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以往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忽略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导致矿山周围环境恶化。致使矿山周围耕地面积缩减、空气污染严重、水汽循环被破坏、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现代工业市场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加剧,必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必要时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研究和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次生灾害预防措施,减少经济财产损失。本文就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工程、第四系土质及地貌学、采矿工程、地质灾害学和生态工程等。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原则
(1)确定主体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以政府颁发的采矿权许可证为准,对于一些已实施关停的无主矿山,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
(2)总体规划,分区分段恢复治理。对于新建矿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同时进行;对于正在生产的矿山,要视地质环境损坏程度和修复难度,制订适宜方案,分区治理,分阶段进行,不能将相关工作都安排在闭矿后进行;对于无主矿山最好是一次到位不欠账。
(3)优先保护原始地质生态。矿山地质环境损坏形式千差万别,不可能恢复原生态,坚持治理为主,恢复为辅,在治理和恢复中优先保护地质环境。
(4)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形式、人文等相结合,不能干篇一律。
(5)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注重周边环境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过程中,应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矿山及周边环境安全。
2、矿山地质环境损坏形式
2.1露天开采
(1)地形地貌地质景观破坏。露天开采需要大范围内进行表土和非矿石资源的剥离,对原始地形地貌破坏较大,开采后形成了大的露天采坑。
(2)水土流失。矿山在基建、生产过程中,要平整场地、剥离、修建厂房和各种工业设施,大量开挖,破坏原始的生态,尤其是植被系统,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3)露天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①边坡失稳,露天开采形成的边坡因终了边坡角、边坡高度、边坡水文地质工程条件等因素影响,在降水、震动及地震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滑坡、崩塌等形式破坏;②排土场失稳,排土场因选址不合理、堆排工艺不规范、或因管理等问题,排土场发生滑坡,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作用极大;③矿山泥石流,矿山弃土包括排土场上的堆积物,受地形条件影响,在降水作用下,水土、块石等混合体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极大的破坏能力对岩土的地质环境及建构筑物产生破坏。
(4)尾矿库失稳,尾矿库作为矿山重要的工业设施之一,如果产生破坏其后果极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尾矿库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对尾矿库下游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主要形式有洪水漫顶、溃坝、滑坡、渗透变形等。
2.2井下开采
(1)与露天开采类似,井下开采也存在地形地貌地质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形式的损坏。
(2)地下水资源破坏。井下开采需要进行地下水的疏干,疏干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使井泉干涸、農田耕作困难。
(3)井下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①边坡失稳,修建主井及其工业厂房时人为切割山体或其他地形地貌形成的边坡,它不同于露天开采形成的边坡,一般情况下稳定性较差;②排土场失稳、矿山泥石流和尾矿库失稳等地质灾害隐患与露天开采相似;③塌陷、陷落,因地下水疏干、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等交替作用下,特定的地层结构引发地表岩土的塌陷和陷落,在岩溶地区的井下开采矿山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居民住宅、公路、桥梁和范围内建构筑物;④地面沉降,井下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大型井下煤矿开采矿山,因疏干排水量大引发的地面沉降范围往往从几平方千米到数十平方千米,同时伴随塌陷、陷落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城市抽取地下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有较大区别;⑤岩移,受采矿方法和崩落角大小影响,井下采矿活动往往在矿体下盘引起规模较大的拉张裂缝,使崩落角内山体发生移动。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一般而言,采矿活动影响的范围即为保护和恢复治理的范围,但不能局限于该范围。范围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投资、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恢复治理工程的难易程度、周边区域的地质环境、当地对该区域功能划分等。
3.1工程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措施的制定是以消除安全隐患为目的,在此基础上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矿山的地质环境。工程措施的选择以简单实用为前提,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资源以节约工程投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法和工艺。
3.2工程实例
某市一露天矿山在省道边800~1000m,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目前正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具体思路为:①聘请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部分矿山可结合矿山具体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同时开展一些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泥石流及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为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勘察深度视条件而定;②矿山根据审查批复自行组织工程施工,也可委托第三方施工。
环境恢复治理设计和矿山开采方案设计,将台阶的高度降至12m,台阶边坡角降至68○,不设置安全平台,仅设置清扫平台,台阶高度为6.0m;②台阶内侧修建截面尺寸为0.3m×0.3m的浆砌块石排水沟;③台阶外侧用块石修建1.0m高的支挡墙;④台阶面上铺设0.3m厚的黏土,并撒上草籽;⑤矿区内公路全部进行硬化处理;⑥坡面采用一种土工格栅挂网并种植草皮;⑦采坑利用废石、弃土回填到设计的正负零标高,并种植草皮;⑧采界外5.0m位置修建截面尺寸为0.5m×0.3m的浆砌块石截洪沟;⑨拆除矿区内所有的建构筑物。
4、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并非简单覆土复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应以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分级为基础,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定性、定量评价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影响程度,结合矿山的具体实际,全面规划、分区分阶段保护、恢复治理,打造绿色矿山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郭秋,张红,刘贺春.宝鼎矿地质环境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J].金属矿山,2017(8):193-198.
[2]欧哲,王铁,杨家富,等.废弃矿山破碎岩质边坡地质环境治理[J].金属矿山,2017(7):179—185.
(作者单位: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边坡工程、第四系土质及地貌学、采矿工程、地质灾害学和生态工程等。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原则
(1)确定主体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以政府颁发的采矿权许可证为准,对于一些已实施关停的无主矿山,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
(2)总体规划,分区分段恢复治理。对于新建矿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同时进行;对于正在生产的矿山,要视地质环境损坏程度和修复难度,制订适宜方案,分区治理,分阶段进行,不能将相关工作都安排在闭矿后进行;对于无主矿山最好是一次到位不欠账。
(3)优先保护原始地质生态。矿山地质环境损坏形式千差万别,不可能恢复原生态,坚持治理为主,恢复为辅,在治理和恢复中优先保护地质环境。
(4)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形式、人文等相结合,不能干篇一律。
(5)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注重周边环境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过程中,应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矿山及周边环境安全。
2、矿山地质环境损坏形式
2.1露天开采
(1)地形地貌地质景观破坏。露天开采需要大范围内进行表土和非矿石资源的剥离,对原始地形地貌破坏较大,开采后形成了大的露天采坑。
(2)水土流失。矿山在基建、生产过程中,要平整场地、剥离、修建厂房和各种工业设施,大量开挖,破坏原始的生态,尤其是植被系统,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3)露天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①边坡失稳,露天开采形成的边坡因终了边坡角、边坡高度、边坡水文地质工程条件等因素影响,在降水、震动及地震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滑坡、崩塌等形式破坏;②排土场失稳,排土场因选址不合理、堆排工艺不规范、或因管理等问题,排土场发生滑坡,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作用极大;③矿山泥石流,矿山弃土包括排土场上的堆积物,受地形条件影响,在降水作用下,水土、块石等混合体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极大的破坏能力对岩土的地质环境及建构筑物产生破坏。
(4)尾矿库失稳,尾矿库作为矿山重要的工业设施之一,如果产生破坏其后果极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尾矿库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对尾矿库下游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主要形式有洪水漫顶、溃坝、滑坡、渗透变形等。
2.2井下开采
(1)与露天开采类似,井下开采也存在地形地貌地质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形式的损坏。
(2)地下水资源破坏。井下开采需要进行地下水的疏干,疏干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下降使井泉干涸、農田耕作困难。
(3)井下开采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①边坡失稳,修建主井及其工业厂房时人为切割山体或其他地形地貌形成的边坡,它不同于露天开采形成的边坡,一般情况下稳定性较差;②排土场失稳、矿山泥石流和尾矿库失稳等地质灾害隐患与露天开采相似;③塌陷、陷落,因地下水疏干、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等交替作用下,特定的地层结构引发地表岩土的塌陷和陷落,在岩溶地区的井下开采矿山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种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居民住宅、公路、桥梁和范围内建构筑物;④地面沉降,井下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大型井下煤矿开采矿山,因疏干排水量大引发的地面沉降范围往往从几平方千米到数十平方千米,同时伴随塌陷、陷落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城市抽取地下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有较大区别;⑤岩移,受采矿方法和崩落角大小影响,井下采矿活动往往在矿体下盘引起规模较大的拉张裂缝,使崩落角内山体发生移动。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一般而言,采矿活动影响的范围即为保护和恢复治理的范围,但不能局限于该范围。范围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投资、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恢复治理工程的难易程度、周边区域的地质环境、当地对该区域功能划分等。
3.1工程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措施的制定是以消除安全隐患为目的,在此基础上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矿山的地质环境。工程措施的选择以简单实用为前提,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资源以节约工程投资,同时充分运用先进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法和工艺。
3.2工程实例
某市一露天矿山在省道边800~1000m,因资源枯竭而关闭,目前正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具体思路为:①聘请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部分矿山可结合矿山具体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同时开展一些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泥石流及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工作,为治理方案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勘察深度视条件而定;②矿山根据审查批复自行组织工程施工,也可委托第三方施工。
环境恢复治理设计和矿山开采方案设计,将台阶的高度降至12m,台阶边坡角降至68○,不设置安全平台,仅设置清扫平台,台阶高度为6.0m;②台阶内侧修建截面尺寸为0.3m×0.3m的浆砌块石排水沟;③台阶外侧用块石修建1.0m高的支挡墙;④台阶面上铺设0.3m厚的黏土,并撒上草籽;⑤矿区内公路全部进行硬化处理;⑥坡面采用一种土工格栅挂网并种植草皮;⑦采坑利用废石、弃土回填到设计的正负零标高,并种植草皮;⑧采界外5.0m位置修建截面尺寸为0.5m×0.3m的浆砌块石截洪沟;⑨拆除矿区内所有的建构筑物。
4、结语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并非简单覆土复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应以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分级为基础,结合工程地质勘察,定性、定量评价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影响程度,结合矿山的具体实际,全面规划、分区分阶段保护、恢复治理,打造绿色矿山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郭秋,张红,刘贺春.宝鼎矿地质环境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J].金属矿山,2017(8):193-198.
[2]欧哲,王铁,杨家富,等.废弃矿山破碎岩质边坡地质环境治理[J].金属矿山,2017(7):179—185.
(作者单位: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