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为鼻导管常规吸氧+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
结果:30例呼吸机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作用,疗效肯定。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3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并发的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是我国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利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方法逐步推广,为评价和认识无创通气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判断,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7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治疗前给予全面检查,确定使用无创呼吸机不会产生禁忌证(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心律失常,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气道大量分泌物等)。治疗前所有患者:PaO2<60 mm Hg和(或)PaCO2>50 mm Hg,18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4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8岁。两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例如给予解痉、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每天给予氨茶碱0.25 g,氨溴索6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100~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4 d;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给予口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在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防止呼吸道狭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并调整固定带,使其有良好的松紧度,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并且做到不漏气,采用S/T(压力支持/压力控制)呼吸模式,调整呼吸频率为 14次/min,将吸气压(IPAP)设置在6cmH2O范围,间隔>5 min,每次2cmH2O逐渐上调至12—20cmH2O,递增到患者能耐受且舒服为止,呼吸压(EPAP)维持在6~8cmH2O范围,吸氧流量一般为2L/min,通气治疗时间每次为2~6h,根据情况每日可以通气治疗2~4次。在呼吸机管道与湿化器连接时,注意设置湿化器的温度,使呼吸机近端气道的温度达到约34℃,维持呼吸道纤毛活动的生理需要。应用呼吸机的同时做血气分析,观察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指标,治疗期间,据患者病情状况,调整参数,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将动脉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并保持,在治疗期间,严格防范并发症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选取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控制,体征得到缓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得到有效纠正,pH值、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部分患者有面部潮红不适,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但无其它显著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 值低于对照组,Pa02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最重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有效时间内未及时治疗,因小气道狭窄、阻塞或塌陷,肺泡内残气量增多,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及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及阻塞性通气不足),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加剧,预后变差,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较重,临床常常用气管插管等方法,技术难度较大,医疗费用较多,在改善通气状况的同时,会加重呼吸肌的负担,对于预后效果不佳。近年来,无创呼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可保留呼吸道自身湿化呼入等其他的功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采用鼻(面)罩通气,有着安全、舒适、方便等优点,无创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只要设定IPAP(吸气压)及EPAP(呼气压),就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和自动漏气补偿功能,主要作用在于辅助通气泵功能,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呼气时机器自动转换至一个较低的呼气压,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例,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呼吸衰竭获得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住院率均有积极的作用,无创呼吸机在上机通气前要注意痰液引流,协助翻身、拍背,积极清除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如刺激性咳嗽、体位引流、湿化气道等,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治疗的意义,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和适应,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成功实施无创通气具有重要意义。通气压力应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升到适当水平,正确设置无创吸呼机气参数能有效减少呼吸负荷及呼吸功耗,利于呼吸肌的休息。
本研究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将疗程缩短,降低插管率及病死率,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不易导致显著的不良反应,对于实验室指标改善更加迅速,较快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较好,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但是无创通气要严格掌握通气指证,它是预防和减少有创通气的重要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有创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病情不能改善并加重,应该立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避免延误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3.04.007
[2] 陈思宇,李志东,吴绪伟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16-117
[3] 赵伟红.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无创序贯通气及鼻导管吸氧56例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7-188
[4] 叶忠亮,傅志华,潘群婕等.无创鼻罩式正压通气可作为ICU一线的治疗措施[J].浙江临床医学,2004,6(6):489.DOI:10.3969/j.issn.1008-7664.2004.06.029
[5] 薛雨松,高永斌.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2-82,84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为鼻导管常规吸氧+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
结果:30例呼吸机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作用,疗效肯定。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3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并发的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是我国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利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方法逐步推广,为评价和认识无创通气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判断,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7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治疗前给予全面检查,确定使用无创呼吸机不会产生禁忌证(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心律失常,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气道大量分泌物等)。治疗前所有患者:PaO2<60 mm Hg和(或)PaCO2>50 mm Hg,18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4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8岁。两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例如给予解痉、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每天给予氨茶碱0.25 g,氨溴索6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100~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4 d;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给予口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在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防止呼吸道狭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并调整固定带,使其有良好的松紧度,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并且做到不漏气,采用S/T(压力支持/压力控制)呼吸模式,调整呼吸频率为 14次/min,将吸气压(IPAP)设置在6cmH2O范围,间隔>5 min,每次2cmH2O逐渐上调至12—20cmH2O,递增到患者能耐受且舒服为止,呼吸压(EPAP)维持在6~8cmH2O范围,吸氧流量一般为2L/min,通气治疗时间每次为2~6h,根据情况每日可以通气治疗2~4次。在呼吸机管道与湿化器连接时,注意设置湿化器的温度,使呼吸机近端气道的温度达到约34℃,维持呼吸道纤毛活动的生理需要。应用呼吸机的同时做血气分析,观察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指标,治疗期间,据患者病情状况,调整参数,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将动脉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并保持,在治疗期间,严格防范并发症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选取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控制,体征得到缓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得到有效纠正,pH值、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部分患者有面部潮红不适,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但无其它显著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 值低于对照组,Pa02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最重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有效时间内未及时治疗,因小气道狭窄、阻塞或塌陷,肺泡内残气量增多,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及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及阻塞性通气不足),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加剧,预后变差,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较重,临床常常用气管插管等方法,技术难度较大,医疗费用较多,在改善通气状况的同时,会加重呼吸肌的负担,对于预后效果不佳。近年来,无创呼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可保留呼吸道自身湿化呼入等其他的功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采用鼻(面)罩通气,有着安全、舒适、方便等优点,无创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只要设定IPAP(吸气压)及EPAP(呼气压),就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和自动漏气补偿功能,主要作用在于辅助通气泵功能,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呼气时机器自动转换至一个较低的呼气压,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例,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呼吸衰竭获得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住院率均有积极的作用,无创呼吸机在上机通气前要注意痰液引流,协助翻身、拍背,积极清除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如刺激性咳嗽、体位引流、湿化气道等,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治疗的意义,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和适应,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成功实施无创通气具有重要意义。通气压力应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升到适当水平,正确设置无创吸呼机气参数能有效减少呼吸负荷及呼吸功耗,利于呼吸肌的休息。
本研究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将疗程缩短,降低插管率及病死率,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不易导致显著的不良反应,对于实验室指标改善更加迅速,较快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较好,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但是无创通气要严格掌握通气指证,它是预防和减少有创通气的重要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有创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病情不能改善并加重,应该立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避免延误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3.04.007
[2] 陈思宇,李志东,吴绪伟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16-117
[3] 赵伟红.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无创序贯通气及鼻导管吸氧56例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7-188
[4] 叶忠亮,傅志华,潘群婕等.无创鼻罩式正压通气可作为ICU一线的治疗措施[J].浙江临床医学,2004,6(6):489.DOI:10.3969/j.issn.1008-7664.2004.06.029
[5] 薛雨松,高永斌.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8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