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7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高中生价值观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金钱和物质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教师对于这种现状感到很担心,特别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心里感到很恐慌,如果学生再这样下去,那谁还会在乎国家的历史,还会关注国家的未来,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国家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造就以后只可以赚钱的高材生。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反思我们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
1、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功能的缺失,要求必须加强情感教育。
尽管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能力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些:第一是教材的原因,比较缺少情感教育的素材;第二是教师的原因,观念难以转变。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念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比较困惑,感觉较玄,难以捉摸,不易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有时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这就造成了学生有很强的智力技能,如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但情感却严重缺失。第三是学生方面原因,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记忆学习,而缺少情感上的熏陶,表现为浮燥自大或自卑,感情冷漠麻木等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曾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北京某重点中学有一班级有近乎50%的学生崇拜希特勒。按理说,重点中学学生知识、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现实似乎反映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培养了能力,就可以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联想起历史课上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时,面对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个别学生不仅无动于衷,反而与别人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还在谈笑。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不是我们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才会让学生如此麻木。
2、情感教育僵化古板,必须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感素材。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学科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命运曲折离奇,历史事件婉约迷人,历史学科本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又由于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以史育人的过程中,有必要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补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让学生从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中充分感受蕴含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
3、情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情感教育必须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受到的只是各种单调、枯燥、乏味的刺激,学生就会在那里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清,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可以解释的,“历史有富人的历史、穷人的历史、男人的历史、女人的历史、不同种族和团体的历史等”,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解释,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真实和深刻。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怕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也不深入,甚至还有偏见,但它毕竟是学生自己的认识,来自学生内心的体验,所以应该多鼓励。
有情感的历史教学才会让学生对历史有感情,所以以下是我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调整方案:
一、激发积极的情感是实现历史教育的切入口。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但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认识过程而轻情感过程,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深挖教材,研究学生,贴近生活,带着激情投入到中学历史情感教育中去。
1、因材施教。发掘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我让学生在这两次会议里模拟瓜分世界的英、美、法、日和被瓜分的德、中国等。学生体验到“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感,更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教学大纲,要主动积极加工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
2、选择适当的启情点。选择启情点,教师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又要照顾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如,为突出民族英雄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形象,可以选择这样的启情点:“邓世昌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大声地对全舰官兵说:‘今天我们以生命报效国家’,他下令开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向日舰吉野号撞击。全舰250名官兵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人人脸上毫无惧色,个个眼里喷射出对敌人仇恨的火焰。可是,致远舰不幸被敌鱼雷击中,全舰将士纷纷落水阵亡,邓世昌也掉入波涛之中。他的随从为救他,给他一个救生圈,可邓世昌决心以死报国,毅然推掉了救生圈。这时,他的爱犬游去救他,用嘴衔住他的发辫,邓世昌见全舰将士壮烈牺牲,抱住爱犬,随波涛而去。”这段史实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有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涛,达到了启情的作用。
3、师生共鸣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如,邓世昌为抗击外敌以身殉国,林详谦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信念,必须伴随着讲授甲午黄海大海战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有关知识而进行渲染,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的讲授之中,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热诚来感染学生,促使其勤奋学习。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容易把教学与自己脱离开来,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体验,与学生交流,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
当然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许多,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以上只是我在歷史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多方面尝试,都比较行之有效。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仍然不能停止,还会不断总结,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把他们与与生俱有的情感激发出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所谓的高材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高中生价值观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金钱和物质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教师对于这种现状感到很担心,特别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心里感到很恐慌,如果学生再这样下去,那谁还会在乎国家的历史,还会关注国家的未来,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国家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造就以后只可以赚钱的高材生。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反思我们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
1、历史教学情感教育功能的缺失,要求必须加强情感教育。
尽管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重知识、能力轻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地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些:第一是教材的原因,比较缺少情感教育的素材;第二是教师的原因,观念难以转变。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念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比较困惑,感觉较玄,难以捉摸,不易量化,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落后和缺少系统性、科学性,有时因其难度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这就造成了学生有很强的智力技能,如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但情感却严重缺失。第三是学生方面原因,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记忆学习,而缺少情感上的熏陶,表现为浮燥自大或自卑,感情冷漠麻木等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曾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北京某重点中学有一班级有近乎50%的学生崇拜希特勒。按理说,重点中学学生知识、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现实似乎反映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尚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培养了能力,就可以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联想起历史课上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时,面对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个别学生不仅无动于衷,反而与别人在下面搞小动作,甚至还在谈笑。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不是我们教学中出现了问题,才会让学生如此麻木。
2、情感教育僵化古板,必须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感素材。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深入挖掘学科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人物有血有肉,命运曲折离奇,历史事件婉约迷人,历史学科本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素材,又由于其具有真实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以史育人的过程中,有必要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补充、重新整合教育素材。让学生从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中充分感受蕴含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
3、情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情感教育必须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受到的只是各种单调、枯燥、乏味的刺激,学生就会在那里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清,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可以解释的,“历史有富人的历史、穷人的历史、男人的历史、女人的历史、不同种族和团体的历史等”,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解释,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才会真实和深刻。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怕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也不深入,甚至还有偏见,但它毕竟是学生自己的认识,来自学生内心的体验,所以应该多鼓励。
有情感的历史教学才会让学生对历史有感情,所以以下是我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调整方案:
一、激发积极的情感是实现历史教育的切入口。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但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认识过程而轻情感过程,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深挖教材,研究学生,贴近生活,带着激情投入到中学历史情感教育中去。
1、因材施教。发掘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我让学生在这两次会议里模拟瓜分世界的英、美、法、日和被瓜分的德、中国等。学生体验到“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感,更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教学大纲,要主动积极加工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
2、选择适当的启情点。选择启情点,教师既要考虑史实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又要照顾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如,为突出民族英雄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形象,可以选择这样的启情点:“邓世昌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到了,他大声地对全舰官兵说:‘今天我们以生命报效国家’,他下令开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向日舰吉野号撞击。全舰250名官兵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人人脸上毫无惧色,个个眼里喷射出对敌人仇恨的火焰。可是,致远舰不幸被敌鱼雷击中,全舰将士纷纷落水阵亡,邓世昌也掉入波涛之中。他的随从为救他,给他一个救生圈,可邓世昌决心以死报国,毅然推掉了救生圈。这时,他的爱犬游去救他,用嘴衔住他的发辫,邓世昌见全舰将士壮烈牺牲,抱住爱犬,随波涛而去。”这段史实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气质和个性,有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涛,达到了启情的作用。
3、师生共鸣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如,邓世昌为抗击外敌以身殉国,林详谦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信念,必须伴随着讲授甲午黄海大海战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有关知识而进行渲染,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的讲授之中,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热诚来感染学生,促使其勤奋学习。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容易把教学与自己脱离开来,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体验,与学生交流,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体验。
当然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许多,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以上只是我在歷史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多方面尝试,都比较行之有效。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仍然不能停止,还会不断总结,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把他们与与生俱有的情感激发出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所谓的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