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不少人认为是旧话重提、传统重构。事实上,在当前,改变轻视劳动的观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命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务之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警惕中小学劳动教育边缘化的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中小学教育在全面纠正十年“文革”极左路线造成过度重视劳动教育、轻视知识学习的严重错误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并取得了积极的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我国普通中小学校出现了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学校教育中被严重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与育人的关系错位,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获得与劳动成果消费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学生缺乏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勇气和动力,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向实践学习,形成了培养的人才普遍“高分低能”的被动局面。在普通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比例下降,存在用活动代替劳动的倾向,造成了普通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不愿意参加劳动、没有时间劳动、没有空间劳动、没有条件劳动、不敢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不少学生从未经过艰苦的劳动锻炼,缺乏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园中比阔、歧视贫困同学、啃老等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与长辈、工人、农民、军人感情淡化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可以说,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曾做过不少重要指示和批示。应该说,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经历的艰苦劳动教育及锻炼,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习近平为例,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生活俭朴,在小时候常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在“文革”中,因受父亲冤案牵连,习近平受过批斗、挨过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1969年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那些年,习近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几乎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 “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成为习近平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为增加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他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每次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他组织村里的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跑去取经,回村后修建了陕北第一个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尽管学业被迫中断了,但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读书自学不辍。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这段与黄土高坡纯朴乡亲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深深融入他以后的人生追求之中。
无独有偶,现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多数成员,青少年时期都曾经受过类似的插队劳动锻炼和教育。
根据中共中央公布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简历,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7年劳动锻炼的经历外,李克强同志于1974~1976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当知青,1976~1978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任党支部书记。张德江同志于1968~1970年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当知青。刘云山同志于1968~196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把什学校当教师,并在土默特右旗苏卜盖公社接受劳动锻炼。王岐山同志于1969~1971年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当知青。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数成员(5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曾经有过艰苦的插队劳动锻炼经历,才使他们了解了劳动过程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与劳动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进入党中央领导层后,才容易达成以反对不劳而获为本质特征的彻底地、长期地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殷切期盼!
三、加强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后来,他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又反复强调诚实劳动的重要性:“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他进一步要求:“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全社会都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少年儿童提出了热爱劳动的嘱托:“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他强调:“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一、警惕中小学劳动教育边缘化的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中小学教育在全面纠正十年“文革”极左路线造成过度重视劳动教育、轻视知识学习的严重错误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并取得了积极的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我国普通中小学校出现了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学校教育中被严重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与育人的关系错位,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获得与劳动成果消费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学生缺乏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勇气和动力,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向实践学习,形成了培养的人才普遍“高分低能”的被动局面。在普通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比例下降,存在用活动代替劳动的倾向,造成了普通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不愿意参加劳动、没有时间劳动、没有空间劳动、没有条件劳动、不敢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不少学生从未经过艰苦的劳动锻炼,缺乏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园中比阔、歧视贫困同学、啃老等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与长辈、工人、农民、军人感情淡化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可以说,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曾做过不少重要指示和批示。应该说,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经历的艰苦劳动教育及锻炼,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习近平为例,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生活俭朴,在小时候常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在“文革”中,因受父亲冤案牵连,习近平受过批斗、挨过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1969年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那些年,习近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几乎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习近平,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干活不惜力” “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黄土地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成为习近平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为增加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他带领乡亲们修筑淤地坝,每次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他组织村里的铁匠成立铁业社,打造的农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卖到附近村庄增加集体收入。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在搞沼气,就跑去取经,回村后修建了陕北第一个沼气池,带领村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困难……尽管学业被迫中断了,但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望始终如一,读书自学不辍。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这段与黄土高坡纯朴乡亲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国的农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当,深深融入他以后的人生追求之中。
无独有偶,现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多数成员,青少年时期都曾经受过类似的插队劳动锻炼和教育。
根据中共中央公布的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简历,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7年劳动锻炼的经历外,李克强同志于1974~1976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当知青,1976~1978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大庙大队任党支部书记。张德江同志于1968~1970年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当知青。刘云山同志于1968~196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把什学校当教师,并在土默特右旗苏卜盖公社接受劳动锻炼。王岐山同志于1969~1971年在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当知青。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数成员(5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曾经有过艰苦的插队劳动锻炼经历,才使他们了解了劳动过程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与劳动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进入党中央领导层后,才容易达成以反对不劳而获为本质特征的彻底地、长期地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殷切期盼!
三、加强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后来,他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又反复强调诚实劳动的重要性:“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他进一步要求:“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全社会都要热爱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少年儿童提出了热爱劳动的嘱托:“听说有的同学喜欢比吃穿,比有没有车接车送,比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这样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这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要比就比谁更有志气、谁更勤奋学习、谁更爱劳动、谁更爱锻炼身体、谁更有爱心。”他强调:“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