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中缺乏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管理是造成河流断流和生态环境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11-01
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各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天然水资源量不等于可利用水量。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并出现年内和年际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储存形式和运动过程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所影响。鉴于以上现实状况,对于水资源进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水资源生态经济管理模式
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随着人们水资源经济物品观的确立而产生。需求管理着眼于水资源的长期需要,强调在水资源供给约束条件下,供给方和需求方各种形式的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在进行水资源需求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从整个流域的角度而不是从部门的角度,站在流域利益的立场上而不是各部门的立场去管理水资源;二是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角度去管理水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考虑如何让市场机制在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三是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管理水资源,不仅要考虑水量的问题,也要重视水质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开源的问题,更要重视节约的问题。并将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需求管理模式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的手段。
1、经济管理手段。
针对供给管理水价偏低的情况,需求管理模式首先提出供水不仅是有偿的,而且合理的水价应该以完全反映边际成本为目标。这一成本包括:供水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项目的费用;水资源污损费用;外部因素引起的供水系统的毁损费用。其次,需求管理采用鼓励性措施(如税收、信贷等)和抑制性措施(如高价、罚款等)经济杠杆来调节水的需求。
2、制度法规手段。
有关部门通过制定法规、制度等鼓励节水、约束浪费和保护水环境。具体如用水许可证制度等。
3、技术手段。
如采用先进的节水和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二、水资源生态经济管理模式资产化管理模式
包括三个特征:确保所有者权益、自我积累和产权的可流动性。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的是有偿使用水资源,通过投入产出管理,确保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增加水资源产权的可交易性,促进水资源价值补偿和价值实现。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包括产权管理、经营管理和收益管理。产权管理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并实现产权的可流转,保证每一个经济主体自身的利益实现最大化;经营管理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收益管理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把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水资源的实际价值得到反映和补偿,并实现保值和增值。可见,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通过采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经济手段,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最终实现最优配置。
三、水资源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管理模式
由于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作用的具体对象和功能均不相同,因而针对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水资源的存在价值主要涉及水资源的生命支持功能,是一种非价格形态的价值,对它的管理主要应该是保护,防止资源枯竭。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考虑,水资源管理主要是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以解决资源使用中的费用与效益的关系。对于水资源的环境价值,其价值取向包括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废弃物的排放引起水质的恶化及其它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而对水资源环境价值方面的管理不仅涉及资源的使用,还与对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恢复有关。
四、水资源生态经济管理策略
1、加強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可靠保证。水资源法规、政策和规划是实施综合性水资源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而高效的管理体制则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水资源发生和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边界,是实现水资源优化管理的核心。针对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情况,应尽快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2、充分认识水资源的资产属性和商品属性
确立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资产观,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代价,对水资源合理定价,改变过去水资源无偿使用、低价使用、滥用而造成的严重浪费和掠夺性经营的状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真正让市场来配置水资源。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辅以政府宏观调控,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高效配置,促成增加水资源数量,改善水资源质量,保持流域生态环境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建立水市场调节机制。把经济生产用水引入市场调节机制,通过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提高其空间配置的经济高效性,使稀缺资源在保障生存的基本前提下,向高效产业、高效区域流动,实现管理促进发展的目的。
3、建立合理的分水方案和调水机制
根据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制相对稳定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上级和地方政府监督执行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用水的公平性。实施严格的取水许可和水质监管制度,保证水资源在利用中平衡、在使用中提高质量。
4、尽快建立并完善流域法制体系
由于水资源紧缺,为此,需尽快建立流域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颁布有利于流域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系建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法规。根据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势来看,首先的问题就是节水。可以用发放可交易取水许可证的办法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部分推入市场,用市场调节来促进水资源的经济利用;而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就完全需要一个健全的表达生态环境外部性的法制体系来维持。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系统,可以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角度来引导流域的经济社会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向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促使生态环境因子在市场内部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五、结束语
合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用水矛盾,是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完整一体、和谐共处”理想境界的战略需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以理论推演、案例分析等,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缺乏,而针对流域经济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研究,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11-01
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各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天然水资源量不等于可利用水量。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并出现年内和年际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储存形式和运动过程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所影响。鉴于以上现实状况,对于水资源进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水资源生态经济管理模式
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随着人们水资源经济物品观的确立而产生。需求管理着眼于水资源的长期需要,强调在水资源供给约束条件下,供给方和需求方各种形式的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在进行水资源需求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从整个流域的角度而不是从部门的角度,站在流域利益的立场上而不是各部门的立场去管理水资源;二是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角度去管理水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考虑如何让市场机制在调节水资源供求关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三是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管理水资源,不仅要考虑水量的问题,也要重视水质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开源的问题,更要重视节约的问题。并将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放在突出位置。
需求管理模式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的手段。
1、经济管理手段。
针对供给管理水价偏低的情况,需求管理模式首先提出供水不仅是有偿的,而且合理的水价应该以完全反映边际成本为目标。这一成本包括:供水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项目的费用;水资源污损费用;外部因素引起的供水系统的毁损费用。其次,需求管理采用鼓励性措施(如税收、信贷等)和抑制性措施(如高价、罚款等)经济杠杆来调节水的需求。
2、制度法规手段。
有关部门通过制定法规、制度等鼓励节水、约束浪费和保护水环境。具体如用水许可证制度等。
3、技术手段。
如采用先进的节水和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二、水资源生态经济管理模式资产化管理模式
包括三个特征:确保所有者权益、自我积累和产权的可流动性。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的是有偿使用水资源,通过投入产出管理,确保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增加水资源产权的可交易性,促进水资源价值补偿和价值实现。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包括产权管理、经营管理和收益管理。产权管理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并实现产权的可流转,保证每一个经济主体自身的利益实现最大化;经营管理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收益管理是通过对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把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水资源的实际价值得到反映和补偿,并实现保值和增值。可见,水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通过采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经济手段,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最终实现最优配置。
三、水资源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管理模式
由于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作用的具体对象和功能均不相同,因而针对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水资源的存在价值主要涉及水资源的生命支持功能,是一种非价格形态的价值,对它的管理主要应该是保护,防止资源枯竭。从经济价值的角度考虑,水资源管理主要是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以解决资源使用中的费用与效益的关系。对于水资源的环境价值,其价值取向包括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废弃物的排放引起水质的恶化及其它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而对水资源环境价值方面的管理不仅涉及资源的使用,还与对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恢复有关。
四、水资源生态经济管理策略
1、加強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可靠保证。水资源法规、政策和规划是实施综合性水资源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而高效的管理体制则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水资源发生和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边界,是实现水资源优化管理的核心。针对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情况,应尽快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2、充分认识水资源的资产属性和商品属性
确立水资源的价值观和资产观,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代价,对水资源合理定价,改变过去水资源无偿使用、低价使用、滥用而造成的严重浪费和掠夺性经营的状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真正让市场来配置水资源。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辅以政府宏观调控,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高效配置,促成增加水资源数量,改善水资源质量,保持流域生态环境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建立水市场调节机制。把经济生产用水引入市场调节机制,通过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提高其空间配置的经济高效性,使稀缺资源在保障生存的基本前提下,向高效产业、高效区域流动,实现管理促进发展的目的。
3、建立合理的分水方案和调水机制
根据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编制相对稳定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上级和地方政府监督执行或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用水的公平性。实施严格的取水许可和水质监管制度,保证水资源在利用中平衡、在使用中提高质量。
4、尽快建立并完善流域法制体系
由于水资源紧缺,为此,需尽快建立流域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颁布有利于流域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系建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法规。根据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态势来看,首先的问题就是节水。可以用发放可交易取水许可证的办法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部分推入市场,用市场调节来促进水资源的经济利用;而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就完全需要一个健全的表达生态环境外部性的法制体系来维持。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系统,可以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角度来引导流域的经济社会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向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促使生态环境因子在市场内部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五、结束语
合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用水矛盾,是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完整一体、和谐共处”理想境界的战略需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以理论推演、案例分析等,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缺乏,而针对流域经济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研究,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