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要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制定合理的课时指导目标。根据课时目标,教师要抓住课堂生成,拓宽思路,尝试不同的指导方法与教学设计,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逐步达成课程目标。
关键词 综合实践 课时目标 开题课
我们学校每周固定一课时时间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的指导。要想在课堂中有限的35分钟内,让学生的各项活动能力得到稳步地提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开展活动,就需要提高课堂统一指导的有效性。设定合理的课时目标并达成,是课堂指导有效性的保证。
一、如何设定课时目标
1 课时目标设定,应把握总领方向。《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指出:“学校需要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课时安排、活动过程等环节。由此可见,我们要将总目标具体化为学校学年及每学期教学目标,再将学期目标分解为各个主题活动的目标,还要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分解为各活动阶段目标,最后细化为各个课时的目标。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序列化的“目标系统”。细化的过程要以《实施纲要》为总领方向,而不至于“南辕北辙”。
2 课时目标设定,应具体化、可操作化。我们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开展“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主题活动时,整个主题活动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研组里一位老师把这一目标也作为开题课的课时目标,仔细考虑觉得这个目标不够具体,在一堂课上实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不具备可操作性。于是我们把此项目标简化为:“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确定研究内容与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认真倾听。”这样细化的目标设定,既明确了采用什么活动实现目标,又符合课堂操作实际。整个主题活动目标不同于课时目标,主题活动目标应该在每个课时中具体化,在课内课外活动中逐步达成,而不能以主题活动目标代替课时目标。
3 课时目标设定,应切合学生实际能力。课时目标的内容设定不能过于庞杂。我们在研讨三年级课题《观察饮料》时,这样设定这个课时的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饮料的活动,初步体会全方位的观察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目标瘦身了,教学各个环节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学生个体体验活动更充分,指导自然更有效。科学方法的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一把抓,忽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还不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较简单的能力目标,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
4 课时目标设定应考虑年级段序列性。我们教研组在四年级上开题课《饮料知多少》,目标设定如下:(1)指导学生针对身边常见的饮料提出问题,将有关饮料的问题归类。(2)谈论哪些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再将问题转化为研究饮料的子课题。
二、如何达成课时目标
1 同一目标,尝试不同教学设计。课时目标确定以后,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追求更有效的途径实现目标。只要把握好课时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和指导老师调控能力的不同,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指导方法,同样能殊途同归。
2 抓住课堂生成,调整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调控能力。
我在上五年级《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时,请学生谈谈饮料给人体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有几个学生却为“饮料到底能不能解渴”而争论起来了,有争论的问题恰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感兴趣的问题。我抓住这个契机,把学生争论的问题写到黑板上,把研究主题改为《饮料能否解渴》。这样紧紧抓住生成,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 引导课外拓展,实现目标。同样的开题课,同样的关于“饮料”的主题活动,不同的年级根据课时目标要设置不同的课外拓展活动。
三年级:课题《观察饮料》。课后拓展:(1)学习课堂上观察饮料的方法,到超市观察你喜欢的几种零食;(2)做简单的观察记录。三年级尽量安排周期较短的小主题活动,一般一次课内指导带动一次课外实践。如果活动周期过长,学生能力有限,教师指导无法及时到位,反而会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年级:课题《饮料知多少》。课后拓展: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内容包括:(1)研究的课题;(2)我们准备如何研究。四年级的拓展作业主要是为下节课的“如何制定研究计划”而做铺垫。
五年级:课题《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课前准备:调查我校学生常喝的饮料有哪几种。课后作业:各小组修改研究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活动。五年级开题课如果成功地达成了制定研究计划的目标,各个小组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就不是难题了,期间教师还要不定时地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六年级:课题《走进饮料的世界》。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各种各样饮料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课后拓展:想一想,怎样的饮料对人体最有好处;做一做,为家人自制一份营养饮料。高年级的课堂活动,需要大量课外探索的材料积累和交流思考作铺垫,来延伸拓展。因此五六年级,我们安排了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拓展活动。
合理地设定课时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关注生活,扎扎实实地达成课时目标。课堂上每周固定课时地统一指导,课外不定时地分散指导,学生综合素养在这样螺旋形的指导活动中得到稳步提高,提高的还有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 综合实践 课时目标 开题课
我们学校每周固定一课时时间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一的指导。要想在课堂中有限的35分钟内,让学生的各项活动能力得到稳步地提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开展活动,就需要提高课堂统一指导的有效性。设定合理的课时目标并达成,是课堂指导有效性的保证。
一、如何设定课时目标
1 课时目标设定,应把握总领方向。《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指出:“学校需要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课时安排、活动过程等环节。由此可见,我们要将总目标具体化为学校学年及每学期教学目标,再将学期目标分解为各个主题活动的目标,还要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分解为各活动阶段目标,最后细化为各个课时的目标。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序列化的“目标系统”。细化的过程要以《实施纲要》为总领方向,而不至于“南辕北辙”。
2 课时目标设定,应具体化、可操作化。我们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开展“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主题活动时,整个主题活动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研组里一位老师把这一目标也作为开题课的课时目标,仔细考虑觉得这个目标不够具体,在一堂课上实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不具备可操作性。于是我们把此项目标简化为:“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确定研究内容与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认真倾听。”这样细化的目标设定,既明确了采用什么活动实现目标,又符合课堂操作实际。整个主题活动目标不同于课时目标,主题活动目标应该在每个课时中具体化,在课内课外活动中逐步达成,而不能以主题活动目标代替课时目标。
3 课时目标设定,应切合学生实际能力。课时目标的内容设定不能过于庞杂。我们在研讨三年级课题《观察饮料》时,这样设定这个课时的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饮料的活动,初步体会全方位的观察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目标瘦身了,教学各个环节围绕目标层层递进,学生个体体验活动更充分,指导自然更有效。科学方法的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一把抓,忽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接受能力,还不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较简单的能力目标,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
4 课时目标设定应考虑年级段序列性。我们教研组在四年级上开题课《饮料知多少》,目标设定如下:(1)指导学生针对身边常见的饮料提出问题,将有关饮料的问题归类。(2)谈论哪些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再将问题转化为研究饮料的子课题。
二、如何达成课时目标
1 同一目标,尝试不同教学设计。课时目标确定以后,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学设计,以追求更有效的途径实现目标。只要把握好课时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和指导老师调控能力的不同,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指导方法,同样能殊途同归。
2 抓住课堂生成,调整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调控能力。
我在上五年级《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时,请学生谈谈饮料给人体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有几个学生却为“饮料到底能不能解渴”而争论起来了,有争论的问题恰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感兴趣的问题。我抓住这个契机,把学生争论的问题写到黑板上,把研究主题改为《饮料能否解渴》。这样紧紧抓住生成,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 引导课外拓展,实现目标。同样的开题课,同样的关于“饮料”的主题活动,不同的年级根据课时目标要设置不同的课外拓展活动。
三年级:课题《观察饮料》。课后拓展:(1)学习课堂上观察饮料的方法,到超市观察你喜欢的几种零食;(2)做简单的观察记录。三年级尽量安排周期较短的小主题活动,一般一次课内指导带动一次课外实践。如果活动周期过长,学生能力有限,教师指导无法及时到位,反而会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年级:课题《饮料知多少》。课后拓展: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内容包括:(1)研究的课题;(2)我们准备如何研究。四年级的拓展作业主要是为下节课的“如何制定研究计划”而做铺垫。
五年级:课题《我校学生常喝饮料利与弊的研究》。课前准备:调查我校学生常喝的饮料有哪几种。课后作业:各小组修改研究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活动。五年级开题课如果成功地达成了制定研究计划的目标,各个小组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就不是难题了,期间教师还要不定时地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六年级:课题《走进饮料的世界》。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各种各样饮料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课后拓展:想一想,怎样的饮料对人体最有好处;做一做,为家人自制一份营养饮料。高年级的课堂活动,需要大量课外探索的材料积累和交流思考作铺垫,来延伸拓展。因此五六年级,我们安排了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拓展活动。
合理地设定课时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关注生活,扎扎实实地达成课时目标。课堂上每周固定课时地统一指导,课外不定时地分散指导,学生综合素养在这样螺旋形的指导活动中得到稳步提高,提高的还有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