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老教授王泽霖捐款八千万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7岁的河南农大教授王泽霖,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了他所在的学校。
  给鸡宝宝当“保护伞”
  “王泽霖能赚钱!”这看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1985年至1995年期间,当“万元户”都了不起的时候,王泽霖就通过办班、禽病诊疗、化验、为农村养殖户服务等形式,逐步积累资金400多万元。
  2005年,王泽霖研发的5个兽药证书一次性获技术转让經费500万元,在校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要问王泽霖赚钱的秘诀是什么,有个生动的比喻———他给鸡宝宝当了“保护伞”!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突发、重大和难以控制的疫病一直是我国养禽业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我国种鸡场、蛋鸡场使用的疫苗主要依赖进口。1984年年初,王泽霖调入河南农大,从此在这里开始了禽病防疫的事业。36年来,在没有向国家申请经费的情况下,王泽霖科研创新却凯歌高奏,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并主持创建了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创立了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打破了国外垄断,彻底攻克了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被誉为“给中国鸡宝宝撑起了国产保护伞”,个人和团队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时间,“禽病防疫就找河南农大王泽霖”成为业界共识。
  2014年年初,得知王泽霖教授团队要进行新疫苗的研发,4家企业立即出资1950万元进行资助,条件只有一个———成果优先使用。王泽霖每一项研究都紧跟生产需要,也因此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国20多家著名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让全国数以亿计的鸡宝宝得以健康成长,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肉。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独立法人实体累计获成果转让经费和合作到账经费近亿元,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8%的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12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
  公益事业“挥金如土”
  王泽霖将赚来的钱花在了科研和公益上。在赚到第一个400万的时候,王泽霖用这些钱逐步为学校盖起了两座实验楼,购买了当时省内高校最先进的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浓缩机、冻干机等先进仪器设备供生产、科研、教学使用。
  王泽霖一砖一瓦创办的禽病研究所科研设备一应俱全,但是为了学科发展需要,如今他已经全部捐给了所在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2005年,王泽霖转让新药证书所得500万元,按照协议,除学校和学院所得外,其个人和禽病所可分得345万元。他拿到资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中的230万元交给禽病所用于实验室建设,剩余钱款后来又全部捐出,其中100万元捐给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设立创新基金,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禽病防疫事业。
  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外出差回来的王泽霖返校后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学院,掏出身上仅剩的2000元现金交给学院领导。回到家,又立即让爱人设法筹措20万元现金捐给学校,这也是当年河南高校教师队伍最大的一笔捐款。2015年,王泽霖两个新药证书被两家企业收购,按照协议,企业要将每年销售额的8%作为专利使用费支付给王泽霖,期限为12年。2019年3月,王泽霖向学校提出报告,将其中分给自己的部分全部捐出设立学院科研创新基金。
  王泽霖说:“设立科研创新基金,就是期待更多的年轻老师,不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农业发展的领域闯出新路子、做出新贡献。”就在前不久,王泽霖又一次找到学校,表达了将毕生科研转化所得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的意愿,希望用来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即业界俗称的P3实验室。王泽霖表示:“P3实验室对于河南农大有关学科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希望尽快将这笔资金用到它需要的地方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生简朴的老教授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异口同声地说王泽霖“太简朴”“对自己太抠门”“太苛刻”。河南农大牧医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明说:“老先生对待金钱让我感觉两极分化,他合法拿到的数千万元眼都不眨就捐出去,但是出差在外住宿吃饭,差几十块钱他也要较真!”学院书记程功鹏曾劝王泽霖:“王老师,你是大专家,也是学校的形象,得弄套好的西装穿穿。”
  对此,王泽霖的答案却是,“我一辈子当马医生、猪大夫,这几十年是给小鸡看病的,随时都要去鸡场,你让我穿那么好给谁看,关键是耽误干活啊”。
  的确,在王泽霖的字典里没有“享受”这个词,已经77岁的他至今还坚持着出行的原则———能步行不骑车,能骑车不坐公交,能坐公交车绝不打出租车。“抠门”这个词传得久了,自然王泽霖也感受得到,但是他却不以为意,总是一笑了之。当人谈起他当年坐火车出差随身还要带小马扎的故事时,他会笑眯眯地说,“那是创业的时候,现在我也坐飞机的”。对于他的成就,王泽霖只是淡淡地说:“我这些新技术的研发,打破了国外疫苗的市场垄断,降低了我们国家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效率,算是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谈及8208万元的捐款,王泽霖十分平静,他说:“我的成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的,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学校和学院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已经老了,但是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价值。”
  据CCTV《面对面》整理
其他文献
30多年间,王有亮修复过的文物超过300件。不过他遵守了匠人无名无我的传统,国宝上不会留下他的名字,参观者也不会知道修复者是谁。也许在外人看来,修复师的自我价值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对于王有亮和他的同事们来说,他们的人生追求与个人价值,早已经在每一次焊接、每一次上色,通过每一件器物的修复重现而熠熠闪光。  王有亮工作的故宫文保处青铜修复组如今统一搬到了故宫新建的“文物医院”。西门附近—长溜灰瓦红窗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红娘子劫法场救了李信。随后,李信就跟红娘子投了李闯王,并从此改名为李岩。  李岩在投了闯王之后,很快就因骁勇善战,而成为闯王麾下的一员重要将领。他还向闯王建议,实行“均田免赋”的政策,并谓: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如要想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要严明军纪,不准乘乱烧杀抢劫、淫人妻女。闯王以为善,立即下令,今后凡有乘乱烧杀抢掠、淫妇妻女者,一律就地正法。他还编了一个儿歌:“杀牛羊,备酒浆,打开城
期刊
左胜华,1959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美术家協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师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张重梅教授学习国画、诗文等,师从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学习书法。后又在中国国家画院深造,书画兼修,注重传统文化修养,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藏家珍藏。左胜华对“四君子”之一的“竹”特别偏爱,他爱竹如癖、画竹如痴,倾注大量精力钻研墨竹的技法,这些年颇有成效。  名家
期刊
大奖赛结束后,颜妮第三次被国家队退回,这刺痛了颜会平夫妇的心。他们知道,这种挫折对女儿打击太大了。颜会平夫妇猜得没错,颜妮这次被退回,极大地挫伤了她的自信心。  女排国家队副攻手颜妮,曾随队在第3l届里约奥运会上获得金牌,2018年9月1日随队在雅加达亚运会获得女排冠军。一直以来,虽然身高很占优势,但是她在国家队中还是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所以她在训练中十分的刻苦,—直磨练自己的能力。  一箱箱牛奶见
期刊
【第七十八辑】78 「倒装句」您肯定说过  您可能看出来了,这个标题就是“倒装句”。口袋的口儿朝上,您顺着口儿往里裝东西不得了吗,干吗非要倒过来“装”呢?哎,这就是北京话的特色。  北京人说话喜欢“后找补”。如:早晨出门上班,碰上了遛早儿回来的邻居李大爷,您主动打招呼:“早呀您。上哪儿遛弯儿去了李大爷?”李大爷也回您一句:“奔陶然亭溜达了一圈儿我。这是上班儿呀大侄子?得,慢走吧爷儿们!”  您看这
期刊
这个自诩长得像北京猿人的历史老师,被媒体冠上“电视史上最丑名人”的称号——可他对待家庭,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妻子,像夏天般火热;看对万的缺点,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流言,像寒冬一般残酷无情……如此纪连海,帅!  说句不好听的,路和平和纪连海谈恋爱,那就是—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1988年,五一劳动节,全北京共评上258位优秀工作者,时任小学语文老师的路和平就是其中之一。纪连海是什么?“就—教历史的——那
期刊
“最能燃起你学习激情的一句话是什么?”  應该没有吧,我并不确定。主要是这“学习激情”是啥?在我看来,学习是件苦事。既然是苦事,避之都唯恐不及,难道还会有什么“激情”不成?  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也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老爸声色俱厉常说的一句话:“你小子,这次期末考试,再敢给老子考个不及格回来,小心你的屁股!”那时候,我每次听到就会不由自主心头一颤!因为老爸唯独在这件事上,那叫一个“言必信,行必果
期刊
深宝石红的树莓干红酒浆,从青花瓷瓶中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液体在暖阳的映衬下,发出神秘、迷人的光泽,宛如液态的火焰,摇一摇,浅啜一口,似可一下子把灵魂点燃。  酒,是“隐居”于房山石楼镇的王守鑫酿制的。在那里,他和几个朋友拥有一块240亩的地,其中一片就是树莓园。几年前他从黑龙江移植过来两种野生树莓品种苗木,清明节前后种下去,50厘米株距,70厘米行距,当年就抽新条发芽,开花结果。每年5月,当树莓开
期刊
人这一辈子可供自己选择的重大机会其实没几次,年轻时尤其如此。比如我自己,若不是年轻时哥哥对我的一次当头棒喝,我肯定不是现在的我。  初中毕业,我从县三中以自觉不错的成绩很轻松地考上了县一中,那可是当时全县最好的高中。只记得那时自己有些飘飘然,觉得县里最好的高中也不过尔尔。  哪知高一时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就给了我当头一闷棍,上初中那会儿在班里就没跌过前十名的我,高中这第一次大考却只考了全班三十几名,我
期刊
中国有很多用于鼓励人们读书的名言,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所谓鼓励目标明确,多少带有功利色彩。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行行出状元。可有家长威胁自己的孩子说,你要不好好念书,以后只能去扫大街。  读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实践是另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部分。本来读书学习应该是件让人快乐的事,通过读书输入文化,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乐趣。让读书掺入功利和威胁,感觉就不那么愉快了。  我有个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