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文章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强调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对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 培养 学生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个体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所谓个性是指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的总和,它涵盖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不同层次。《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个性的定义为:个性就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品格,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承认自我的价值是自身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例如,教学练习中有的学生总是达不到教师要求,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彷徨、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使人人形成“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同学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将他们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位置;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同学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等。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师要善于促进交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群心理
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体育教学中同学间的频繁接触和交往、相互间的帮助与竞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克服骄纵、迁就、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倾向,形成接纳、宽容、互助、利他等良好的社群心理。体育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评价学生,因为一个团结健康的集体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经常采取排斥的态度,轻视他的能力,低估其动作表现,并动辄处之以惩罚,久而久之,学生集体也会对其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公众场合对每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应以关怀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和认可。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交往的环境。例如,有意识地安排性格孤僻的和性格开朗的、技术较好的和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共同练习,或合作游戏,使他们形成行为上相互依赖的小群体,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相互体谅、平等待人、友好相处。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体验挫折,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承受力
人生的征途中,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教育者既要帮助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又要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的考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技能学习和身体练习,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必然伴随着成功和挫折的体验,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承受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立一些挫折环境,使学生在反复的失败中体验挫折。如提高技能练习的难度;对学习基础较好、自信心较强的学生有意识地给予“不公平”的评价;安排一些不公平的游戏和比赛等。当然,针对学生不同的挫折反应,教师还要进行启发诱导。不良挫折反应的反复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挫折后的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屈从和压抑行为等,尤其是后进生的挫折反应更要予以引导。如平时检查后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于是颓废、沮丧,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提出新的行为目标或者帮助他们找到考试结果以外的长处,使他们冷静地接受现实,提高心理承受力。
四、教师要善于巧设良机,帮助学生提高个性表现力
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时机,不难想象,一个教师“一言堂”、“内容满堂灌”、“要求无差别”、“学生一个调”的课堂是不可能培养出良好个性的。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出所有学生积极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充分展示才华的良好机会。例如,过去在足球教学比赛中往往是几个技术好的在场上尽显风采,技术差的只能在后面看家守门,输球是看家的责任,赢球是前锋的功劳。为了给所有学生表现的机会,可在球场四周设多个球门,每个学生既是前锋又是后卫,都有机会进球建功,也都有责任看守家门,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个人能力。另外,在动作学习的规范与要求上也要区别对待,让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练习内容或练习方式,形成个人风格,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跳高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篮球可以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跳山羊可以选择不同的高度等。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体育课内容安排要向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倾斜,注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搭配,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师作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者,应认真研究教育方式,根据个性化差异,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多重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甘肃教育.2011年09期
[2] 姚明瑾.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7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 培养 学生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个体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所谓个性是指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的总和,它涵盖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不同层次。《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个性的定义为:个性就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品格,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承认自我的价值是自身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例如,教学练习中有的学生总是达不到教师要求,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彷徨、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使人人形成“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同学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将他们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位置;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同学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等。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师要善于促进交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群心理
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体育教学中同学间的频繁接触和交往、相互间的帮助与竞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群体意识,克服骄纵、迁就、孤僻、忧郁等不良心理倾向,形成接纳、宽容、互助、利他等良好的社群心理。体育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和评价学生,因为一个团结健康的集体形成与教师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经常采取排斥的态度,轻视他的能力,低估其动作表现,并动辄处之以惩罚,久而久之,学生集体也会对其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公众场合对每个同学,尤其是后进生,应以关怀鼓励为主,多给予肯定和认可。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交往的环境。例如,有意识地安排性格孤僻的和性格开朗的、技术较好的和技术掌握较差的学生共同练习,或合作游戏,使他们形成行为上相互依赖的小群体,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相互体谅、平等待人、友好相处。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体验挫折,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承受力
人生的征途中,总难免碰到困难和障碍,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教育者既要帮助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又要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的考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技能学习和身体练习,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必然伴随着成功和挫折的体验,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承受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立一些挫折环境,使学生在反复的失败中体验挫折。如提高技能练习的难度;对学习基础较好、自信心较强的学生有意识地给予“不公平”的评价;安排一些不公平的游戏和比赛等。当然,针对学生不同的挫折反应,教师还要进行启发诱导。不良挫折反应的反复有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挫折后的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屈从和压抑行为等,尤其是后进生的挫折反应更要予以引导。如平时检查后有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于是颓废、沮丧,教师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提出新的行为目标或者帮助他们找到考试结果以外的长处,使他们冷静地接受现实,提高心理承受力。
四、教师要善于巧设良机,帮助学生提高个性表现力
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时机,不难想象,一个教师“一言堂”、“内容满堂灌”、“要求无差别”、“学生一个调”的课堂是不可能培养出良好个性的。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出所有学生积极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充分展示才华的良好机会。例如,过去在足球教学比赛中往往是几个技术好的在场上尽显风采,技术差的只能在后面看家守门,输球是看家的责任,赢球是前锋的功劳。为了给所有学生表现的机会,可在球场四周设多个球门,每个学生既是前锋又是后卫,都有机会进球建功,也都有责任看守家门,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个人能力。另外,在动作学习的规范与要求上也要区别对待,让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选择练习内容或练习方式,形成个人风格,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跳高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篮球可以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跳山羊可以选择不同的高度等。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体育课内容安排要向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倾斜,注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搭配,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师作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者,应认真研究教育方式,根据个性化差异,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多重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甘肃教育.2011年09期
[2] 姚明瑾.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7期