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美的要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美是设计特有的美,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设计离不开美,人类对美的需求是设计产生的根源,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始终都在追求美和努力体现美。文章以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为例,从建筑设计美的要素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建筑“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
  【关键词】:设计;设计美;苏州博物馆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动力和能源,使得人类社会由手工业时代进入了先进的工业时代,设计艺术也跟着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审美活动也步入了更高的层次。建筑师首先从“建筑工会”中分离出来,使建筑设计师成为区别于建筑工匠的高水平智力劳动者,促进了建筑风格的变化。苏州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将建筑艺术和设计美完美的融合,将苏州博物馆打造成能完美的体现建筑设计美的建筑。
  1.设计美的概述
  1.1 设计的文化蕴含
  设计是人类文化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人类对自然物象的主管改造,也是人类心理意向的物化表现。设计是人类科技进步与艺术相结合的物态化的物质创造,设计活动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伴随着人的意识一次一次的觉醒和升华,并始终与时代的技术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是指现代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工业设计运动的兴起和技术美学的诞生是由建筑革新运动先行和充任主力的。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它更是中国的建筑文化由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也是中国建筑界设计美的更好体现。
  1.2 设计与美学
  所谓“美的本质”是指从根本上、根源上,从其充分而必要的最后条件上来追求美。美是在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现象。我们要了解设计美首先得把握美的本质,只有这样才可能理解设计美不仅与艺术美有着渊源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设计美主要体现的是社会美,才可能理解为什么设计美是美的本质的最好体现。在苏州园林甲天下的地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的独特性,再加上材料、色彩、和装饰的运用,让人在参观这座博物馆的时候仿佛置身于一座典型的苏州园林之中。
  1.3设计美的本质
  美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要探究美的规律,把握美的本质,既不能到物质的自然属性中去寻找,也不能到人的主观意识中去寻找,而应该到人的整个社会实践中去寻找,首先是到人的劳动实践中去寻找。设计美的本质,从根源上认识同样需要把它置身于实践过程中去认识。苏州博物馆的建立就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的形式上,贝律铭先生采用繁衍与重构的艺术手法形成了新馆“中而新,苏而新”独特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设计美包括的范围和对象也是及其广阔的,它既有艺术美的要求,却主要是社会美的体现。“青铜器为什么不要擦光,它本是金光闪闪的,但它身上的斑纹绿苔记录了历史的沉埋,使它的社会美增添了更深沉的力量。
  2.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的基本要素
  2.1和谐美
  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我国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建筑和自然相和谐为主线,逐渐体现出建筑的内容。在整体布局上,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区,巧妙地借助了水面,与北面的拙政园、东侧的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不高不大不突出”是建筑设计的中庸之道,传统苏州的园林建筑多为单层建筑,贝聿铭先生对于苏州博物馆体量风格上的把握与控制,不但没有与周边现有的古建争夺制高点,而是将建筑高度控制在地面上两层,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其中一部分的功能空间设置于地下层。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建筑面积的需求,也没有破坏苏州老城区。苏州博物馆在城市肌理上延续了苏州原有的传统风格,使得苏博与周边的传统民居和园林十分和谐。
  2.2 材料美
  就现代设计而言,它包括了及其广泛的范围,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还是其他的产品设计中,首先必须思考所有的表现材料和内部材料。因此材料被称为是设计美的第一要素。苏州博物馆在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因巧妙地使用了与吴文化精神相呼应的材质特征,形成了新馆“中而新,苏而新”独特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苏博新馆采用的是钢结构取代传统的木梁和木椽构架,这都是由当今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新材料的使用,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在采光上的束缚。“粉墙黛瓦“是苏州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苏州博物馆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基调,设计师运用了“中国黑”石材,以线框的形式镶嵌在白色的墙面上,建筑的屋顶采用了黑色的钢架结构。黑白对比再结合灰色的地面铺装,黑白灰成为博物馆的色彩基调,使得建筑素雅和谐。
  2.3 结构美
  所谓“结构”是指物质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中国传统建筑图形素以“方”、“圆”为主要特征,在苏州博物馆几何图形的运用上,贝律铭先生采用繁衍与重构的艺术手法,将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几何形体的构成、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斜屋顶三角形的特点及围墙的线性特征、建筑的方形空间交互设计,大胆的运用设计三大构成的原理,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融合。苏州博物馆错落有致的几何造型是江南传统屋顶建筑特色进行现代几何抽象的产物,生动的几何图形不仅赋予了博物馆建筑学上最稳固的结构同时也还原了结构的本来面目,使建筑具有了现代结构美的视觉感受,传统的比例和尺度也在现代建筑技术的支撑下几何图形与空间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2.4 生态美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做设计”是建筑师贝聿铭的名言。在苏州博物馆建筑的构造上,他将光利用的充分而具体,并产生了超乎想象的设计美和艺术效果:在采光方面,玻璃、钢结构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他运用透光的玻璃让光线透过,从而造成特殊的光影效果;屋面形态的设计也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屋顶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质感极强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再照射到室内,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和展区,光线经过调节,变得柔和并且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变化,这些变化,贝聿铭先生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
  2.5 形式美
  任何事物都有其形式的一面,任何设计产品的材料、结构只是赋予其形式才能产生其功能。从美学的角度来讲,任何美的东西都是由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所构成。苏博新馆不仅仅是在延续我国古典园林的形制,更在形式上下了很多的功夫。博物馆自入口便有一条明显的轴线穿越到大堂,将游览者引向景色优美的山水园庭院,左右两边非对称的功能空间排序串连起反映四季特征的小庭院。设计者灵活运用我国园林设计的经典手法控制秩序空间的节奏关系,使人移步换景,这种古典哲学的“虚实论”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以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得以生动传达,使建筑这种凝固的艺术拥有了设计美。
  3.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离不开设计,在谈到設计时往往会提到设计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是将设计美的因素运用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重复与堆砌园林意境的符号和传统建筑形式,而是将设计美的要素加以概括后的应用,是建筑设计美的一个典范。苏州博物馆所体现的和谐美、材料美、结构美、生态美、形式美等无不折射出东方哲学艺术精华。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4.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跨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艺术方式之间的联姻将是未来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势。如今的舞台美术己不单单停留在剧场内,有一些设计很难说清究竟属于环艺设计还是舞美设计。本文针对布景设计与景观设计作品中展现出的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分析两者之间跨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布景设计;景观设计;跨界  目前,舞台艺术与建筑的跨界研究与实践较多并相对深入,与景观设计的跨界研究则相对较少。近些年我国许多传统
期刊
引言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作品也必须具有文化性,一种能反映设计者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智慧的结晶,现如今时代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与设计相结合是当今中国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但要想将其真正的发扬,必须对本土文化充分的了解与掌握,经过反复不断地提炼,最终去芜存菁,与现代的思想理念不断地融合,将其纳入现代的语境理解,从而实现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渗透在现代语境下的传统图形“意象”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溪山琴况》中“和”况的简要分析,针对蔡仲德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对《二十四琴况》的解析进行讨论,结合传统古琴音乐美学理论中对“和”的解读,从徐上瀛个人背景、原文和中国音乐美学传统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溪山琴况》中“和”况中大篇幅介绍的古琴演奏技法,并非没有反映当时的时代状况,徐上瀛在大篇幅介绍技法的背后所隐含了对于晚明时期琴风的态度,并借此传达其政治和音乐理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演艺空间一般用作艺术表演、会议报告等用途,其特殊的作用决定了它对声学设计的要求,室内设计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外形和内部的声学效果,以期达到两者的平衡。演艺空间室内的建筑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噪音的控制和音质的设计,通过选址、隔音材料的运用来尽量隔绝外界的噪音干扰;通过墙面、顶棚等方面设计来保证室内的音质与音响设备相匹配。  【关键词】:声学设计;噪音的控制;音质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
期刊
【摘要】:抚宁太平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18年——649年在位)东征高句丽时(公元645年)传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历经唐、五代十国、宋、元,到明、清时达到兴盛时期。  【关键词】:抚宁太平鼓;妞;;音乐鼓点  抚宁太平鼓是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舞蹈的古老艺术形式,属于鼓舞类。鼓是有柄的单面鼓,因鼓面常常书写“天下太平”四字,所以群众习惯称其为“太平鼓”。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体现了乡村独具魅力的发展脉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建热推动着乡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吕晶晶在布依族板万村的规划设计来探讨传统村落的再生与保护。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板万村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1]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艺术流派和思潮,其对艺术语言自身独立价值的追求及“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相关理论的传入影响了众多的中国艺术家,在文化、历史、政治环境和区域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言。  现代主义艺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30年代受到部分艺术家的追求而于30 年代末走向衰微,此后几十年未
期刊
【摘要】:虚拟性是戏曲演出形式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因素的特定戏剧情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  【关键词】:戏曲表演;虚拟;真实感;演员  戏曲艺术运用虚拟手法创造舞台形象,除了通过虚拟动作,还接触到舞台形象的虚和实的两方面: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和一些辅助性的道具如船桨、马鞭、车旗、帐子等,都是实体或者
期刊
【摘要】:音乐和舞蹈一直相生相伴,当然,好的舞蹈除了音乐,也离不开服装、舞台背景等一系列细节的准备。《小城雨巷》就是这样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它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以及对江南文化的直白呈现,这些是吸引广大观众强有力因素。  【关键词】:舞蹈;艺术之美  2007年春晚上的舞蹈《小城雨巷》惊艳了无数观众。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们,用灵动的肢体语言,将江南雨季演绎得生动而细腻。音乐与舞蹈的交融,不仅展现了
期刊
【摘要】:每一门艺术都会用自己的语言和独特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尤其是绘画作为视觉艺术,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依据画家内心情感和审美需求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然而绘画是始于内容还是始于形式,本文通过长期以来对大量文献的阅读、画展讲座中的学习来了解绘画是始于内容还是始于形式。  【关键词】:形式;内容;审美需求;艺术接受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