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脑袋大的人聪明,这不一定有科学根据。不过我们班的杜忠,他就有一个又圆又大的脑袋,而且确实有点小聪明,班上的男生都服他,因为他玩什么都有点与众不同。
就说清明时节放风筝,大家扎的风筝式样儿总差不多,一色的“短袖衫”。而杜忠扎的风筝,一会儿是大翅膀的老鹰,一会儿是双翼蝴蝶。特别是那种装了轴儿的活动眼,风一吹骨碌碌直转,逗得伙伴们直咂嘴。
杜忠常发明一些“新式武器”。他用医院装药水的小塑料袋装满水,接上一个针头,只要轻轻一挤,水就“哧”地一下喷出来,射到你的脸上或脖子里。他说这叫“水机枪”。
他用一张牛皮纸,几翻几转,折成一个炸弹的样子,在鼓鼓的肚子里装上细细的黄土,猛地一甩,“扑”,烟灰从小口子里冲出来,弄得你满身满脸。他说这是“烟幕弹”。
因此,大家称他为“发明家”。
学校组织同学们看了电影《佐罗》,不安分的男生们回来就折腾开了。他们用竹片、木棍削成一支支长剑,有的还缠上漂亮的红穗。一有空就摆开格斗的架势,“乒乒乓乓”地厮杀起来。
杜忠没有加入这场搏斗,他总觉得大伙玩的东西都没意思,一心想发明一种更新式的武器。后来,他果然发明了一种“飞剑”,是用织袜机上的废针做成的。杜忠的妈妈在织袜厂工作,这种东西有的是。他把废针放在砂轮上打磨得雪亮亮、光闪闪的,尾巴上再缠上一束彩色纸条儿。他把飞剑藏在手心里,只露出一点针尖尖,只要看准一个目标,他喊声:“着!”手掌一翻,银光一闪,“嗖”的一下,飞剑就牢牢地钉在目标上。
当然,又是杜忠的新式武器吸引人。不到两天,班上的长剑队变成了飞剑队。因为是飞剑,到处飞,不免飞出了一些麻烦。教室的小黑板,被无情的飞剑射成了麻脸儿。操场边的小树苗被飞剑一叮,浑身流出了透明的树汁,就像在掉眼泪。秦老师经过调查,知道“罪魁祸首”又是杜忠。
班上的纪律委员刘玲找到杜忠,把手一伸:“杜忠,把你的飞剑统统交出来。”
杜忠没说二话,乖乖地缴了械。刘玲又提出了五个“不准”,无非就是不准玩飞剑,不准玩水机枪之类。
可禁了这个,杜忠又发明了那个。没过几天,他又发明了一种纸飞机,取名叫“三叉戟”。其实就是硬纸片折的一种飞机,不过翅膀大一点,脑袋尖一点。据他介绍,这种飞机“造型美观、性能良好”——这是从电视广告中学来的套话。
杜忠还当众进行了表演。只见他捏住飞机头部的下方,用力一掷,“三叉戟”就昂起头,像箭一样射出去。然后一个俯冲,顺风滑翔、盘旋,那么轻飘飘、慢悠悠的,好久好久不会落下来,就像有谁托着一样。
那些爱新奇的男生,跟着他跑呀,嚷呀,一会儿就看得眼红了。他们翻开书包到处找呀,找呀,可就是找不到硬纸片。最后拿出了练习本,狠了狠心,“嘶”,扯下了封皮。
他们一人举着一张纸,伸到杜忠的鼻子底下,有的恳求,有的恳求中夹着许诺。
“杜忠,帮我折一架吧,明天送你一颗花弹子。”
“给我一架,我家里有两本破案的书,你看不看?”
杜忠可不是那种专想占别人便宜的家伙。他挺有风度地说:“别挤,别挤,保证一人一架,免费供应。”他就势往地下一坐,接过那一大堆纸,熟练地折起来,边折边讲解。一大群人围着这一家“兵工厂”,看着他生产出一架架“三叉戟”。
很快就有了一个飞行大队。用不着推举,杜忠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的“司令”。
呵,这下热闹了。一下课,操场成了飞机场。奇怪的是,飞机在天上飞,“驾驶员”却在地上跑。
杜忠把大家分成两派,开始了空战。驾驶员们可忙了,一会儿要驾驶飞机——用劲掷着飞机,口里“嗡嗡嗡”地发动机器,一会儿又要开火——“发动机”变成“机关炮”,“哒哒哒”地吐出子弹。他们完全沉浸在战斗的欢乐中了,似乎周围的世界都已经不再存在。
只有上课铃响时,“飞行员”们才会回到现实世界中来,想起老师那张严肃的脸,然后往教室里跑。就连“司令”也不能例外。
一场空战结束后,又惹来不少麻烦。负责检查卫生的老师看到扔满纸屑的操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杜忠接到“部下”可靠的情报:卫生老师在秦老师面前告了状。
杜忠翻了翻眼皮,连忙把最心爱的那架“三叉戟”往鞋子里一藏——这是电影中儿童团藏情报的方法,然后不慌不忙地往教室里走。
秦老师并没有找他,只是把纪律委员刘玲找去了。嗯,一定是向她布置收缴飞机的任务。
可这次杜忠想错了,秦老师根本就不赞成刘玲的“五不准”。他亲切地对刘玲说:“你不是给杜忠提过‘五不准’吗?看来又要改成‘六不准’了吧?”
刘玲不知道秦老师的意思,愁眉苦脸地说:“可是,杜忠还会有新的发明呀!能禁得了吗?”
“那好办,再规定一个不准,就是不准动,行不行?”
“那……怎么行呢?他是个活人哪!”
秦老师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对呀,杜忠是个活人,他活泼好动,肯动脑筋,你想捆住他的手脚是不行的。我们可以……”
“哦——我知道了。”刘玲是个聪明人,她一下懂得了秦老师的意思,兴奋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班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正当活动,这就是您平常讲的积极引导,对不对?”
秦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说:“你看过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吗!很多事例证明,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爱好,孕育着他未来的理想。我想,今天玩纸飞机的同学,说不定将来就会成为飞行员、机械师、宇航员哩!”
刘玲被秦老师的这番话感动了,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彩。
秦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硬皮画册,说:“这是我收集的,你替我转送给杜忠。另外,我想在班上成立一个航空模型小组,你能动员杜忠参加吗?”
刘玲点了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放学后,刘玲悄悄对杜忠说:“明天上我家来玩,好吗?”
杜忠望了望刘玲,心里想:好呀,终于找到我头上了,看样子还想出了一个什么巧法子对付我吧。于是他毫不含糊地答应了,说完还故意昂了昂头,电影里的英雄在接受考验时都是这样。他大小还算个“空军司令”,当然不能当熊包。
第二天,杜忠按时来到了刘玲家。一个人说话要算数,不能让人瞧不起。
刘玲挺热情地欢迎他,还端出了一盘花纸儿包着的水果糖。杜忠瞟了她一眼,又抬头看了看屋子里的陈设,顺手拈了一颗糖。他听过“糖衣炮弹”这个词,心想:这该不会是糖衣炮弹吧?他小心地剥开糖纸,往口里一丢。哟,软软的,甜甜的,一点不粘牙。这才放了心。
杜忠吃完一颗糖,心想:这会该开门见山收我的“三叉戟”了罢。可刘玲像压根儿忘了这回事。她轻飘飘地站起来,一个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大本子。
“来,让你看看这些好东西。”刘玲向他招招手。
看什么呀?杜忠好奇地走过去。刘玲把画册翻开。“哟,飞机!”杜忠又惊又喜。
好多的飞机图片呀!大的,小的,单色的,彩色的,真是琳琅满目。杜忠只能叫出很少的几种名字。那头顶上长翅膀的是直升机,大翅膀的是轰炸机,小巧灵活的是歼击机,还有那最新式的大肚皮客机……
“喜欢吗?”刘玲问。
“这还用问,当然喜欢嘛。”杜忠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收集的飞机图片,还不及这里的十分之一。
“送给你,要不要?”
杜忠吓了一跳,他怔怔地望着刘玲,看她是不是跟他开玩笑。
“真的,要不要?你不是喜欢飞机吗?这是秦老师让我送给你的。”
“哦!太好了。”杜忠把画册抱在胸前,不住地抚摸着。
“还有,明天少年宫举行航模表演,你去不去?”刘玲又问。
杜忠眼里闪着光,说:“去!”
第二天是星期日,杜忠早早来到青少年宫门口。不一会儿,刘玲带着一大群人来了,大多都是他“飞行大队”的“老部下”。秦老师已经在少年宫里等着他们。
天气真好,天空没一丝云彩,就像一块刚洗过的蓝宝石,蓝得发亮。
弹射模型飞机表演开始,一队身穿白衬衣的同学走进了发射场,一架架模型飞机相继腾空而起,就像一只只小白鸽,在蓝天下飞翔。
杜忠望着那一架架小飞机。唉,这比起自己的“三叉戟”来,要高级多了。他既羡慕又有点说不出的嫉妒。
“杜忠,我们班也成立一个航模小组,好不好?”秦老师问。
“好!”杜忠兴奋地答了一句,但马上声音又低了八度,“不过,没材料,没人辅导,能行吗?”
“材料、资料我都准备好了。辅导员也正在找。你们可以先自己学着干。你不是发明家吗?怕什么!”秦老师一句话说得杜忠倒不好意思了。
航模小组成立了。“空军司令”杜忠下放当了个组长。但他觉得这组长比司令难当,光是琢磨那图样就花了两个晚上。
这回,杜忠再没淘气的空儿了,一有时间就钻到一个小房子里,复制图样,锯零件片儿,忙得团团转。
别以为弹射模型飞机简单,做起来可并不容易。就说这机翼,要磨好那个流线型斜面,太困难了。杜忠拿砂纸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肩也磨痛了,腰也磨酸了。接着,又装机身,粘尾翼,钉弹射钩。第一架弹射模型飞机终于在他们手中诞生了。杜忠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第一次试飞就出了事故。小飞机“嗖”的一声,像箭一样射出去,直冲上天空。突然,一个翻身,像中了一颗炮弹,“刷”地栽了下来,“砰”的一声,撞在篮球架上。
杜忠的心缩作一团,他连忙跑过去。哎呀!小飞机折断了一个翅膀,可怜巴巴地躺在水泥球场上。
杜忠像被雷打直了一样,站在那儿半天没动,眼里闪着泪花。
刘玲正好跑来,看大家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连忙说:“没什么,失败了再来嘛,重要的是总结经验。”
他们认真地检查受伤的飞机。刘玲一会儿瞄瞄,一会儿掂掂,然后对他们说,翅膀的夹角一边大一边小,飞机不能保持平衡。重心太往前了,难免会倒栽葱地往下掉。
真想不到刘玲还挺有一套。杜忠越听越惭愧,那些夹角、垂直线他都不太清楚,更谈不上计算了,因为平常上课听得太少。
刘玲又像老师一样耐心地告诉杜忠:“搞科学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老师说来不得半点虚假。现在造一架小小的模型飞机就应该这样,将来要造真飞机,当然要更严格了。”
杜忠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他想起了教数学的徐老师对他说过的那些话,暗暗地后悔起来。
徐老师四十多岁,长条脸,大胡子,戴着宽边眼镜。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同学们都不太怕他。
徐老师发现杜忠很聪明,但学数学不上心,常为他着急。可最近一段,杜忠变了,上课时经常举手提出问题,他心里挺高兴。
这天下了课,他正在教研室低头批阅作业,门口传来低低的声音:“报告!”
“请进来。”徐老师头也没抬,他以为是课代表送作业来了。可等了一会,没人送本子,他奇怪地抬起头,这才发现杜忠站在办公桌边。
“杜忠,有事吗?”徐老师温和地问。
“我想……请您补课。”杜忠胆怯地说。
“那好呀!”徐老师显得很热情,“拿出书来,哪里不懂?”
杜忠翻开书,找到自己画了记号的地方。
尽管面前只有一个学生,徐老师还是像在课堂上一样,认真地讲起来,有时还拿起笔在一张纸上画着、算着。
不知为什么,杜忠平常听老师讲课,总有点想睡觉,而今天他听得很有兴趣。他第一次觉得数学并不枯燥。
徐老师望着杜忠那专心致志的样子,慈爱地问:“杜忠,谁叫你来补课的?”
“谁?我自己呀!”杜忠望着徐老师,既天真又神秘地说,“老师,我将来想造飞机,造飞船,现在要打好基础呀!”
徐老师望着杜忠的脸,那脸上似乎涂了一层红色油彩似的,发着光。
从此,“发明家”变成了“钻研家”。就在几天前,我们听到了两个好消息:一是杜忠数学考试第一次得到了满分;二是在全市青少年弹射飞机模型比赛中,杜忠获得了第一名,班上还专门为他开了一个庆功会。
(编辑 文 墨)
就说清明时节放风筝,大家扎的风筝式样儿总差不多,一色的“短袖衫”。而杜忠扎的风筝,一会儿是大翅膀的老鹰,一会儿是双翼蝴蝶。特别是那种装了轴儿的活动眼,风一吹骨碌碌直转,逗得伙伴们直咂嘴。
杜忠常发明一些“新式武器”。他用医院装药水的小塑料袋装满水,接上一个针头,只要轻轻一挤,水就“哧”地一下喷出来,射到你的脸上或脖子里。他说这叫“水机枪”。
他用一张牛皮纸,几翻几转,折成一个炸弹的样子,在鼓鼓的肚子里装上细细的黄土,猛地一甩,“扑”,烟灰从小口子里冲出来,弄得你满身满脸。他说这是“烟幕弹”。
因此,大家称他为“发明家”。
学校组织同学们看了电影《佐罗》,不安分的男生们回来就折腾开了。他们用竹片、木棍削成一支支长剑,有的还缠上漂亮的红穗。一有空就摆开格斗的架势,“乒乒乓乓”地厮杀起来。
杜忠没有加入这场搏斗,他总觉得大伙玩的东西都没意思,一心想发明一种更新式的武器。后来,他果然发明了一种“飞剑”,是用织袜机上的废针做成的。杜忠的妈妈在织袜厂工作,这种东西有的是。他把废针放在砂轮上打磨得雪亮亮、光闪闪的,尾巴上再缠上一束彩色纸条儿。他把飞剑藏在手心里,只露出一点针尖尖,只要看准一个目标,他喊声:“着!”手掌一翻,银光一闪,“嗖”的一下,飞剑就牢牢地钉在目标上。
当然,又是杜忠的新式武器吸引人。不到两天,班上的长剑队变成了飞剑队。因为是飞剑,到处飞,不免飞出了一些麻烦。教室的小黑板,被无情的飞剑射成了麻脸儿。操场边的小树苗被飞剑一叮,浑身流出了透明的树汁,就像在掉眼泪。秦老师经过调查,知道“罪魁祸首”又是杜忠。
班上的纪律委员刘玲找到杜忠,把手一伸:“杜忠,把你的飞剑统统交出来。”
杜忠没说二话,乖乖地缴了械。刘玲又提出了五个“不准”,无非就是不准玩飞剑,不准玩水机枪之类。
可禁了这个,杜忠又发明了那个。没过几天,他又发明了一种纸飞机,取名叫“三叉戟”。其实就是硬纸片折的一种飞机,不过翅膀大一点,脑袋尖一点。据他介绍,这种飞机“造型美观、性能良好”——这是从电视广告中学来的套话。
杜忠还当众进行了表演。只见他捏住飞机头部的下方,用力一掷,“三叉戟”就昂起头,像箭一样射出去。然后一个俯冲,顺风滑翔、盘旋,那么轻飘飘、慢悠悠的,好久好久不会落下来,就像有谁托着一样。
那些爱新奇的男生,跟着他跑呀,嚷呀,一会儿就看得眼红了。他们翻开书包到处找呀,找呀,可就是找不到硬纸片。最后拿出了练习本,狠了狠心,“嘶”,扯下了封皮。
他们一人举着一张纸,伸到杜忠的鼻子底下,有的恳求,有的恳求中夹着许诺。
“杜忠,帮我折一架吧,明天送你一颗花弹子。”
“给我一架,我家里有两本破案的书,你看不看?”
杜忠可不是那种专想占别人便宜的家伙。他挺有风度地说:“别挤,别挤,保证一人一架,免费供应。”他就势往地下一坐,接过那一大堆纸,熟练地折起来,边折边讲解。一大群人围着这一家“兵工厂”,看着他生产出一架架“三叉戟”。
很快就有了一个飞行大队。用不着推举,杜忠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的“司令”。
呵,这下热闹了。一下课,操场成了飞机场。奇怪的是,飞机在天上飞,“驾驶员”却在地上跑。
杜忠把大家分成两派,开始了空战。驾驶员们可忙了,一会儿要驾驶飞机——用劲掷着飞机,口里“嗡嗡嗡”地发动机器,一会儿又要开火——“发动机”变成“机关炮”,“哒哒哒”地吐出子弹。他们完全沉浸在战斗的欢乐中了,似乎周围的世界都已经不再存在。
只有上课铃响时,“飞行员”们才会回到现实世界中来,想起老师那张严肃的脸,然后往教室里跑。就连“司令”也不能例外。
一场空战结束后,又惹来不少麻烦。负责检查卫生的老师看到扔满纸屑的操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杜忠接到“部下”可靠的情报:卫生老师在秦老师面前告了状。
杜忠翻了翻眼皮,连忙把最心爱的那架“三叉戟”往鞋子里一藏——这是电影中儿童团藏情报的方法,然后不慌不忙地往教室里走。
秦老师并没有找他,只是把纪律委员刘玲找去了。嗯,一定是向她布置收缴飞机的任务。
可这次杜忠想错了,秦老师根本就不赞成刘玲的“五不准”。他亲切地对刘玲说:“你不是给杜忠提过‘五不准’吗?看来又要改成‘六不准’了吧?”
刘玲不知道秦老师的意思,愁眉苦脸地说:“可是,杜忠还会有新的发明呀!能禁得了吗?”
“那好办,再规定一个不准,就是不准动,行不行?”
“那……怎么行呢?他是个活人哪!”
秦老师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对呀,杜忠是个活人,他活泼好动,肯动脑筋,你想捆住他的手脚是不行的。我们可以……”
“哦——我知道了。”刘玲是个聪明人,她一下懂得了秦老师的意思,兴奋地打断了他的话,“我们班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正当活动,这就是您平常讲的积极引导,对不对?”
秦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又接着说:“你看过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吗!很多事例证明,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爱好,孕育着他未来的理想。我想,今天玩纸飞机的同学,说不定将来就会成为飞行员、机械师、宇航员哩!”
刘玲被秦老师的这番话感动了,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彩。
秦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硬皮画册,说:“这是我收集的,你替我转送给杜忠。另外,我想在班上成立一个航空模型小组,你能动员杜忠参加吗?”
刘玲点了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放学后,刘玲悄悄对杜忠说:“明天上我家来玩,好吗?”
杜忠望了望刘玲,心里想:好呀,终于找到我头上了,看样子还想出了一个什么巧法子对付我吧。于是他毫不含糊地答应了,说完还故意昂了昂头,电影里的英雄在接受考验时都是这样。他大小还算个“空军司令”,当然不能当熊包。
第二天,杜忠按时来到了刘玲家。一个人说话要算数,不能让人瞧不起。
刘玲挺热情地欢迎他,还端出了一盘花纸儿包着的水果糖。杜忠瞟了她一眼,又抬头看了看屋子里的陈设,顺手拈了一颗糖。他听过“糖衣炮弹”这个词,心想:这该不会是糖衣炮弹吧?他小心地剥开糖纸,往口里一丢。哟,软软的,甜甜的,一点不粘牙。这才放了心。
杜忠吃完一颗糖,心想:这会该开门见山收我的“三叉戟”了罢。可刘玲像压根儿忘了这回事。她轻飘飘地站起来,一个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大本子。
“来,让你看看这些好东西。”刘玲向他招招手。
看什么呀?杜忠好奇地走过去。刘玲把画册翻开。“哟,飞机!”杜忠又惊又喜。
好多的飞机图片呀!大的,小的,单色的,彩色的,真是琳琅满目。杜忠只能叫出很少的几种名字。那头顶上长翅膀的是直升机,大翅膀的是轰炸机,小巧灵活的是歼击机,还有那最新式的大肚皮客机……
“喜欢吗?”刘玲问。
“这还用问,当然喜欢嘛。”杜忠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收集的飞机图片,还不及这里的十分之一。
“送给你,要不要?”
杜忠吓了一跳,他怔怔地望着刘玲,看她是不是跟他开玩笑。
“真的,要不要?你不是喜欢飞机吗?这是秦老师让我送给你的。”
“哦!太好了。”杜忠把画册抱在胸前,不住地抚摸着。
“还有,明天少年宫举行航模表演,你去不去?”刘玲又问。
杜忠眼里闪着光,说:“去!”
第二天是星期日,杜忠早早来到青少年宫门口。不一会儿,刘玲带着一大群人来了,大多都是他“飞行大队”的“老部下”。秦老师已经在少年宫里等着他们。
天气真好,天空没一丝云彩,就像一块刚洗过的蓝宝石,蓝得发亮。
弹射模型飞机表演开始,一队身穿白衬衣的同学走进了发射场,一架架模型飞机相继腾空而起,就像一只只小白鸽,在蓝天下飞翔。
杜忠望着那一架架小飞机。唉,这比起自己的“三叉戟”来,要高级多了。他既羡慕又有点说不出的嫉妒。
“杜忠,我们班也成立一个航模小组,好不好?”秦老师问。
“好!”杜忠兴奋地答了一句,但马上声音又低了八度,“不过,没材料,没人辅导,能行吗?”
“材料、资料我都准备好了。辅导员也正在找。你们可以先自己学着干。你不是发明家吗?怕什么!”秦老师一句话说得杜忠倒不好意思了。
航模小组成立了。“空军司令”杜忠下放当了个组长。但他觉得这组长比司令难当,光是琢磨那图样就花了两个晚上。
这回,杜忠再没淘气的空儿了,一有时间就钻到一个小房子里,复制图样,锯零件片儿,忙得团团转。
别以为弹射模型飞机简单,做起来可并不容易。就说这机翼,要磨好那个流线型斜面,太困难了。杜忠拿砂纸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肩也磨痛了,腰也磨酸了。接着,又装机身,粘尾翼,钉弹射钩。第一架弹射模型飞机终于在他们手中诞生了。杜忠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第一次试飞就出了事故。小飞机“嗖”的一声,像箭一样射出去,直冲上天空。突然,一个翻身,像中了一颗炮弹,“刷”地栽了下来,“砰”的一声,撞在篮球架上。
杜忠的心缩作一团,他连忙跑过去。哎呀!小飞机折断了一个翅膀,可怜巴巴地躺在水泥球场上。
杜忠像被雷打直了一样,站在那儿半天没动,眼里闪着泪花。
刘玲正好跑来,看大家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连忙说:“没什么,失败了再来嘛,重要的是总结经验。”
他们认真地检查受伤的飞机。刘玲一会儿瞄瞄,一会儿掂掂,然后对他们说,翅膀的夹角一边大一边小,飞机不能保持平衡。重心太往前了,难免会倒栽葱地往下掉。
真想不到刘玲还挺有一套。杜忠越听越惭愧,那些夹角、垂直线他都不太清楚,更谈不上计算了,因为平常上课听得太少。
刘玲又像老师一样耐心地告诉杜忠:“搞科学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老师说来不得半点虚假。现在造一架小小的模型飞机就应该这样,将来要造真飞机,当然要更严格了。”
杜忠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他想起了教数学的徐老师对他说过的那些话,暗暗地后悔起来。
徐老师四十多岁,长条脸,大胡子,戴着宽边眼镜。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同学们都不太怕他。
徐老师发现杜忠很聪明,但学数学不上心,常为他着急。可最近一段,杜忠变了,上课时经常举手提出问题,他心里挺高兴。
这天下了课,他正在教研室低头批阅作业,门口传来低低的声音:“报告!”
“请进来。”徐老师头也没抬,他以为是课代表送作业来了。可等了一会,没人送本子,他奇怪地抬起头,这才发现杜忠站在办公桌边。
“杜忠,有事吗?”徐老师温和地问。
“我想……请您补课。”杜忠胆怯地说。
“那好呀!”徐老师显得很热情,“拿出书来,哪里不懂?”
杜忠翻开书,找到自己画了记号的地方。
尽管面前只有一个学生,徐老师还是像在课堂上一样,认真地讲起来,有时还拿起笔在一张纸上画着、算着。
不知为什么,杜忠平常听老师讲课,总有点想睡觉,而今天他听得很有兴趣。他第一次觉得数学并不枯燥。
徐老师望着杜忠那专心致志的样子,慈爱地问:“杜忠,谁叫你来补课的?”
“谁?我自己呀!”杜忠望着徐老师,既天真又神秘地说,“老师,我将来想造飞机,造飞船,现在要打好基础呀!”
徐老师望着杜忠的脸,那脸上似乎涂了一层红色油彩似的,发着光。
从此,“发明家”变成了“钻研家”。就在几天前,我们听到了两个好消息:一是杜忠数学考试第一次得到了满分;二是在全市青少年弹射飞机模型比赛中,杜忠获得了第一名,班上还专门为他开了一个庆功会。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