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10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可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喜开始。”儿童对生动、形象、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也对这些事物的规律会产生疑问和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伊始就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的认识”一节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呈现一个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纷纷说出自己的认识和道理,加深了对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二、教学操作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动脑动手的本领,并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笔者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学生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本身具有好动合群的天性,教师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能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践证明,适时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一一列举”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如有记录的、有发言的、有检查的。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共同探讨,达成知识的优化;通过交流、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形成共识,找出了“一一列举”策略的最佳方案。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消除了后进生的自卑感,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优等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全体学生在这种“平等、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来描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1-9的数字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儿歌的形式来教学:1像铅笔,会写字; 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一定的感情色彩,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课尾留下悬念,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应有总有分,有张有弛,既严肃又活泼,这样学生的大脑皮层才会处于兴奋状态。特别是课尾,教师更应该注意通过寥寥数语,概括全文,留下悬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留有回味。课后再鼓励学生去探索,使其体会到数学跟自己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多种方法,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10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可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喜开始。”儿童对生动、形象、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也对这些事物的规律会产生疑问和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伊始就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的认识”一节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呈现一个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纷纷说出自己的认识和道理,加深了对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二、教学操作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动脑动手的本领,并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笔者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学生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本身具有好动合群的天性,教师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能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践证明,适时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一一列举”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如有记录的、有发言的、有检查的。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共同探讨,达成知识的优化;通过交流、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形成共识,找出了“一一列举”策略的最佳方案。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消除了后进生的自卑感,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优等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全体学生在这种“平等、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来描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1-9的数字的认识”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儿歌的形式来教学:1像铅笔,会写字; 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一定的感情色彩,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课尾留下悬念,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应有总有分,有张有弛,既严肃又活泼,这样学生的大脑皮层才会处于兴奋状态。特别是课尾,教师更应该注意通过寥寥数语,概括全文,留下悬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留有回味。课后再鼓励学生去探索,使其体会到数学跟自己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多种方法,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