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油画的民族性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中国,油画俨然成为一个大画种。而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舶来品真正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壤并开始民族化历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其中不仅是工具上或绘画方式的不同,更為主要的是显现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从碰撞而后开始逐渐融合的过程。本文旨在以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当代油画的面貌为切入点对油画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民族性作具体剖析与阐述。
  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化;民族性
  一、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油画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壤应该要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通过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那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西方绘画艺术形式。但真正开始民族化之路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留洋归国的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人就是中国“民族性”油画的先行者与倡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向苏联学习成了全国上下文艺界的主要探索与发展方向,油画亦是如此。而开始出现变化的是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提出。同年的下半年,文化部便在中国艺术最高学府之一的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了“全国油画教育座谈会”,会议上董希文、倪贻德、吕斯百等艺术家提出了“油画的民族风格”的观点,此后油画中学习苏联的倾向开始转向民族化。“民族性”成了这一时期油画发展讨论最为频繁的一个议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政治倾向严重也是这时期中国油画发展的一大特点,因政治上与表现形式特点的原因,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流。
  随着“文革”的结束,并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文化交流上迎来了空前的自由,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变得日益频繁,许多艺术家在接受西方各式各样的绘画表现风格与形式之上,关于油画的“民族性”思考也开始在艺术界展开,油画民族化不仅仅要是追求形式与内容上的民族化,更要思考精神意义上的民族化。这时的中国油画风格与表现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二、中国当代油画的民族性探索
  “油画民族化”这一概念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我们很难去准确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一点便是油画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载体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产生碰撞伊始便开始了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与其说其体现出民族的自觉意识,倒不如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油画自民国时期跟随着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一批留洋艺术家来到中国后,如何与中国绘画艺术相融合变成了首要问题。艺术家们各自有各自的主张,如学艺归来的林风眠主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美术。而徐悲鸿更是试图直接通过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绘画。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油画“民族化”更是成了几代艺术家关于中国油画发展的热议词。各种各样的主张层出不穷,但基本都是围绕着形式风格或者主题内容而作探索。放到今天来讲,不得不说其理解较为表面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油画民族化不仅仅是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追求,更要思考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层面上的民族化。这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与时代的变迁,许多艺术家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同时民族化问题渐渐的也似乎走向了一条死胡同,把民族化指向精神与气质层面使得论题变得更玄,许多油画家更是闭口不谈民族化,出现了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或是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油画界更是出现了部分“大人物”反对“油画民族化”,而这种倡导又受到了当时油画界部分权威人士的认同与支持,反对油画民族化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慢慢地变得理直气壮起来。或许持反对意见的人是处于一种对“狭义民族主义”的反对,担心油画发展会出现保守甚至是落后,但直接对油画民族化的反对也可以说是一种偏激。
  油画的民族性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作品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传统绘画为艺术家油画创作提供宝贵的思想基础。中国油画家所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如果不具备民族性,可以说其作品与其生长的这片土壤并不存在任何关系。而谈及油画当中的民族性,不仅仅是内容上元素的挪用和结合与题材上的限定,或者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上简单的借鉴。而应该上升为一种哲学上、精神上的体现。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别最大的一点便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西方文化当中,人与自然是相互独立、并列着的关系。而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与自然并非分裂,或是相互尖锐对立着的,而是相互融为一体的。先秦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奠基时期,“天人合一”就一直成为反复吟唱的主题,“天”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道家学派当中所讲的“道”便很好的诠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便是悟“道”,当中的道“道”是超乎感官上的体验,是一种心灵上的审美,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审美上最为深层次的意识,其不仅是感官上的,更是将人们的审美指引至心灵世界。所以,西方古典绘画会更关心物象的空间体积,真实的造型比例与自然的光影效果,而中国传统绘画更关心的是画家面对自然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在情感上的一种“借景抒情”。以客观物象作为依据又与现实景象有较大的差别,介于似与不似之间,而在这“似”与“不似”之间便是画家主观、感性的传达。从观众的角度来讲,作品极具隐喻性,这种“景外之景”给观众一种再创造思维的审美体验。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这种差异便是文化、哲学的差异在绘画上的流露。
  油画在中国的从无到有,直至今天繁荣的局面,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相互融合,当中少不了几代中国艺术家艰难摸索。而今这个时代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特别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油画家容易受到冲击,随之出现浮躁,审美取向上的迷茫,甚至是对本土文化不自信等问题。
  在油画作品中体现民族性,坚定民族文化立场,是中国油画发展的一大关键。民族性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民族风貌以及民族传统形式浓烈的符号和视觉特征。它比较稳定,是一种历史的符号。而民族性还包含了一定的时代性,它是随着民族的不断融合、变化而不断更新的,所以在油画创作中体现民族性并不是简单的挪用一些民族元素或符号,而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古为今用,才能创作出极具体现民族性的油画,而这样的作品也必然是具有时代性的。如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时代精神的当代油画成为当今中国油画发展的一大课题,是当下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一大任务,也是当今艺术家们继续探索、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何奎. 油画形式语言探索[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昌菊. 民族化再探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林.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思考[J] .文艺研究,2005(8):106.
  [4] 侯德. 油画民族性的思考[J] .艺术评论,2009(4).
  作者简介:林森(1992-), 男,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 水彩 油画方向 。指导老师:邹建敏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次;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
摘 要:主体性教学就是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设置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体验和生成中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本文从一线教学出发,分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  主体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对生本理念的诠释和实践。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
期刊
现在的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是本世纪赋予我们教师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如何成功地做好教师工作呢?就此,我浅谈一些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爱心多多,硕果累累  爱心是关怀与理解的体现,是真情和善意的流露。爱心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爱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学习的力量。特别是在差生身上给予爱心,效果十分明显,因为差生可提升的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
期刊
摘 要:藏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藏族风俗文化在我国各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藏族的文化习俗无不显示着藏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热情憨厚、豪放乐天、吃苦耐劳的精神面貌。藏族全民信奉佛教,在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藏民对佛教的虔信。藏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内蕴,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成果,值得深入研究和解读。  关键词:藏族:社会概况;历史变迁  一、藏族族源及地域分布  对于藏族的起源,藏区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人口的大量南迁,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其他地方。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异。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变化。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治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同时设置寨为据点来加强对羁縻州的管理,任用
期刊
玉树是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地区之一。其中玉树的民俗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在此,简单介绍几个关于节庆的民俗风情。  一、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其形式与整个藏区大同小异,但有其白己的地域特色,当进入农历12月中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缝制新农,酿造青稞美酒,准备供佛祖或敬神灵的酥油灯和“切玛”等供品。  当新年的前儿大,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理发,女性
期刊
摘 要:文学翻译具有复杂性,因为文学作品在理解和阐释时各有不同。增译是阐释方法的一种,合理的增译能够为目的语读者在理解时扫除障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倡扬,但是过度增译会适得其反,应该避免。本文将从正反两反面研究《干校六记·下放记别》章楚英译本的增译效果。  关键词:《干校六记·下放记别》;英译;增译;效果  《干校六记》杨绛先生的纪实散文集,记录了“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时期,知识分子在干校的衣食住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学生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数学、物理等理科不同,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非常强,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数学、物理等理科不同,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非常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初中
期刊
摘 要:梁河傣族的葫芦丝音乐,不论是外形还是音色、音域都展现了傣族“柔美”的文化特点。本文主要介绍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并对其形制、演奏技法以及与梁河地方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  关键词: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音乐  一、梁河傣族传统葫芦丝概述  1.历史文化渊源。葫芦属藤本植物,在我国西南民族文化中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彝族民间长诗《梅葛》中说:汉、傣、彝、傈僳都是来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