不应只有写,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演说交际类作业。 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工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比如,教学了《将相和》、《晏子使楚》等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在兴趣活动课时汇演。学生兴趣盎然,写剧本、背台词、借服装、做道具,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2.采集创编类作业。 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主题鲜明的手抄报、黑板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编辑个人作文集等。如学习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制作一份“环境小报”;国庆长假后,制作一份“家乡小报”。这样的练习,既扩大了学生的信息容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获得成功感的欲望。
3.考察探究类作业。 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这类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此外,因为这类作业一般需要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到气象站了解大气资源状况,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学生被一个个令人惊愕的数字震住了,写出一份份加强环境保护的倡议书,设计出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环保标语、宣传画。
四、注重课外作业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如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路牌、广告等识字;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这样的作业,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实践性,富有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总之,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具有新颖性、分层性、多样性、综合性的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责编侯艳星)
一、注重课外作业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新课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来完成的。如学完《秋天的雨》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1.爱看书的你,阅读一篇有关秋天的小短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2.爱习作的你,写写你对秋天的感受。
3.爱绘画的你,画出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4.爱唱歌的你,创编一首秋天的歌。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得到了大量的难忘体验。
二、注重课外作业的分层性,尊重学生差异
新课程标准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发展也各有不同, 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 有差异。如在教完《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①默写词语。②背诵课文。③收集写黄山的文章或黄山的风景画。④查找并背诵古人写黄山的诗。⑤仿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其中的二至三项来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前两个作业在课文没上完时他们已完成了,就把时间花在查找、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完成前两项即可。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来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注重课外作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设计不应只有写,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演说交际类作业。 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工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比如,教学了《将相和》、《晏子使楚》等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在兴趣活动课时汇演。学生兴趣盎然,写剧本、背台词、借服装、做道具,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仅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2.采集创编类作业。 它可以是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主题鲜明的手抄报、黑板报,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编辑个人作文集等。如学习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制作一份“环境小报”;国庆长假后,制作一份“家乡小报”。这样的练习,既扩大了学生的信息容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获得成功感的欲望。
3.考察探究类作业。 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这类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此外,因为这类作业一般需要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到气象站了解大气资源状况,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学生被一个个令人惊愕的数字震住了,写出一份份加强环境保护的倡议书,设计出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环保标语、宣传画。
四、注重课外作业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如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路牌、广告等识字;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这样的作业,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实践性,富有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总之,教师应设计生动活泼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具有新颖性、分层性、多样性、综合性的作业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